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派

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流派之一
(重定向自小法

普庵派闾山派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流派之一[1],盛行于澎湖高雄屏东台南彰化沿海等地区,其祖师不同地区流派有其不同说法,但皆同为普庵祖师,主佛道双修并着重禅学及神通力而衍生的传统民间法教信仰,重视于道法上的神咒符箓结印等科仪。[2]

滥觞

编辑

普庵派,是区域色彩较浓的民间信仰,法术、符令等传承仅门内弟子所知 民间少有流传 [2];着重祭典仪式与法术。 普庵派以佛教禅宗普庵印肃信仰为基底,着重其禅学及神通力的方面,仪式授道于藏传佛教之影响[1],并吸收了道教正一道印度信仰或密宗中的瑜伽派、伽俐派[3]儒家经典等理论与思想。

教派具强包容性,广纳各宗教派别神佛[4],主要以各种法事、符箓、结印,为人消灾除厄。由于普庵教主的神通性,具有无限化身[5],故其造像有多种:有比丘像、法师像、道士像、将军像、帝王像等。不同地区与各流派对于祖师源由说法不一。

澎湖小法流派

编辑
 
普唵派澎湖法师

简史:多称为普唵派普唵教门普唵法门,盛行于澎湖、高雄、屏东。据说摩呢祖师生于汉代,江姓摩呢为其名。江摩呢幼失怙恃,流浪至莆田县城被一姓聪名宋理的殷商收留,摩呢因工作勤恳而受东主信任赋予管账之重责。有一日出外收账为匪人侦悉,埋伏途中将其打成重伤并劫走银两。摩呢手脚尽断,奄奄一息之际为太上老君所救,因老君与其有师徒之缘。老君喂其仙丹后,虽救其性命,四肢之伤残已难复原。其后江摩呢在昆仑山与老君学法三年;三年后老君以缘分已尽遣其下山,临行前赠予“三坛龙书”一册,以及法宝三件:五雷一块、柴胡一枝,青蛇索一条,并嘱曰:“此龙书内中有妙,五雷一响,神兵各到,柴胡一散,天清地灵,蛇索一响,诸邪心惊”。摩呢下山后被吕山收留,为答其隆情高义,乃将道祖所授之法及三宝一一传与吕山。其后吕山之仆姓风名普唵者透过其妻李秀娥习得吕山法,后来各自成一教门,传法授生徒,流传至今,称为吕山大教主及普唵大教主,因此澎湖地区吕山派及普唵派等同传说之摩呢派。 [6][7]

  • 法师装扮及法器简要

1.头鍪,又称兜鍪头眉头牌,小法行法之时,额头上绑缚之物,造型为武将头盔样式,澎湖小法所使用材质多为皮革制成。

2.头巾,分别有青、红、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营,另有领令者与中营同为黄色。[8]

3.水裙,通常由两块相连之长方形白布系于法师腰上,澎湖普唵派法师行法时则大多反折成三角形。

4.令旗,又称手令"',小法行法时手执令旗用以请神召营等,为三角型 分别有青、红、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营,另有领令者为四角形与中营同为黄色。

5.净鞭,又称松鞭法索,小法行法时以净鞭发出声响,用以请神、驱邪、押煞等。


  • 行法乐器

1.,有大鼓及手鼓两种,大股有鼓架,系在庙中作法时使用;手鼓系有一木柄的小鼓,绕境巡行时使用。

2.,即指响锣。

3.奉旨,系由2块长方木互击发声的响板。

特殊科仪

1.,即指唢呐。

2.,即指钹。 [9][10]


林石头 洪合义 吕进成 蓝朝聘 陈明吉 吕国千

黑头小法流派

编辑
 
普庵派黑头法师

简史: 普庵黑头法流派主盛行于台南高雄地区,多称为普庵派普庵法教"',为澎湖籍高松法师自澎湖传自至府城,以澎湖普庵派三坛法结合府城道士灵宝派及闾山红头小法后自成一门,尊奉教主为南泉普庵印肃禅师,流派法坛以祀奉七祖仙师为主。

  • 法师装扮及法器简要

1.头眉,又称额眉法眉法师眉,和字法脉有其特有版型

2.头巾 其头巾颜色并非各自分立,而是五色和一的五色巾

3.八卦衣 法师行法时大多著八卦衣(文装),调营等科仪著水裙(武装)亦有着正一派高功道士之绛衣(面圣朝服)。[11]

  • 行法乐器

普庵黑头法派的乐器是由鼓(法鼓)锣(明锣)巴铃组成

,特指八角鼓,由一长木柄串起内凹八角形的皮鼓,是府城地区最先发展出之鼓种,被府城和意堂派所采用。

,铜锣也,府城和意堂派多称之明锣。

巴铃,又称串铃、虎撑,为铜制的中空圆环,内有铜珠数粒,借由摇摆而发出“沙沙”声响。

  • 传承庙宇

台南开台圣地三老爷宫(震玄坛)府城下太子和意堂高雄旗津旗和堂台南和玄堂府城和元堂鼎金北极殿旗津玄圣堂左营开基仁济宫

  • 传承法师: 高松 连吉成 王炎山 许铭楠 孙明璋 王正裕 王昇洋 车宏彬
  • 连吉成法脉传承树状图
  • [12]

红头小法流派

编辑
 
普庵派红头法师

简史:普庵红头法流派主盛行于彰化沿海地区,与黑头派同称为普庵派普庵法教"'以三坛法自创一门流传至今,最初流传来由已不可考,尊奉普庵印肃禅师为教主,以和美镇为大本营。

  • 法师装扮及法器简要

1.古龙头金鞭圣者 又称净鞭相传普庵教主特赐古龙赠与普庵派弟子为金鞭

2.长方形黑色令旗

3.头眉,又称额眉法眉法师眉 有时以不配戴或以头巾代之。

4.头巾与头眉一同配戴则为倒三角型红色头巾,无配戴头眉者则以红巾绑头。


  • 行法乐器

普庵红头法派的乐器是由鼓(宋江鼓)组成

即指宋江鼓 目前以民间法教仅普庵红头法派使用,来由不详。

为小平锣。

为小钹。


  • 传承庙宇

和美平安宫和美天福宫和美普道院和美联兴宫和美太子宫和美近天宫和美集圣宫和美嘉佑宫和美保安宫和美武皇宫线西圣德宫线西汉威殿和美五雷宫 (道法二门)和美天师龙门 (道法二门)和美普庵坛

  • 著名法师

刘阿弟 林炫龙 王振成 刘建成 周仪君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Cite 诸多流派分布 多于台湾本岛及澎湖 web|url=http://dict.th.gov.tw/term/view/1758%7Ctitle=紅頭法師%7Caccessdate=2018-09-15%7Cauthor=%7Cdate=%7Cpublisher=臺灣民俗文物辭典%7Clanguage=zh-tw%7Carchive-date=2020-12-05%7C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05171539/http://dict.th.gov.tw/term/view/1758%7Cdead-url=no}}
  2. ^ 2.0 2.1 甘, 村吉. 《澎湖宮廟小法與祭祀科儀》. 澎湖县: 澎湖县文化局. 2004: 18–22. ISBN 9789860431452. 
  3. ^ 普唵派之请神咒"黑虎将军"中,明文自称为"伽俐弟子"。再者,笔者研究,印度素有迦梨信仰。梵音中,“迦梨”音近台语之“伽利”,故推测教派亦受有印度民间信仰之熏陶。
  4. ^ 造桥过限科仪奉请道教神祇扶助、囝仔过关科仪奉请闾山三奶派法主临水夫人执主持等例,彰显教派的包容性。
  5. ^ 吴永猛. 〈普菴禪師與民間信仰〉. 《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辑》. 1995: 485-497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中文(台湾)). 
  6. ^ 甘, 村吉. 《澎湖廟宇的法師與乩童圖錄》. 澎湖县: 甘村吉. 2009: 60–62.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台湾)). 
  7. ^ 黄, 有兴; 高, 明宗. 《澎湖廟在高雄市》. 澎湖县: 澎湖县文化局. 2005: 535–539. ISBN 9860025797 (中文(台湾)). 
  8. ^ 頭鍪. 台湾民俗文物辞典.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中文(台湾)). 
  9. ^ 萧启村. 〈澎湖宮廟小法造橋儀式及操營儀式音樂研究〉 (PDF).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 2005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8). 
  10. ^ 法師的養成.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1. ^ 曹育齐. 〈府城普唵法教法師儀式之研究—以台南和玄堂為例〉. 《南华大学宗教研究所》. 2013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12. ^ 戴玮志、周宗杨、邱致嘉、洪莹发, 戴玮志、周宗杨、邱致嘉、洪莹发. 臺南傳統法派及其儀式. 台湾: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70–71. ISBN 978-986-03-9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