绿翅鸭

鸭科鸭属鸟类
(重定向自小水鴨

绿翅鸭[2](香港作绿翅鸭[4],台湾作小水鸭[3])(学名Anas crecca),又名小凫、小麻鸭、小蚬鸭、小食鸭。

绿翅鸭
绿翅鸭雄鸟
绿翅鸭雄鸟叫声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鸭科 Anatidae
属: 鸭属 Anas
种:
绿翅鸭 A. crecca
二名法
Anas crecca
A. crecca 分布范围
  繁殖区域
  全年分布范围
  冬季分布范围
异名

Anas crecca crecca Linnaeus, 1758
Anas crecca nimia Friedmann英语Herbert Friedmann, 1948

绿翅鸭(Anas crecca)的卵

特征

编辑
 
北京大学未名湖中的绿翅鸭

绿翅鸭是体形最小的河鸭属鸟类之一,体长不到40公分,仅为常见的绿头鸭的2/3。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鸟”头颈部基色为栗褐色,从两侧眼周开始直到颈侧分布者一条绿色的色带,呈逗号的形状,与栗褐色的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脸上的这个“绿色大逗号”也是辨识绿翅鸭雄鸟的重要特征,除了大逗号,从嘴基开始有一条淡淡的白色细线延伸到眼前;上背、肩部、两胁远看灰色,进看则为白色底色上密布黑色幼细横纹;下背和腰部褐色,尾上覆羽黑色;翼镜为与头部“大逗号”相同的翠绿色,初级飞羽最外侧一枚白色,当双翅收拢时在上体和下体之间形成一条醒目的白色横带,这也是鉴别本物种的重要特征;胸部和上腹部淡褐色,具深褐色的圆斑,尾下覆羽为奶黄色,在臀部形成一块具有黑色绒边的奶黄色块,这是鉴别本物种的第三大特征。'雌鸟'为雄鸟的暗色版本,通体以褐色为基调,并不具有雄鸟所具有的“面部大逗号”、“体侧白线”和“奶油屁股”这三大特征,但雌鸟保持了翠绿色的翼镜,并有着非常小巧的身材,这都是本物种雌鸟的鉴别特征。虹膜褐色;嘴和脚都是灰色。 

生态环境

编辑

绿翅鸭常集群栖息于平静的水面,在湖泊、沼泽、河流平缓处常能看到他们的群体;偶尔也见于海岸地区。常可见本物种与体形接近的白眉鸭和其他雁形目动物混群。本物种常在晨昏活动,白天藏身于近水的草丛和灌丛中睡觉,晨昏时结群飞往附近的水面觅食活动,小群飞行时,常排成有序的人字型队列。

分布地域

编辑

绿翅鸭繁殖于北美洲北部、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地域包括法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一线以北的欧洲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日本北海道中国新疆天山山脉东北北部中部;越冬于中美洲非洲中部、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也有一小部分在北京怀柔水库越冬,于每年春秋的迁徙季节,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广泛区域均可见本物种过境。

食物

编辑

绿翅鸭是草食性的鸟类,他们的食物包括草籽、谷物、水草等,在秋收后吃螺狮等软体动物。

繁殖与保护

编辑

绿翅鸭曾经是中国东部最常见的候鸟之一,在迁徙季节,本物种结成遮天闭日的大群从天空飞过,景象非常壮观。据野外调查的结果,1970年代在中国广东沿海越冬的野鸭中有超过1/3的个体系本物种,由于本物种数量巨大,且肉质鲜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本物种可以作为药物,造成本物种遭到非法捕猎的严重威胁,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境,如不积极采取保护措施,难免重蹈旅鸽覆辙。

外部链接

编辑

警告:默认排序键“绿翅鸭”覆盖了之前的默认排序键“Anas crecca”。

  1. ^ Anas crecc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郑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Beijing: 科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03-054751-4. OCLC 1050450731. 
  3. ^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IOC World Bird List 12.1 (Multilingual Version). [2022-06-21]. doi:10.14344/ioc.ml.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英语). 
  4. ^ 香港观鸟会. 香港鳥類名錄 List of Hong Kong Birds (xlsx).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香港观鸟会. 2021-05-13 [2022-05-11] (中文(香港)). [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