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花 (昆曲)
《帝女花》是清代举人黄燮清(黄韵珊)于1832年创作的昆剧剧本,是《倚晴楼七种曲》之一。
黄燮清生于1805年,道光壬辰(1832年)年,黄氏会试落第,撰写《帝女花》以抒发自己秋闱失意的抑郁,并彰显文章之才,及歌颂清廷恩礼胜国。故事基于甲申之变的历史,取材自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的《思陵长公主挽诗》[1]。此剧作于翌年(1833年)秋天刊刻,但他晚年因为“自悔少作,忏其绮语”,将所有刊刻的剧作毁板不存。黄燮清卒于同治三年(1864),翌年他的连襟宗景藩将此剧作重新刊刻。光绪辛巳年(1881年),黄燮清的女婿冯肇又再将剧作刊刻了一次。[2][3][4]
情节大纲
编辑天上众香国的侍香金童和散花天女因结情缘而被贬谪至凡间,分别成为明朝太仆左都尉之子周世显、崇祯帝的长女坤兴公主徽娖。明末崇祯时,发生甲申之变,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崇祯帝为坤兴公主徽娖配婚,选太仆之子周世显为驸马。
不久李闯攻入皇城彰义门,崇祯怕妻女被贼兵凌辱,斩杀坤兴公主、昭仁公主、袁妃,并命张太后、李娘娘、周皇后自尽,之后崇祯到煤山自缢。国舅周锺到大殿,命人将坤兴之尸体抬回家,维摩居士与仙童以还魂丹救活坤兴。坤兴伤愈后,因不忿周锺降贼,屡次寻死未遂,诈称到维摩庵上香,之后留庵修行不返。一直避居萧寺的世显,得知坤兴公主未死后盼再续前缘。
清朝顺治二年,闯贼已为清兵所平,坤兴感激清帝为明朝雪耻及厚葬崇祯,但自叹孤苦伶仃,驸马不知所踪,决定上表清廷,请新帝准她削发为尼。清帝不许坤兴出家,下诏寻找前朝驸马,让坤兴与世显在御赐第宅内成婚,再续前缘。
婚后,坤兴仍未能忘对前朝往事,导致抑郁成病,黯然逝去,清帝赐号“长平”并赐葬于彰义门外。世显哭祭爱妻后倦极入睡,梦中被仙童引领至众香国听释迦如来佛说法。佛对坤兴、世显说法,指人生、情爱、功名、富贵均如梦幻泡影;又指明朝忠臣义士、崇祯后妃均果报升天,叛臣奸党则下地狱。最后,世显与坤兴到缘楼小叙片刻后,被送回凡间。[5]
角色
编辑角色 | 简介 |
周世显 | 明朝太仆左都尉之子。(本是天上的侍香金童) |
朱徽娖 | 坤兴公主,崇祯皇帝的长女。(本是天上的散花天女) |
崇祯帝 | 明朝最后一名君主 |
周皇后 | 崇祯帝之皇后,周锺之姐 |
周锺 | 国舅,国丈周奎之子,周皇后之弟 |
李闯 | 李自成 |
维摩居士 | 佛教修行者 |
崔名贵 | 庸医 |
场目
编辑- 〈佛贬〉
- 〈宫叹〉
- 〈伤乱〉
- 〈轶关〉
- 〈割慈〉
- 〈佛饵〉
- 〈朝哄〉
- 〈哭墓〉
- 〈骇遁〉
- 〈探讯〉
- 〈歼寇〉
- 〈草表〉
- 〈访配〉
- 〈尚主〉
- 〈觞叙〉
- 〈医穷〉
- 〈香夭〉
- 〈魂游〉
- 〈殡玉〉
- 〈散花〉
影响
编辑黄燮清的《帝女花》刊刻之后,即传到日本。因故事哀艳,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得到日本人的重视,直到五十年代依然受到日本观众的欢迎,传演不辍。1957年,香港著名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将这剧改编为同名粤剧,成为仙凤鸣剧团的第四届剧目,于1957年6月7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6][7][8][9][10]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吴梅村. 思陵長公主挽詩. 维基文库.
- ^ 曾永义. 中國古典戲劇論集:黃韻珊的帝女花. 联经出版社. 1975.
- ^ 陈守仁. 粵劇音樂的探討.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粤剧硏究计划. 2001. ISBN 978-962-8104-10-9.
- ^ 保人保票 稀世佳作《帝女花》. 《戏曲之旅》第54期. 2006-10.
- ^ 陈守仁. 黃韻珊與唐滌生版本概說 (PDF). 《香港戏曲通讯》第十期:《帝女花》专辑. 2005-01-31.
- ^ 刘燕萍. 性格與命運.亂世情和謫仙──論《帝女花》的改編. 《文学论衡》总第15期. 2009-12.
- ^ 邓兆鸿. 帝女花65年. 灼见名家. 2023-06-21.
- ^ 利舞台今晚起演帝女花. 华侨日报. 1957-06-07: 第3张第2页.
- ^ 仙鳳鳴端陽復起 頭台戲為文藝悲劇「帝女花」. 华侨日报. 1957-05-07: 14.
- ^ 「仙鳳鳴」是屆頭砲戲 「帝女花」劇情動人. 大公报. 1957-05-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