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迪战役俄语:Битва за Дубно — Луцк — Броды,或称杜布纳战役杜布诺战役罗夫内战役罗夫内-布罗迪战役,1941年6月23日~1941年6月30日)是一场在1941年6月23日到6月30日于杜布诺卢茨克布罗迪3座城市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爆发的装甲部队战斗,参战双方分别是德意志国防军第1装甲集团军旗下的第3军团与第48摩托化兵团及苏联红军的第5与第6集团军。在苏联军事史中,这场战役属于“边境防御作战”的一部分。虽然苏军造成了德军重大损失,依然输掉了这场战役,并损失大量的坦克。即便苏联拥有数量及装备技术上的优势,苏军糟糕的后勤补给还有指挥系统的不完备,以及德军掌握制空权等因素都确保了德军在该场战役中的胜利。这是巴巴罗萨作战行动的初期阶段最为激烈的一场装甲战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役之一。

布罗迪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的一部分

德军第11装甲师在布罗迪战役中的行进路线
日期1941年6月23日 - 1941年6月30日
地点
苏联布罗迪(1918至1939年间为波籣领土,惟德苏于1939年瓜分波兰后至1945年间则名义上为波兰领土)
结果 德国胜利
参战方
纳粹德国  苏联
指挥官与领导者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米哈伊尔·基尔波诺斯
马克西姆·普尔卡耶夫
尼古拉·瓦舒金 
兵力
750辆坦克[1][2] 3,500辆坦克[1]
伤亡与损失
仅在与第8摩托化兵团作战时损失约200辆坦克[3] 惨重,多数参战部队在战役后失去作战能力
第8摩托化兵团损失约800辆坦克[3]

战役前奏 编辑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大将指挥的德军第1装甲集群被命令要巩固西布格河上的桥梁通道,并推进至罗夫诺科罗斯坚,最终的战略目标是基辅。第1装甲集团军部署了两个兵团从利维夫罗夫诺之间推进,目标是要切断利维夫基辅的铁路线,却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位在苏军第5及第6集团军连接处的楔形部分。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斯将军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对德军可能的进攻方向及规模方面的情报不足。他们很讶异红军最高指挥部以第3号指令的名义下达了一次反击行动,并由朱可夫元帅全权主导。多数方面军总部的参谋官员都认为在战局明朗化之前,维持防守态势应该是最好的战术。后来,方面军总部的一名参谋官伊万·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曾说:“我们第一份给莫斯科的战斗报告叙述太过含糊,而且缺乏明确指导。”第3号指令的命令概要内容如下:

在防守我国与匈牙利的边界之际,第5与第6集团军也要对卢布林的方向展开集中攻势。西南方面军至少要部署5个摩托化军及1个航空中队,来包围并歼灭沿着弗拉基米尔-弗林斯基-克里斯托纳波前线前进的敌军部队,并要在24日结束前拿下卢布林市的周遭区域。[4]

6月22日晚间,朱可夫启程前往位于捷尔诺波尔西南方面军总部,随行的还有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策划部的前主委赫鲁晓夫,他的任务是确保命令确实执行。

双方的兵力分布   编辑

拥有超过2,500辆战车苏联第6摩托化兵团在反击行动中担任的主要角色是集中火力突破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侧翼。如此布置的意图是希望稍后能与在北方的苏联第5集团军及在南方的第6集团军一同发动钳形攻势,并在杜布诺东部会师以包围位在南方集团军北部侧翼的德军第6与第17集团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苏联第8摩托化兵团被从第26集团军中抽调出来,划由伊万·木齐申科俄语Музыченко, 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军管辖,并被部署在集团军的南方侧翼。这基本上是将西南方面军的所有机械化部队调来与克莱斯特中将用来进攻基辅的德军主力决一死战。德军在这个区域的步兵部队主要是由第17集团军(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将军指挥)旗下的第4装甲军团(维克特·冯·史维尔德英语Viktor von Schwedler将军指挥)组成,他们的目标是向西南推进并切断利维夫-基辅段的铁路。

德军的装甲部队 编辑

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开始时,德军的装甲部队是由捷克及德国的坦克组成的,还有相当比例缴获的法国英国战车,同时法西斯傀儡政府维希法国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战车。除此之外,德军中大约有50%的坦克都是已经过时的一号战车二号战车。在总数约4,000辆可用的坦克中,只有1,400辆是新型的三号战车四号战车。在入侵苏联的头几个小时里,许多德军指挥官都十分讶异地发现在德军中服役的反坦克武器对苏联的部分战车完全无效。

巴巴罗萨行动前的演习中,海因茨·古德里安便表示了独立作战的坦克在面对步兵单位时是相当脆弱的。要摧毁这些坦克,步兵单位只需要移动到坦克装甲较为脆弱的两侧及后方即可,因为从这些位置,步兵可以选择摧毁履带上的炼齿轮来瘫痪战车,也可以爬上坦克将手榴弹由舱门投入车内(当时所有的坦克舱门都不会上锁,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迅速逃生)。这时摧毁坦克就成为乐趣了。除此之外,古德里安也指出坦克缺乏大口径主炮来完成摧毁敌军加固水泥碉堡和强化防御阵地的任务,这些任务通常是由重型火炮或空中轰炸来完成的。虽然把坦克平均发配至各个步兵单位可以有效解决坦克的弱点问题,但这也大大限制了坦克其他能力的发挥。因此,德国的军事理论认为为了让坦克发挥完全的潜能,装甲部队应该要将战车集中编制使用,辅以其他支援部队,例如自走炮、摩托化步兵以及低空火力支援。

最后,古德里安认为要达到坦克的最大效用,所有装甲车都应该要安装无线电来让坦克车长获得主力部队指挥官的即时命令,并使各辆坦克之间得以相互协调合作以发挥最大功用。

苏联的装甲部队 编辑

1941年6月初,苏军宣称拥有超过19,000辆战车,然而多数的战车都是如T-26BT-7之类的轻战车T-26坦克的正面装甲只有15毫米、BT-7也只有22毫米,根本不足以抵挡任何距离的反坦克武器攻击。除此之外,苏联制炮弹的粗劣品质在被击中时虽然不致殉爆,但大部分炮弹被打碎是常有的事。较为先进的坦克,如KV-1重型战车T-34中战车,才刚出厂便立即被投入列宁格勒围城战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事,而且数量还远远不足以反击德军的推进。一部由俄罗斯国营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苏联风暴》指出,对苏联的轻型战车而言,这是一场又短又血腥的战争(意指苏联轻型战车的折损率相当高)[5]

战间期时,具有远见的苏联军事理论学家,如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对坦克在现代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看法与海因茨·古德里安十分类似。然而守旧的旧骑兵部队军官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约瑟夫·斯大林交好,而图哈切夫斯基后来于大清洗中被处决。布琼尼相信,在战争中坦克永远无法代替马匹,而且功能只限于协助步兵单位突破加固的防御工事。因此,在1930年代,苏军战车被广泛地分发到各个步兵单位中。然而1940年法国战败带给苏军很大的冲击,大清洗中幸存的装甲战略理论家如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便开始迅速并秘密的组建以战车为主的装甲部队。但是,到了1941年德军发动巴巴罗萨作战时,装甲部队的组建进度连一半都还不到。因此苏军所拥有的19,000辆战车中,大部分在德军入侵前夕依然散布在各个步兵单位中。这导致了即使苏军拥有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他们的战车依然是战场上的肥肉,极易遭到猎杀。

德军的后勤补给 编辑

一个满编的德军装甲师拥有150辆至200辆战车。然而,坦克及乘组员需要定期补充食物、油料及弹药,还有最重要的维修零件。为了满足这些后勤需求,每个装甲师配有2,000辆卡车。除此之外,每个装甲师还编有炮兵组及支援步兵,显示了德军的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前导及突破,并由步兵提供支援。此外,德军的教战守策还强调不同职务的士兵需要接受他人职务的训练。例如:装甲兵需要接受炮兵训练,而步兵需要接受装甲兵训练等等。最重要的是,装甲兵还需要接受机械技师训练,使他们拥有在战场维修故障装备的能力。

苏联的后勤补给 编辑

由于斯大林的坚持,苏联没有进行任何防御准备[5]。这表示弹药及补给储存场都不是隐蔽的(敌军可以轻易到达)。使问题更加严重的是,斯大林严禁苏军对任何敌军的侦察巡逻队开火,导致德军可以轻易的辨认所有在边境区域的指挥所、机场及补给场。毫无准备的结果就是这些战略据点在德苏战争开打时,不是被摧毁,就是被炸的残破不堪。

此外,苏联装甲兵并未接受机械设备维修的相关训练。这使得一些简单的机械问题便迫使苏军放弃他们的战车,只得任意弃置在路边。而那些成功到达战场并对敌军发动突击的部队,更发现了负责补给的部队不是被歼灭,就是已经移动到其他位置而无法提供补给。因此,许多装甲部队在接获攻击命令后,却因为缺乏油料及弹药,只得由装甲兵自行引爆摧毁这些战车并撤退。数以百计的战车在到达战场前就因为这种状况而被摧毁[5][6]

苏军的补给卡车不足更使情况恶化,一个满编的苏联装甲师拥有300到400辆战车,却只有1,500辆卡车提供补给,这与德军一个装甲师最多200辆战车,却拥有2,000辆卡车提供补给形成强烈对比。而随着战事推移,经验会证明德军的编制是正确的[5]

双方装甲部队的兵力比较 编辑

下面两张表显示的是截至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作战开始当日)为止,德国南方集团军苏联西南方面军的装甲兵力比较(包含但不限于参与布罗迪战役的苏联装甲部队)。

德军装甲军 德军装甲师 德军战车总数[a] 装有37毫米炮的
德军战车
(包含LT-38战车
三号战车)
装有50毫米
或更大口径主炮的
德军战车
(包含三号战车
四号战车)
第3装甲军[2] 第13装甲师
第14装甲师
296 42 140
第48装甲军[2] 第11装甲师
第16装甲师
289 47 135
第14装甲军[2] 第9装甲师 143 11 80
其他隶属南方集团军的单位[2] 0 0 0
总计 - 728[2] 100 355
苏联兵团[2] 苏联战车师 苏联战车总计 T-34战车KV-1重战车
第4摩托化兵团 仅第8战车师参与 300 100
第8摩托化兵团 第12、34、7战车师 899 171
第9摩托化兵团 第20、35、131战车师 316 0
第15摩托化兵团 第10、37、212战车师 749 136
第19摩托化兵团 第40、43、213战车师 453 5
第22摩托化兵团 第13、41、215战车师 712 31
散布于其他单位的战车 普通步枪师等等 不列入计算
总计 - 3429[2] 443

空中的战斗 编辑

西南方面军提供空中支援的苏联空军分队与战线其他地方的空军都遭受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多数的飞机都被摧毁。这是斯大林忽视德军进逼的情报而拒绝让苏联军队进入备战状态的结果。举例来说,第17战斗中队在未起飞前就遭受攻击,并在德苏战争开始后的第3天几乎被完全歼灭。该中队的幸存部队,包括10架I-153战斗机与1架米格-1战斗机,接着撤退至位于罗夫诺的后备机场[7]。不过,苏联依然将幸存战机送去支援攻击行动。

空战对进攻的苏联空军造成严重损失。隶属第4航空队(Fliegerkorps IV)的第3“乌德特”战斗联队(Jagdgeschwader 3 "Udet", JG 3)在战斗第1天便击落了24架SB轰炸机。这些SB轰炸机的指挥官索罗京中校亦于该次战斗中阵亡,而该单位所属的251架SB轰炸机中后来只有20架幸存。德国空军的损失也相当惨重,有28架战机被击落、23架严重受损(包括8架He 111轰炸机Ju 88轰炸机[8]。苏联空军的努力并非完全没有效果,西南方面军的空中支援于6月22日到24日之间出动了523架次,投下了2,500枚炸弹。一名德军第15装甲团(隶属第11装甲师)的战车车长古斯塔夫·谢洛德克记录了当时的状况:“6月24日拂晓,军团第1次遭遇俄国轰炸机的攻击。结果,军团现在有些伤亡了”。[9]德国空军稍后完全掌握制空权也是阻断苏联空军反击的重要因素。

动员 编辑

苏联的攻击部队包含了6个由北方的第5集团军与南方的第6集团军管辖的摩托化兵团,总指挥官是西南方面军指挥官基尔波诺斯。在第5集团军的指挥下,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第9摩托化兵团及尼古拉·费科连科俄语Фекленко, 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中将的第19摩托化兵团被部署在罗夫诺的西北方,而第22摩托化兵团则要在卢茨克的东北方集结。在南方,在第6集团军的指挥下,迪米崔·里雅毕谢夫俄语Рябышев, 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中将的第8摩托化兵团及伊格内提·卡尔佩佐少将的第15摩托化兵团被分别部署在布罗迪的西北及东北方,而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指挥的第4摩托化兵团则被部署在索卡拉杰霍夫之间,就位在第15摩托化兵团的左翼。进攻计划要求这些部队集结并在6月23日晚间10:00展开攻击,也就是德苏战争后的36个小时,企图突击德军,并在他们能组织有效反击且从后方得到行进迅速的第11装甲师的支援前将之击溃。

然而情况对苏军指挥官们相当不利:他们损失通讯系统,不时遭到德国空军骚扰,缺乏运输工具,而且大批向后移动的难民及伤员阻塞了道路,使得反击部队要到达预定集结地点困难重重。虽然前线指挥所与指挥官的个别通讯尚称完善,但与前线部队的通讯却相当糟糕,这是因为这些通讯相当依赖民用电话线及电报网络,而德军工兵、空中攻击及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都十分积极地攻击这些网络[10]。许多苏联前线指挥官空有通讯设备,却无法下达指令,严重影响对整体战局的指挥及掌握。在一个例子中,第41战车师(隶属第22摩托化兵团)师长因为没有接到任何新的作战指令,于是将整个师移动到在战前计划中指定的兵团集结点科韦利,而这么做等于将整个师移出了战场[4]。另一个问题是摩托化兵团的步兵部队缺乏交通工具。虽然名义上叫做“摩托化”,这些兵团的许多师都只建立了部分的运输系统。独立兵团的指挥官有时得即兴发挥,想出迅速将步兵部队运送至集结点的方法。

罗科索夫斯基从后备区舍佩蒂夫卡强行征用了200辆民用卡车,但这依然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大多数的步兵还是得坐在坦克上。甚至,仍有许多步兵连坦克都没得坐,而卡车又多半载运着极为重要的弹药和补给,因此还是得步行[11]。在另一个案例中,第22摩托化兵团所属的重型火炮就被简单地弃置在后方,等待极度缺乏的牵引机来牵引它们[12]。又另一个例子中,第19摩托化兵团的指挥官将他的部队分为两个梯队前进,在前的装甲师移动迅速并将移动缓慢的步兵远远抛在后头,这导致他的装甲部队在缺乏步兵支援的情况下进入战场。第8摩托化兵团的指挥官里雅毕谢夫也回报了类似的问题。他的火炮被移动极为缓慢的牵引机牵引,从而限制了整个部队的移动速度。在报告中他写道:“部队主力以最高速度前进。不幸的是,由牵引机牵引的团属火炮进度严重落后;两者的速度落差使主力部队不得不慢下来”。[13]

而苏军挥官明显缺乏“针对迅速推进的德军突出部所做出适当进攻战术的评估”的能力也使战局对苏军更为不利。例如,光是在6月22日到24日之间,第8摩托化兵团就收到了3个不同的集结点指令,分别是来自方面军指挥所的原始指令、来自第6集团军指挥官的新指令,以及24日时方面军指挥所另外下达的指令。最后,兵团决定依循自行判断的路径前进。不过在兵团最终到达布罗迪前,中途仍因这些指令而撤退了好几次。

里雅毕谢夫将军后来写道:

大约在6月25日时,兵团的许多部队已经被部署到布罗迪西北方去了。在那段大约500公里的行军中,兵团因为敌军空军的攻击及机械故障问题而损失了大约一半的旧式战车,还有数量可观的战防炮。依然可用的坦克则各自需要不同程度的维修,而且不适宜长途活动。因此,虽然反攻行动还没开始,兵团已经陷入相当虚弱的状态中了。[3]

上述许多问题以及集结部队所衍生出的问题加总的结果,就是预定的进攻行动被迫往后延了6个小时,到6月24日凌晨4:00。6月23日晚间这个决定被做成时[14],离6月22日德苏战争爆发还不到48小时,第11装甲师及第16装甲师在不眠不休的前进后,已经穿越边界向苏联内陆推进了约64公里了。第13与14装甲师则早已在前往卢茨克的路上,他们的目标是要在24日前到达斯特里河,而第44、298与第299步兵师则负责提供支援并巩固战果[14]。即便推迟了6个小时,苏军的反击行动依然在缺少足够兵力的情况下逐步展开,因为反攻主力至少还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预定位置。第4、8、9及第19摩托化兵团都还在赶路,负责支援的步兵部队更在更远的后方。基尔波诺斯的参谋长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将军为了这件事苏军将在缺乏支援的情况下发动反攻)与西南方面军政委尼可莱·法修金俄语Вашугин, 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发生争论。不过最后法修金与朱可夫胜出,并决定进攻行动将会如期实施。6月24日,也就是预定实施进攻当天,南方只有隶属第15摩托化兵团的两个战车师,北方更只有第22摩托化兵团的1个战车师到达定位并展开攻击[15]

苏联的反攻行动 编辑

第4、8及第15摩托化兵团旗下3个到达定位的苏联战车师立即将最新的T-34战车KV坦克投入作战。他们部署了717辆这两种坦克,占整个苏军当时T-34及KV-1共约1,600辆总产量的几乎一半。整场战役中,不仅反攻规模与当初计划的相差甚远,每支部队及兵团在计划中所被赋予的任务不是完全没有执行,就是因为糟糕的通讯系统造成部队之间无法协调作战。里雅毕谢夫后来表示:“兵团的作战指令中只包含了自己的战斗目标(兵团之间并不知道彼此的任务是什么)”。每个兵团之间只有很少甚至没有联络,因此协调作战相当困难。

第10战车师 编辑

苏联第10战车师隶属于第15摩托化兵团。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作战开始时,该师的前导营以损失两辆战车的代价,从德军手中夺得拉杰霍夫[16]。翌日,该师便在那与德军第11装甲师发生战斗。该师摧毁德军20辆坦克,并损失6辆T-34与20辆BT-7战车[16],后来因为缺乏弹药,被迫撤退[16]。1941年6月26日,该师又在拉杰霍夫摧毁23辆德军坦克,同时歼灭了一整个德军步兵营,并在该次战斗中损失了13辆KV-1与12辆BT-7战车[16]

第15摩托化兵团 编辑

该兵团由伊格内提·卡尔佩佐少将指挥[17]

第15摩托化兵团满编时拥有749辆战车,其中包括136辆T-34及KV-1坦克。由于一连串不明确的指令,该兵团在战役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拉杰霍夫-布罗迪-布斯克三角地带中混乱地移动。除了两场与第10战车师一同参与的战斗外,该兵团没有与德军发生任何战斗。1941年7月1日,该兵团回报它的位置在别列佐夫卡(距离原苏德边界约300公里),并只剩下原数量9%的战车(约67辆)[18]

第22摩托化兵团 编辑

该兵团由塞姆扬·康德鲁谢夫俄语Кондрусев, 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少将指挥[17]

1941年6月24日第22摩托化兵团攻击文尼察。到了6月29日时,该兵团报告只剩下19%的可用战车[18]。7月1日,该兵团的1个团试图向杜布诺发动攻击,但以失败收场[19]。到了1941年7月15日时,第22摩托化兵团只剩下原数量4%的战车[18]

第19摩托化兵团 编辑

该兵团由尼古拉·费科连科俄语Фекленко, 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中将指挥[3]

6月26日,该兵团自北方攻击杜布诺,但却在该城市仅数公里外遭到阻截[19]。到了6月29日,在该兵团原有的453辆战车中,只有32辆幸存[18]

第8摩托化兵团 编辑

迪米崔·里雅毕谢夫俄语Рябышев, 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中将指挥的第8摩托化兵团终于在6月25日时到达战场。到了6月26日,满编的第8摩托化兵团成功地自布罗迪-柏斯台奇可方向对德军第11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发起攻击[19]。尽管有着许多杂乱的问题及诸多困难,该兵团依然顺利突击行进中且毫无准备的德军,苏联战车冲向惊慌的德军战防炮兵,这些炮兵是由第48装甲团的摩托化步兵担任的。接着第8摩托化兵团分两路攻击德军,其中一部分后来被合并到帕普战斗群(由尼可莱·帕普俄语Попель, Николай Кириллович中将指挥)里,其余部分则继续由里雅毕谢夫俄语Рябышев, 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指挥。

帕普战斗群 编辑

帕普战斗群拥有约300辆战车,其中包括至少100辆T-34与KV-1坦克。6月27日时,帕普战斗群突击并击败第11装甲师的后方,并占领了杜布诺一处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路口。这是苏联在整场战役中所发动最成功的一次行动,它切断了担任德军装甲矛头的第11装甲师的补给线。然而与帕普战斗群失去联系且无法提供补给支援的苏联指挥所并不重视这次行动。该战斗群后来待在杜布诺准备进行防御作战,因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当时的情况被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认为是“相当严峻的”:

南方集团军的战区中,激烈的战斗在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展开。苏军的第8摩托化兵团已经穿越了我军正面,现在已经到达第11装甲师的后方了,而这严重影响了我军在布罗迪及杜布诺之间的后方阵地。杜布诺的西南方受到敌军的威胁…敌军也有数个独立的装甲兵团在第1装甲团的后方活动,他们已经推进了好一段距离。弗朗兹·哈尔德将军的日记[3]

到了6月28日时,德军已经集结了数量相当庞大的部队了。帕普战斗群遭受来自德军第16摩托化师及第75步兵师的攻击,同时还有另外两个步兵师,和第16装甲师。帕普战斗群在杜布诺被包围,并坚守到7月1日才撤退[20]

里雅毕谢夫战斗群 编辑

里雅毕谢夫战斗群拥有303辆坦克,包含49辆T-34和46辆KV-1战车。6月28日,该战斗群试图与帕普战斗群会合,途中遭遇德军第57及第75步兵师,还有第16装甲师的少数部队。该战斗群随即展开攻击,但是战败,战斗群于是迅速撤退[21]。7月1日里雅毕谢夫在捷尔诺波尔回报该战斗群仅存207辆战车,包括31辆T-34及43辆KV-1战车[22][b]。第8摩托化兵团接着往卡扎京移动,这次没有遭遇任何战斗。到了7月7日时,第8摩托化兵团只剩下43辆战车,这是战前数量的5%[18]

第4摩托化兵团 编辑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指挥的第4摩托化兵团是当时被部署在乌克兰的所有部队中最强的一支。在该兵团拥有的979辆战车中,有313辆是T-34战车、101辆是KV-1战车。然而,该兵团并未及时对进攻指令做出反应,集结的速度也相当缓慢。该兵团在战役中获得的最大成就是在6月28日时,当时该兵团负责掩护第15摩托化兵团的撤退,并阻断追击的德军步兵。虽然没有参与任何攻击行动,该兵团依然承受了严重的损失,并在7月12日回报仅存6%的KV-1战车(大约6辆)、12%的T-34战车(大约37辆),及4%的轻型战车

除了以上所述外,苏军在该战役中即无其他重要的反攻行动[19]

令人困惑的指挥:历史上的争论 编辑

苏军指挥部在6月27日既充满犹豫又令人困惑的指挥与战役的结果和德军得以长驱直入乌克兰究竟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众说纷纭。

当苏军攻克杜布诺并切断德军进攻主力的前导部队时,基尔波诺斯以为德军企图包抄并包围自南方北上的苏军,这使他下令暂停进攻并向后撤退以缩短部队的防御阵线,这么做,依照历史学者H.巴格拉汉米恩的说法,“可以防止敌军的装甲部队突破至第6及第26集团军的后方”。[3]

另一方面,在与方面军指挥官与其参谋经过一番争论后,格奥尔基·朱可夫迅速撤销了原本的命令,并在两个小时后下达了一个新的进攻指令。这个举动更加显示了苏军指挥系统的混乱。负责北方进攻的第9摩托化兵团指挥官罗科索夫斯基后来干脆忽视这些新的指令,他说:“我们又再一次接到反攻的指令。然而,敌我兵力是如此悬殊,我决定违抗命令,下令停止反攻,并以有效的准备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而我愿意独自承担后果”。[3]同时间,在南方由里雅毕谢夫指挥的第8摩托化兵团决定遵守指令,并于预定时间发动攻击。

里雅毕谢夫当时似乎与朱可夫站在同一阵线。他们认为,如果苏军部队持续对德军发动猛烈的攻击,而且攻击开始时间没有延误的话,苏军这次的反攻计划有可能会成功。然而,后来发生的事件似乎又证明基尔波诺斯是对的,也就是反攻的时机还未成熟,贸然实施反击有可能会使整条战线瓦解。在苏联的反攻行动失败后不久,布琼尼元帅便获授西北与西南方面军的联合指挥权。苏军的贸然反攻最终在乌曼战役时成为致命的决定。当时苏军的第8、12及第18集团军被南方集团军包围,导致有100,000名苏军阵亡或被俘,另有100,000人负伤。南方集团军以其在杜布诺战役中获得的据点为支点,自南方包抄参与乌曼战役的苏军部队。而南方集团军得以在杜布诺战役中获得立足点,便是基尔波诺斯先前与朱可夫争吵反攻是否是明智的,而后来朱可夫胜出并发动攻击的结果。

基尔波诺斯与朱可夫的争吵最终使朱可夫向西南方面军政委赫鲁晓夫提出警告:“恐怕你们军队的指挥官(指基尔波诺斯)是相当无能的”[23],然而基尔波诺斯后来在基辅战役中阵亡,因此他永远无法针对朱可夫对他的指控为自己辩解。

总结 编辑

德国第1装甲集团与苏联摩托化兵团之间的战斗是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最激烈的一场战役,该战役持续了整整4天。苏联军队奋勇作战,而德军装甲兵及反战车部队都被反坦克武器无法击穿的苏军新型T-34战车给震慑住。虽然几乎德军所有的反坦克武器都无法击穿新的KV-1及KV-2坦克,但苏军的后勤补给系统在德国空军的攻击下完全崩溃。

德国空军的战斗轰炸联合中队(Kampfgeschwader),包括第51中队英语Kampfgeschwader 51第54中队英语Kampfgeschwader 54第55中队英语Kampfgeschwader 55对苏联的地面目标实施了一连串火力强大的低空打击。苏联第15摩托化兵团的指挥所被摧毁,而指挥官伊格内提·卡尔佩佐少将则受了伤。德国空军也摧毁了该区域约201辆坦克[24]

在集结时,5个苏联兵团的指令出现了错误的状况,德军于是企图孤立一些苏军的个别部队,并加以歼灭。同时在战场上空肆虐的德国空军更成功地将负责支援的步兵部队阻截在后方,从而防止他们为战场上的部队提供补给及支援[25] 。整体而言,由于缺乏适当的计划及整体的调度,苏军的反击部队无法在杜布诺会师。

战役过后 编辑

德国第1装甲集团在此次战役中受到严重打击,损失了为数众多的坦克。苏联军队也遭受了不小的伤亡,使多数部队在短时间之内是没有战力的。德军成功守住阵线,并在战役后继续向前推进,即便他们已经因为苏军的反击行动而进度落后。而苏联的第8摩托化兵团则因伤亡及损失太过严重,最高指挥部决定将之解编,并将剩余部队编入其他西南方面军的部队中。

注释 编辑

  1. ^ 包括无战斗力的指挥坦克与过时的一号战车二号战车
  2. ^ 引述里雅毕谢夫的说法:“1941年7月1日时,第8摩托化兵团的可用战力、受损的第12战车师与第7摩托化师,总兵力为19,000人、21辆装甲车与207辆战车,包括43辆KV重战车、31辆T-34战车、69辆BT-7轻战车与7辆T-40战车”。Ryabyshev 2002这些残存的战力稍后重新整编为第38集团军英语38th Army (Soviet Union),仍由里雅毕谢夫将军指挥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Popel 2001,第414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Sołonin 2007,第528–529页.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Ryabyshev 2002.
  4. ^ 4.0 4.1 Kamenir 2008,第101页.
  5. ^ 5.0 5.1 5.2 5.3 存档副本. [2015-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3). 
  6. ^ 存档副本. [2015-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7). 
  7. ^ Kamenir 2008,第149页.
  8. ^ Bergström 2007,第38页.
  9. ^ Kamenir 2008,第152页.
  10. ^ Kamenir 2008,第113页.
  11. ^ Kamenir 2008,第118页.
  12. ^ Kamenir 2008,第111页.
  13. ^ Kamenir 2008,第156页.
  14. ^ 14.0 14.1 Kamenir 2008,第127页.
  15. ^ Kamenir 2008,第126页.
  16. ^ 16.0 16.1 16.2 16.3 Sołonin 2007,第310–315页.
  17. ^ 17.0 17.1 Zaloga, Steven. T-34/76 Medium Tank 1941–45. Osprey Publishing. 1994. ISBN 9781855323827.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Sołonin 2007,第261–262页.
  19. ^ 19.0 19.1 19.2 19.3 Sołonin 2007,第379页.
  20. ^ Sołonin 2007,第361, 375页.
  21. ^ Sołonin 2007,第373, 379页.
  22. ^ Sołonin 2007,第374页.
  23. ^ Khrushchev 1971,第175页.
  24. ^ Bergström 2007,第39页.
  25. ^ Deichmann 1999,第[页码请求]页.

资料来源 编辑

  • Bergström, Christer (2007). Barbarossa – The Air Battle: July–December 1941. London: Chervron/Ian Allen. ISBN 978-1-8578-0270-2. 
  • Deichmann, Paul (1999). Price, Alfred, ed. Spearhead for Blitzkrieg: Luftwaffe Operations in Support of the Army 1939–1945. New York: Ivy Books. 
  • Kamenir, Victor (2008). The Bloody Triangle: The Defeat of Soviet Armor in the Ukraine, June 1941. Minneapolis: Zenith Press. ISBN 978-0-7603-3434-8. 
  • Khrushchev, Nikita Sergeevich (1971). Talbott, Strobe, ed. Khrushchev Remembers 1. André Deutsch. 
  • Popel, Nikolai (2001). В тяжкую пору (in Russian). Moskva: Izd-vo AST. ISBN 5-17-005626-5. 
  • Ryabyshev, D.I. (19 September 2002). "On the role of the 8th Mechanized Corps in the June 1941 counteroffensive mounted by the South-Western Fro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Russian Battlefield. Retrieved 19 June 2013. 
  • Sołonin, Mark (2007). 22 czerwca 1941 czyli Jak zaczęła się Wielka Wojna ojczyźniana (in Polish). Poznań, Poland: Dom Wydawniczy Rebis. ISBN 978-83-7510-130-0. 

延伸阅读 编辑

  • Haupt, Werner (1997). Army Group Centre: The Wehrmacht in Russia 1941–1945. Atglen: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ISBN 0-7643-0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