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巴顿

研究者

尼可拉斯·汉弥尔顿·巴顿(英语:Nicholas Hamilton Barton),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1955年8月30日 - ),又称尼克·巴顿(英语:Nick Barton),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

尼可拉斯·汉弥尔顿·巴顿
Nicholas Hamilton Barton
出生 (1955-08-30) 1955年8月30日68岁)
国籍 英国
母校
奖项
网站[1]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演化生物学理论生物学
机构

生平 编辑

1976年以毕业于剑桥大学彼得学院,取得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最高级荣誉(First-class degree)。1979年,在哥弗雷·何维特(Godfrey Hewitt)的指导下,自东英吉利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是短暂地在剑桥大学当了一名助教,然后成了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系的讲师。在1982年巴顿最知名的研究包括主要以红腹铃蟾作为模式生物杂交区(hybrid zone)研究,以及和麦克·杜瑞里(Michael Turelli)合作发展多重基因座遗传学的数学架构。研究的问题包括上位效应(epistasis)、性的演化物种形成、以及适应的速率限制。

1990年转至爱丁堡大学,是吸引其先前合作对象布赖恩·查尔斯沃思(Brian Charlesworth)和德博拉·查尔斯沃思(Deborah Charlesworth)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爱丁堡大学在计量遗传学族群遗传学的领先地位。巴顿在1994年升为教授。2007年巴顿和德瑞·布瑞斯(Derek E.G. Briggs)、强纳森·艾森(Jonathan A. Eisen)、大卫·高史汀(David B. Goldstein)及尼潘·帕特尔(Nipam H. Patel)合著了一本演化生物学的大学教科书(Evolution[1]),书中将分子生物学、基因体学和人类遗传学与传统的演化生物学整合。

2008年移居奥地利克洛斯特新堡,成为奥地利科技学院的第一位教授。

奖项 编辑

1995年同时获选为皇家学会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他在2005年获得Wolfson Merit Award。在2008年他是获得伦敦林奈学会每50年颁发一次的达尔文-华勒斯奖章的13人之一。

参考资料 编辑

  1. ^ Nicholas H. Barton, Derek E. G. Briggs, Jonathan A. Eisen, David B. Goldstein, Nipam H. Patel "Evolutio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st edition (June 30, 2007) ISBN 0-87969-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