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理论(英语:balance theory),或称为P-O-X理论,人们在认知三元素中碰到不一致的情况时,会用自己觉得合理的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由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在1958年提出。[1]海德提出“平衡三角形”,把当事人(P)、与该事件物相关的人(O)、该事件物(X)之间的关系分别在点上绘成一个三角形,在三点之间的斜面加上赞成(+)与反对(-),则可以列出八种可能的情况,当斜面正负三者相乘为正,该当事人心理呈现平衡状态;反之,若相乘为负,则该当事人心里呈不平衡状态,当不平衡状态发生时,当事人为了要解决不平衡的状态,必须将O或X其中之一,由正转负或由负转正,这即产生态度转变。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eider, Fritz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John Wiley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