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2°25′56″N 114°00′59″E / 22.432301°N 114.016279°E / 22.432301; 114.016279

山厦村(英语:Shan Ha Tsuen,或称“山下村”)是香港一条位于元朗区屏山乡的围村,为张氏的围村,人口约1500余人[1]

山厦村入口大门

历史 编辑

山厦村张氏源于广东东莞,并追溯至岭南张氏始祖张九龄。山厦村开基祖张直臣(字祝平)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八品官,于15世纪末因经营盐业由东莞篁村迁到元朗横洲。张祝平的孙儿再迁到八乡七星岗并于顺治年间迁到山厦村现址立村。张氏第十一世祖有四房,有后人分别迁到顺风围榄口村(张氏第十四世祖张君亨)和塘头埔村(塘头埔开村祖为张念德)。[2]

1911年,山厦村有华人人口491人。[3]1960年,有人口945人,共158户。

山厦村是香港日占时期的其中一个抗日基地,东江游击队曾受到村民保护和协助。1945年1月,逾百名日军到山厦村扫荡,游击队撤到山上躲避。日军将山下村村民集合在元朗九巴车场(现今元朗广场)查问无果,于是将包括村民张金福在内的8名村民押到宪兵部拷问,最终年仅20岁的张金福被虐待至死。1998年,香港政府首次举行官方仪式纪念115位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战士成员,张金福位列其中。[4][5][6]山厦村曾参加抗日游击队的村民包括:张福全、张贞吉、张荣乐、张木火、张耀枢、张九叔、张子爕、张渭贤、张金贤、张鉴池、张全福、张华炳、张广祥、张松安、张金培、张叔干、张联贵、张惠炳、张康。[7]

建筑 编辑

  • 山厦村围门
  • 张氏宗祠(华封堂)(香港法定古迹):建于1815年(嘉庆二十年),1999年重修。由张氏第廿二世祖张南一、张瑞一、张志广及张耀晃主力筹建。大门外有一对对联:“华民爱国体;封爵振家声”。[8]
  • 兴宝书室(达教堂/义庆堂)(香港三级历史建筑):建于1913年,属张达教房(张氏第十四世祖张君存第三子)的家祠。[9]
  • 达仁书室(树德堂)(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建于1919年,属张达仁房的家祠,由张君存后人所建。[10]
  • 君悦书室(振业堂):由张氏第十四世祖张君悦后人所建。
  • 欲维堂
  • 聚秀堂
  • 山厦村329-332号(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建于1932年,由张氏第十四世祖张君存后人所建。[11]
  • 农业园:建于1930年代,由张丁宝所建。[12]
  • 公立华封学校:建于1958年,建筑费用由山厦村、榄口村和政府三方分担[13],2006年结束办学。
 
山厦村张氏宗祠

行政划分 编辑

山厦村是屏山乡乡事委员会中37个乡村代表之一。在选举划分上,该村被划为屏山南选区。

习俗 编辑

山厦村每十年举办一届的太平清醮,最近一次于2021年1月13日至17日举行。每年农历七月廿一日是禅师诞,山厦村、榄口村与附近村落的村民都会在公菴禅师寺举行祭典。[14][15]太平清醮亦会在公庵山上取圣水,山厦村神厅亦有供奉禅师祖的神位。每年元宵,山厦村村民登记每年添丁数目后会到公菴禅师寺点灯酬神。[16]

轶闻 编辑

该村常被误称作“山下村”。据有研究香港习俗的人士指出,有关名称并非正确写法,皆因该村“山厦”二字实指“山头多屋”(“厦”字有屋子之意),而非“山下有屋”。[17]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历史】|元朗山下村和张氏宗祠| 元朗山厦村,今称山下村,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屏山。山下村开村始祖为张直臣,早于明朝因经营盐业,由东莞簧村迁至新安横洲,于清朝顺治年间迁居山下村现址。康熙元年清廷厉行迁界令,张氏族人被迫迁徙。康熙八年复界后,部分族人未有随回,致使分居各地。时至今日,山下村仍为张氏的单姓村落于清朝顺治年间从新安横洲迁至现址。 山下村张氏宗祠,又称华封堂,嘉庆二十年(1815年)兴建,是村民聚会及祭祖之所,1999年被列为法定古迹。张氏宗祠由该族第二十二代的张炳南、张志广、张耀晃及张瑞一于嘉庆二十年兴建。 30至50年代宗祠曾用作乡村小学,供村中子弟入读,而女孩子于晚间时分可在祠内就学。1958年当族人在榄口村附近建成华封小学后,祠内前厅的左边厢房便由校长室改成村公所,历时长达10年,现作贮物之用;左边侧廊曾用作厨房。张氏宗祠是传统两进一院三开间式青砖建筑,门额金字“张氏宗祠”,大门外挂有南海陈景舒署“华民爱国体 封爵振家声”对联;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后进明间放置历代祖先木主的神龛,顶层供奉唐朝丞相张九龄的灵位,山下村及广东东莞张氏族人多供奉张九龄为祖先;两侧偏厅分别挂有咸丰十一年“旨赏换花翎”及辛酉科“武魁”牌匾。香港政府于1998年中至1999年末由建筑署及古物古迹办事处负责监督为张氏宗祠进行复修工程,庆祝重修竣工的开光典礼于1999年12月19日举行。元朗山下路办驾驶学校 村民恐增加道路风险
  2. ^ terewong. 跑遊元朗屏山鄉 (24) - 山廈村. tEre-tErRiTOrY. 2015-02-07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美国英语). 
  3. ^ Sessional Papers 1911, Papers laid befor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kong 1911.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4. ^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www.east-river-column.cn. [2022-06-20]. 
  5. ^ 山下村/最多抗日游擊隊員. www.takungpao.com.hk.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6. ^ 官方儀式紀念保衛香港捐軀人士. www.info.gov.hk.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7. ^ 庄岐洲(吴江)及梁少达. 元朗抗日游擊區中的保壘村-山廈村. 
  8. ^ 古物古蹟辦事處 - 香港法定古蹟 - 新界 (177). www.amo.gov.hk. [2022-06-19]. 
  9.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Hing Po Study Hall - No. 162 Shan Ha Tsuen, Ping Shan, Yuen Long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6-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20). 
  10.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Tat Yan Study Hall - No. 226 Shan Ha Tsuen, Ping Shan, Yuen Long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6-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9). 
  11.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No. 329 Shan Ha Tsuen, Ping Shan, Yuen Long, New Territories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6-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9). 
  12.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Lung Yip Yuen - No. 198 Shan Ha Tsuen, Ping Shan, Yuen Long, New Territories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6-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20). 
  13. ^ 罗慧燕. 藍天樹下:新界鄉村學校. 三联. 2015. 
  14. ^ 公庵禪師寺禪師誕及敬老齋盆菜宴. 儒释道功德同修会. 2014-09 [2022-06-19] (中文(台湾)). 
  15. ^ 七月廿一公菴禪師寶誕,攬口村民扶老携幼到參拜和慶祝,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中文(中国大陆)) 
  16. ^ 元宵點燈 - 山下村公庵. www.hkhikers.com. 2008-02 [202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30). 
  17. ^ 新春傳統:古老習俗 輪流上演. 香港苹果日报. 2014-01-31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1) (中文(香港)).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