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政治观点

1933年至1945年间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政治观点给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带来了一些困难。尽管有一些稳定的主题,但他的作品和方法经常适应需要和环境,包括反犹太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议会主义、德国的生存空间、相信雅利安种族的优越性和德国民族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希特勒个人声称他正在与“犹太马克思主义”作斗争。

希特勒的政治观点形成于三个时期,即

  1.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维也纳慕尼黑的贫困青年时期,出于对主流的不信任而转向民族主义的政治小册子和反犹太主义报纸报纸和政党;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德国输掉了战争,据说希特勒在此期间发展了他的极端民族主义,希望从他认为背叛德国的外部和内部敌人中拯救德国;
  3. 1920年代,在此期间他开始了早期的政治生涯,并撰写了《我的奋斗》。

希特勒于1925年4月7日正式放弃奥地利公民身份,但直到将近七年后的1932年才获得德国公民身份;从而允许他竞选公职。希特勒受到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影响,墨索里尼在他的“向罗马进军”之后于1922年10月被任命为意大利总理。在许多方面,希特勒体现了弗里德里希·梅尼克所提到的“政治生活中的人格力量”。他对纳粹主义的政治吸引力及其在德国表现的框架至关重要。希特勒的观点如此重要,以至于它们立即影响了纳粹德国的政治政策。他主张领袖原则;该原则依赖于所有下属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希特勒将党的结构和后来的政府结构视为一个金字塔,而他自己——绝对可靠的领导人——处于顶端。

希特勒坚信“意志”的力量对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路线具有决定性意义,并据此合理化了他的行动。鉴于希特勒被任命为“德意志帝国的终身领袖”,他“体现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作为德国人民的代表”,“决定德意志帝国的外部形式和结构是他的职责”。为此,希特勒的政治动机包括一种意识形态,该意识形态将传统的德国和奥地利的反犹太主义与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零碎混合的理智化的种族学说和弗里德里希的思想——大部分是二手的,只是部分理解的——结合在一起。尼采亚瑟·叔本华理查德·瓦格纳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亚瑟·德·戈比诺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以及保罗·德拉加德乔治·索雷尔阿尔弗雷德·普洛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