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小说)

維克多·雨果的小說,1831年

巴黎圣母院》(法語:Notre-Dame de Paris,港译钟楼驼侠,台译钟楼怪人)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于1831年1月14日出版的小说。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罗姆人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罗德‧法罗路)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加西莫多)。此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1831年第一版中的插图
原名Notre-Dame de Paris
作者维克多·雨果
类型浪漫主义
语言法文
故事时代背景1482年 编辑维基数据
故事背景地点巴黎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信息
插图Luc-Olivier Merson[*]
出版机构高瑟林
出版时间1831年1月14日
出版地点法国
页数940,512

故事大纲 编辑

 
« Une larme pour une goutte d'eau »

加西莫多的出生 编辑

故事开始时,一位妇女巴格特跟某个男人私奔法国巴黎,育有她极为美丽的私生女。巴格特为她出生的女儿制作了一双小红鞋,可是巴格特的女儿出生没多久就被外地的罗姆人给偷走并且被掉包成一个极为丑陋的驼背男婴。巴格特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被偷走的残酷事实,于是她将驼背的婴儿丢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外,然后隐居在一个楼塔上担任修女。而那丑陋的驼背婴儿被圣母院副主教的法罗路给收养成人并将他取名为加西莫多。之后加西莫多就成为圣母院的敲钟人,也对养育自己长大的法罗路很尊敬。

愚人节的骚动 编辑

1482年的巴黎正举行着愚人节节庆活动,圣母院的驼子加西莫多因为是全巴黎长相最丑陋的人被选为愚人教皇,因此他被群众推举上王座并在全城游行。格林果是一名贫穷潦倒的吟游诗人,他在愚人节推出神迹剧但观众都只看游行不观赏自己的戏剧。后来身无分文的格林果在广场看到一位美丽的罗姆族街头舞女爱丝梅拉达跟她的山羊佳丽围绕在观众的面前跳舞,这也引起副主教法罗路的注意,结束表演的爱丝梅拉达在歌唱时屡次被修女巴格特给打断。格林果尾随着爱丝梅拉达,希望能找到适合他的栖息驻所,当他走到一个转角时,看见被加西莫多袭击的爱丝梅拉达。格林果想救她却被加西莫多打倒在地。王家弓箭队队长菲比斯及时救走爱丝梅拉达并逮捕加西莫多,令爱丝梅拉达对菲比斯产生钟情,她向菲比斯说声道谢后带着自己的山羊离开现场。当晚稍后,被加西莫多给击昏的格林果在不知不觉中误入乞丐和盗贼的地盘"奇迹宫殿"而被捉住,格林果被一帮乞丐和盗贼给押在“奇迹宫殿”的乞丐王克罗宾的面前,克罗宾告诉葛林果若他想活命最好从众乞丐和盗贼中挑选一位女子藉以摔罐做为几年的夫妻,否则他将会被处于吊刑。葛林果四处询问众乞丐们却均被回绝时,爱丝梅拉达正好出现藉以摔罐并与葛林果缔结四年的“婚姻”。事后爱丝梅拉达斥责葛林果误闯“奇迹宫殿”的行为,并问他的经历与“菲比斯”的意思,而后就离开。

加西莫多拯救爱丝梅拉达的行动 编辑

翌日,加西莫多因在愚人节时袭击爱丝梅拉达的罪刑被推上法庭,被判在格列夫广场接受两小时的酷刑。他在绞台上磨转又被群众嘲笑,受到侮辱。加西莫多乞求一点水喝但没有人理会他,直至爱丝梅拉达上前,给加西莫多一些水并原谅了他,这使加西莫多被释放。而修女巴格特看到这一幕,感到不满与咒骂爱丝梅拉达是罗姆族小偷,并把十五年前痛失自己的女儿的事归咎于她。

两个月后,贵族少女百合花·贡德洛里埃、她的朋友以及菲比斯在阳台上聊天时看到在街上跳舞的爱丝梅拉达。百合花出身于贵族世家,也是菲比斯的恋人。百合花十分嫉妒爱丝梅拉达引起菲比斯的注意,爱丝梅拉达步进房间时,百合花的朋友们对爱丝梅拉达的容貌立即相形见绌。她们虽然长得也很美却比不上爱丝梅拉达。当百合花的朋友们意识到爱丝梅拉达艳压群芳,便嘲讽她的衣着,爱丝梅拉达虽然听到这些话时感到生气却忍受耻辱。尽管菲比斯安抚爱丝梅拉达,但百合花拿走了爱丝梅拉达的袋子并打开来跌出几块写些字母的木板,爱丝梅拉达的山羊佳丽把那些字母拼成“菲比斯”(Phoebus)。百合花意识到她有情敌并认为爱丝梅拉达是个女巫。发现此状的爱丝梅拉达把木板收好带着佳丽离开现场。

几个月稍后,菲比斯想找爱丝梅拉达时遇到一个神秘黑影(法罗路),那个人知道菲比斯找爱丝梅拉达的目的,并且警告他不要让自己看到他与爱丝梅拉达会面的场景。完全不知情的菲比斯见到爱丝梅拉达时趁机吻她又假装自己也爱她。爱丝梅拉达知道菲比斯无意和自己结婚而是与他的恋人百合花结婚,感到很难过。

菲比斯假装很伤心地说爱丝梅拉达不会再爱她,爱丝梅拉达便说自己是真心愿意为他做任何事。菲比斯开始解开爱丝梅拉达的衣衫,并再吻她。一直在门后注视的黑影(法罗路)注视着他们的举动,怒火中烧地闯进房间刺伤菲比斯。目睹这一切的爱丝梅拉达昏倒后醒来,发现自己被控谋杀,同时又因为一些误解使陪审团以为菲比斯已经被人给刺杀。爱丝梅拉达虽然被严刑逼供时辩解出自己是无罪的人,但她的脚被锁在铁靴里愈收愈紧,致使爱丝梅拉达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行刺菲比斯的嫌疑。法庭判定爱丝梅拉达的罪名是谋杀和行使巫术(法庭见过爱丝梅拉达的山羊佳丽使用拼字把戏),将她关入单人牢房。等到翌日就判处爱丝梅拉达绞刑。

后来法罗路见到待在牢里的爱丝梅拉达,跟她解释自己早已拥有对她深层的爱慕,他询问爱丝梅拉达是否要选择自己。爱丝梅拉达因为知道行刺菲比斯的人其实是法罗路,以拒绝做为答复。翌日,加西莫多在处刑前的几分钟突然从圣母院击倒士兵并救下爱丝梅拉达,他跑回圣母院的时候向众人高喊着“请求避难”(sanctuary)(也译“圣地、庇护所”),引起骚动。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中如果罪人进入圣母院获得庇护权后,法官就无权进入教堂去捉拿罪犯。

爱丝梅拉达跟她的山羊佳丽待在圣母院的时候,想起自己被处刑时发现菲比斯还活着,但他已经不再爱自己后为此感到欲哭无泪,因此她只能慢慢地跟加西莫多成为朋友,并不再注视加西莫多的畸形外表而是他的内心。加西莫多给予爱丝梅拉达一个声音尖锐的哨子,然后解释这是他能够听见的东西的其中一个,并告诉她需要自己帮忙的时候就使用。

有天爱丝梅拉达发现菲比斯走过圣母院,她叫加西莫多跟着菲比斯,但加西莫多却看到菲比斯正离开他情人百合花的房子。加西莫多告诉菲比斯爱丝梅拉达依然在待在圣母院的实情,但不知情的菲比斯以为爱丝梅拉达已经不在后要求加西莫多离开。加西莫多回去后说他找不到菲比斯。失望的爱丝梅拉达只好和加西莫多过几星期平静的生活,但回到圣母院的法罗路见到爱丝梅拉达和加西莫多相处得很好而大感愤怒。于是他决定待在小室躲几天不让他们发现自己。

法罗路在某个晚上用万能钥匙打开爱丝梅拉达的房间企图对她不利。早已醒来爱丝梅拉达知道自己无法反抗法罗路,于是她拿出哨子并拼命吹响引起加西莫多的注意,使法罗路被加西莫多猛扔到墙上,法罗路踉跄著走到窗口射进来的月光里,加西莫多大为吃惊地认出了他。法罗路从爱丝梅拉达的口中知道菲比斯还活着的实情感到惊讶与震怒,但他在加西莫多挺护爱丝梅拉达的情况下只好离开房间。

隔天早上,法罗路遇到正在打听护爱丝梅拉达的行踪的葛林果,法罗路对葛林果说爱丝梅拉达在圣母院寻求庇护的理由,并且对他谎称议会再过不久将指挥士兵强行带走爱丝梅拉达并将她处刑的事,这让格林果错愕不已并且担心克罗宾与众乞丐们得知这件事会怪罪自己没去拯救爱丝梅拉达,到时他很快会被众乞丐们给处于吊刑。

格林果在跟法罗路的商量下他决定与“奇迹宫殿”的众乞丐们联手救出爱丝梅拉达然后逃离巴黎,隔天晚上,加西莫多一直对爱丝梅拉达的安危感到很在意并且担心有人会对她做些不利的举动,所以他在圣母院里面四处提高警戒时发现格林果带领着“奇迹宫殿”的罗姆人前往圣母院营救爱丝梅拉达。加西莫多以为他们是捉拿爱丝梅拉达的士兵于是用圣母院的防御武器来还击。格林果和一个穿着斗篷的法罗路在混乱的期间进入圣母院找到爱丝梅拉达,当时爱丝梅拉达听到攻打的声音误以为是士兵进入圣母院来捉她的,当格林果见到爱丝梅拉达并劝她迅速离开圣母院,使爱丝梅拉达不得不答应跟格林果的请求跟着他离开圣母院。

加西莫多的结局 编辑

当国王的顾问见到圣母院的交战时,议会便投票将爱丝梅拉达从避难所移走。同一时间,加西莫多发现国王的军队歼灭“奇迹宫殿”的乞丐王克罗宾与其众手下以为他已经要获胜,但王家弓箭队却前来圣母院帮国王的军队清理罗姆人的街道。加西莫多跑到爱丝梅拉达的房间去找人却发现她已经不在房间里面,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另一方面,爱丝梅拉达跟着格林果和法罗路乘坐一条小船划到赛纳河对岸,葛林果在法罗路的建议下带着爱丝梅拉达的山羊佳丽走入另一个巷子,而爱丝梅拉达跟随法罗路时发现他们走入绞刑架广场的路上,法罗路要胁爱丝梅拉达决定跟随自己还是被处刑的选择,当他听到爱丝梅拉达选择被处刑时在恼怒下决定把她交给修女巴格特,好让自己通知士兵过来捉人。

起初修女巴格特紧抓爱丝梅拉达的手不放,直至发现爱丝梅拉达拿出跟自己手上持有相同的小红鞋时,她这才明白爱丝梅拉达其实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于是带她躲进塔内。她还没来得及跟女儿相认,便听到菲比斯已奉国王的命令前来抓人的声音。爱丝梅拉达原本被她的母亲巴格特给隐藏好,可是在听到菲比斯的声音时以为自己的心上人是来救自己,从而暴露藏身处,被士兵带走。修女巴格特为了保护与拯救自己的女儿跟着卫兵到绞刑台时沿路又踢又咬,最后因心力衰竭加上被卫兵推倒在地,头部受创而亡。

而在圣母院寻找爱丝梅拉达的加西莫多在北塔顶楼发现法罗路时,目睹穿着白色裙子的爱丝梅拉达被处于绞刑。加西莫多在悲怒中把法罗路从圣母院的顶楼猛推至石栏坠地而亡。加西莫多看到法罗路的遗体和被处刑的爱丝梅拉达后,悲痛地喊叫着:“天啊!这就是我所爱过的一切!”(Oh!tout ce que j'ai aimé!)此后从圣母院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不知道爱丝梅拉达是无罪的菲比斯与他的恋人百合花结为夫妇,带走爱丝梅拉达的山羊佳丽的葛林果成为著名的诗人,但是他让爱丝梅拉达因冤而终,使自己的良心受到无止尽的谴责,而圣母院的驼子加西莫多则带着爱丝梅拉达的遗体进入地下墓穴中直到长眠为止。

主要角色 编辑

  • 加西莫多(Quasimodo):被克罗德‧弗罗诺给收养的弃婴。独眼、驼背,有语言障碍,从小在圣母院长大与负责敲钟;由于在克罗德的养育下长大自此对他很尊敬,在一次的契机下对罗姆族舞者爱丝梅拉达产生钟情却得不到回报,当爱丝梅拉达遭到克罗德的陷害而被处刑时一度救下她,但最终在爱丝梅拉达被处刑后亲手将克罗德从圣母院上推落下去后;在地窖与自己最敬爱的爱丝梅拉达拥抱在一起直到长眠为止。
  • 爱丝梅拉达(Esmeralda):罗姆族舞者。起初在表演时受到观众的掌声,曾受到加西莫多和弗罗诺的追求,后来为了救误闯罗姆人的秘密巢穴"奇迹宫殿"而被处于吊刑的格林果跟他结为有名无实的夫妻。实际上自己唯对王家弓箭队的队长菲比斯产生爱慕,对弗罗诺感所厌恶,因此在菲比斯遇刺事件中被诬陷为女巫和凶手。就在自己被送上绞刑架时被加西莫多给带到圣母院请求庇护,最后被以女巫之名被教会和宫廷判处绞刑。
  • 佳丽(Djali):爱丝梅拉达的宠物山羊。它表演的把戏使人们相信爱丝梅拉达是女巫;它能够把字母拼成“菲比斯”(Phoebus),又会敲打拍子告诉人们月份和时间。
  • 比埃尔·格林果(Pierre Gringoire):一位贫穷的游唱诗人。曾受圣母院会吏长克罗德‧弗罗诺的认同成为诗人,曾在某日因误入罗姆人的秘密巢穴"奇迹宫殿"险被处刑,但在得到爱丝梅拉达的同情而获救成为有名无实的夫妻。后来得知爱丝梅拉达遭到陷害将被处刑躲匿在圣母院时,与罗姆人去救爱丝梅拉达却被克罗德给利用下只带着爱丝梅拉达的山羊佳丽逃走,使爱丝梅拉达最终因法罗路的阴谋而丧命。
  • 克罗德‧弗罗诺(Claude Frollo):圣母院会吏长,曾收养遭到遗弃的独眼驼背怪人加西莫多,在某日见到正在跳舞的爱丝梅拉达而起凡心与钟情,多次向她爱丝梅拉达却被厌恶,遂出于愤恨而处处陷害爱丝梅拉达;最后在圣母院上观看爱丝梅拉达被处刑时被加西莫多从圣母院的楼顶上推下石栏坠地而亡。
  • 克罗宾(Clopin Trouillefou):“奇迹宫殿”的乞丐王。为救出被困在圣母院中的爱丝梅拉达而战亡。
  • 菲比斯(Phoebus Châteaupers):一名王家弓箭队的队长,原本和恋人百合花(Fleur-de-lys)已有婚约,起初见到爱丝梅拉达后一度对她产生钟情,但在爱丝梅拉达遭到克罗德的陷害下没出手替爱丝梅拉达辩护申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奉命逮捕离开圣母院的爱丝梅拉达,最终与百合花结为夫妇。

主题 编辑

小说的名字《巴黎圣母院》指出了圣母院自身是小说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故事的主要背景以及主题都集中于此。除了爱丝梅拉达和菲比斯的几次会面以外,几乎所有的事件都发生在圣母院的周围。在雨果写这部小说之际,圣母院年久失修。故事描写了哥特时代的建筑、人文和宗教。宿命论、革命和社会冲突被详尽分析。[1]

加西莫多、爱丝梅拉达与上流社会在小说中形成了显明的阶级对比。读者也可以看到许多现代观点是如何从书中衍生出来的,如性别观。例如,菲比斯反对将爱丝梅拉达看做是性对象。爱丝梅拉达也常被看做是真纯的典范——这就是加西莫多眼中的她。爱丝梅拉达似乎也将自己与菲比斯做了对象化,虽然后者的男性观时常被读者争议。

雨果在引言和小说的第一卷中介绍了几个主题。主题旨在探讨文化演化,以及人类是如何无缝隙地通过文学、建筑、艺术等方式将一个时代的理念带到另一个时代中去。雨果不但探讨了从中世纪到现代法国的文化演化,而且也探讨古希腊和罗马世界的变革。他在第一卷书中继续延伸了这一话题。

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人不可貌相。虽然法罗路是个副主教,常被以为是充满慈爱、正直的人。但事实上,他残忍歹毒,控制欲强,内心邪恶。与之相对的是加西莫多,由于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恶魔,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善良、慷慨。爱丝梅拉达也被人误解;因为她是罗姆人,所以巴黎人认为她是邪恶的;但是,和加西莫多一样,她的内心也充满了爱心、友善。菲比斯的外表英俊,但他其实为人虚伪、自私、缺德、不值得信任。

在故事开始前,雨果就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主题。他写到自己在石头上发现了"ANARKIA"的字样,但是字样被年岁洗刷而模糊不清。他继续写道:“这几个大写的希腊文字母,由岁月的侵蚀而发黑,深深地嵌入石壁中,其形貌和笔势,不知如何借鉴了哥特字体的特征,仿佛特为招示这是中世纪人之手写下的,其中所包藏的难逃定数的命意,尤令作者心惊。”在第四章中,这个字符被揭示为“命运”的意思。

很明显,在引言汇中雨果发现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雨果称来自古希腊的纪元与传奇与中世纪的思想有很多共同点,好像古代作品是由中世纪书吏写的一样。雨果暗示两个时代的思想之所以相似,是因为思想通过文学和文字作品传承了下来。在古希腊,纪元与传奇常常刻在石板上。由于这些文献代代相传,因此它们对中世纪的影响很大,在那个时代,欧洲古代的作品被珍藏、被看重。同样,印刷文献也存在于两个时代。然而,中世纪的文献不是刻在石板上,而是印在纸,或羊皮纸上。

在此,雨果描述了建筑物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思想的。华丽而显赫的建筑物在巴黎成为了废墟,表明社会对财富、艺术、美学的热情不再。这种热情在文艺复兴时再度兴起,古代的文艺与风尚再度流行。雨果将这种传承的热情归结于上古社会。雨果称虽然古代法国的原始建筑破败失修,但它的建筑美学为中世纪哥特式风格提供了灵感。雨果称:“哥特一词,从它的一般应用上来讲是完全不合适的,却又被尊为至高。由此,我们接受了它,习惯了它,和其它世界一样,塑造了中世界后半部分的建筑物,而尖顶拱却来自于前半部分,半圆形则是其父。”

在小说的第二卷中,雨果将重点放在了忠诚上。在第三章中,加西莫多对副主教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忠诚;他在副主教面前“屈膝下跪,磕头合掌”。在第四章中,警卫队在巴黎街道上巡回,表示出对国王的效忠。罗姆人的小羊也是一种忠诚的象征。即使加西莫多被警卫队逮捕,它依然尾随在后。三个混混把乞丐甘果瓦尊为自己的“国王”,并对他表示出难以置信的服从。爱丝梅拉达表现出对人类的献身精神,为了搭救甘果瓦,她答应嫁给他,虽然这并非出于爱情。甘果瓦富有哲理诗意,一句“可能”、或一个神秘的字符就能给他足够的好奇心或勇气。诗人比埃尔·甘果瓦将自己全部的智力与成就归功与克罗德·法罗路,对后者表示忠诚,不惜言辞赞美:“托他的福,我今天是个真正的文人了。”忠诚是雨果小说第二卷中的核心主题,并在之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在第三卷中第一章中,小说的主题变成了岁月沧桑。第三卷着重描写巴黎圣母院,它的外观因岁月流逝而被磨损。叙述人描写圣母院曾经壮美辉煌,如今却破败不堪。彩色的玻璃窗被“冷白窗格”代替,很明显,叙述人的感情是酸楚的。对圣母院的翻修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它的价值内涵。楼梯被熙熙攘攘的城市掩埋,雕塑被挪走。时间的流逝对教堂产生了重大的改变,而这常常是负面的。时代的划痕无法修复。叙述者称:“时尚比革命的伤害更大。”对圣母院的翻修是时代的不幸,这成为小说第三卷中的主题。

小说第四卷的主题是爱。爱可以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母子之间的爱,人与他兴趣之间的爱,人与物之间的爱。克罗德·法罗路是圣母院的会吏长。他是个很聪明的人,喜欢科学和医学。他喜欢钻研学术,这是他的爱好。随着故事的发展,当他赶到自己人生不济时,干脆钻进了科学研究当中去。当他的父母去世时,法罗路收养了自己尚处婴儿的弟弟,杰汗。他发现“对小弟弟的爱满足了存在的所有。”法罗路把照料杰汗当作生活的中心,并无条件地满足他的要求。他另收养了一个孩子,就是加西莫多,因为“如果他是将死之人,他的小弟弟杰汗可能也会悲惨地抛弃在领养的床板上——这些打动了他的心,巨大的同情心感动了他,他随机带走了孩子。”虽然孩子相貌丑陋,没人喜欢,但是法罗路依然照料了他。加西莫多的丑陋非但没有打消,但是却增强了法罗路对他的爱。当弃儿长大后,他从法罗路那里获得了撞钟人的职位。“他非常喜欢大钟,抚摸它们、跟它们对话、理解它们。”加西莫多喜欢大钟,他最喜欢的是最大的玛丽亚大钟。加西莫多也很爱他的养父法罗路。不管怎样,他“接受了他,收养了他,抚育了他,照顾了他... 最后让他做了撞钟人。”甚至当法罗路对加西莫多不客气时,他依然对他十分恭敬。在第四卷中,父子之间的爱从这里体现了出来。法罗路对他的两个领养的“孩子”疼爱有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爱;法罗路爱学习研究,加西莫多爱圣母院的钟。

故事第五卷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主题是在此出现的新技术将会推翻过去的知识,将它从新一代人的面前抹去。在雨果写这部作品的时期,法国正在经历大革命之后的重建工作。国民分裂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支持共和国,另一部分则持反对意见。许多变革在此发生,人们对未来的走向表示不安雨果写道:“...这种无疑是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思想当中还蕴藏着另一种更新颖的想法,源自头一种思想,比较不易觉察,却更易引起异议;这也纯粹是一种哲学观点,不再仅是教士的观点,而且也是学者和艺术家的观点。这是预感到,人的思维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改变其表达方式;每一代人的主要思想不要再用同样的材料和同样的方式来进行书写;...”由于主教的地位崇高,在法国国内富有权势,他们也控制着许多建筑物。主教们可以通过建筑物进行交流,因为许多大型建筑物都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印刷术将会掌控社会,人们将不会在去尊敬之前宏伟的艺术,只会把它当做一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雨果称“建筑物是人类的伟大书籍。”在印刷术诞生之前,建筑物是思想传承的媒介之一。这是因为在当时书籍无法大量生产,大型建筑则十分显眼。雨果有称“建筑物是人类的手写作品。”思想很容易通过与建筑物的融合来进行传播。印刷术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因为书籍可以大量生产了。思想可以更容易地通过文字作品来传播,而不是通过与建筑物的融合来传承。雨果说的印刷术将摧毁建筑物的意思就是这点,建筑物将仅仅是一种艺术,不会承载思想的传承了。

贯穿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爱可能会有副作用。这个主题在第十一卷时得到了显明,爱的毁灭性得到了显露。爱丝梅拉达对菲比斯的深情导致她对他的呼喊,从而暴露了自己,被国王的卫队捉住,备受折磨。当法罗路沉迷于对爱丝梅拉达的追求时,他的性情蜕变,变得疯狂,最终因他对爱丝梅拉达的不幸进行嘲讽时,被加西莫多扔下了钟楼。“话音一落,他拔腿就跑,也攥着她跑—— 因为他始终没有松开她的手臂—— 径直向绞刑架跑去。他指着绞刑架,冷冷地对她说:‘在我和它之间抉择吧。’她挣脱出他的手中,一下子扑倒在绞刑架下,拥抱着那根阴森可怖的支柱。接着,把秀丽的脸蛋转过半边来,瞅了教士一眼,宛如跪在十字架脚下的圣母。教士依然一动也不动,手指头一直指着绞刑架,始终保持着这一姿势,俨如一尊雕像。罗姆族少女终于对他说道:‘它叫我厌恶的程度,还远不如你呢。’”(第十一卷,第一章)这段对话显明法罗路对爱丝梅拉达的痴迷,以及爱丝梅拉达对菲比斯的痴迷,以至于她宁死不选择别人。另一种致命的爱是加西莫多对爱丝梅拉达的感情。在看到法罗路和爱丝梅拉达的尸体时,加西莫多叹息道:“天啊,这是我所爱过的人啊!”这显明它生命中所有爱过的人都已经离去。这种致命的爱最终要了他的命,他选择在坟墓中与爱丝梅拉达联合,绝食而死,而不是继续自己的生命。

建筑 编辑

建筑物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是一主要议题,不仅就圣母院自身而言,而且就在全巴黎、以至全欧洲来说,其文艺作用会因印刷术的到来而消逝。克罗德‧法罗路的不祥预言‘Ceci tuera cela’(当他看到印刷书本和圣母院时,称“这会弄死它的”)正中主题,雨果在第五卷第二章写道‘quiconque naissait poète se faisait architecte’(“诗人都是建筑师”),辩称当文字世界被无情审查、难以生产时,建筑物是显眼的,是自由的。

Il existe à cette époque, pour la pensée écrite en pierre, un privilège tout-à-fait comparable à notre liberté actuelle de la presse. C'est la liberté de l'architecture.
当时,在用石头书写的思想方面存在着一种特权,完全可以同我们现在的出版自由相提并论,那就是建筑艺术的自由。

——第五卷,第二章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将自己的思想写在纸上,雨果认为这一时代是建筑物作为伟大艺术品的最后时代。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雨果对两种社会之间的变革十分感兴趣。[2]

小说第三卷的主要主题是圣母院在不同时代的修缮工作,但这些工作却适得其反:“又是谁把这些“色彩强烈”的玻璃窗换上了冷冰冰的白玻璃呢”、“又是谁偷梁换柱,把精工堆满圣骨盒和圣物盒的那哥特式古老祭坛去掉,换上了刻着天使头像和云彩的那口笨重的大理石棺材,仿佛是圣恩谷教堂或残老军人院的一个零散的样品?”这些是一些例子。这些章节也讨论了在法国大革命后,修缮为什么没有增加任何特色。似乎,这些新建筑物因为修缮而变得更加丑陋、更加破败了。

文艺重要性与反响 编辑

维克多.雨果在书中提出了小说是一部叙事剧。他的小说是一部史诗,记叙了所有人的历史,将圣母院作为目击人、历史无声的主角。时间与生命作为发展的、有机全景的思想以历史中的一些人作为核心。小说也是第一部以乞丐为主角的作品。

《巴黎圣母院》是第一部包罗万象的小说,从法国国王到地沟里的老鼠,后被许多作家采用,如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古斯塔夫·福楼拜查尔斯·狄更斯等人。小说的成功刺激了初生的历史保护运动,并促进了哥特式建筑的再次复兴。最终,它导致维欧勒·勒·杜克在十九世纪对圣母院的重大修缮工作。圣母院今天的外观就是这次修缮的结果。

寓意与引述 编辑

历史 编辑

在《巴黎圣母院》中,维克多·雨果常常提及巴黎的圣母院。他提及了印刷术的诞生,而在小说一开始将书籍编撰人称为“德国瘟疫。”

2010年,英国档案保管员安德里安·格鲁(Adrian Glew)发现真实驼背敲钟人的原型是政府的工头,负责巴黎的雕塑工作室。十九世纪20年代后革命期,他在圣母院负责修缮工作。[3]

其他 编辑

名字Quasimodo(加西莫多)成为了“外貌丑陋、内心伟大”的同义词。[4]

主要改编作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parknotes.com. Sparknotes.com. [3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2. ^ Online-literature.com. Online-literature.com. 26 January 2007 [3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3. ^ Real-life Quasimodo uncovered in Tate archives. www.telegraph.co.uk.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4. ^ Webber, Elizabeth; Feinsilber, Mike. 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 of Allusions. Merriam-Webster. 1999: 592. ISBN 0-87779-628-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