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耻,是一种规范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与操守,于儒家思想中为“四维”的两大构成概念“清正廉洁”与“行己有”,古中国提倡以“廉”诚化人与人互动的态度;以“耻”要求人自我反省的功夫。于基督教教义、《提摩太前书》中的解释是指“一种被高贵的羞耻感所约束的心态,表现于温文有礼、谦逊矜持的举止”。[1]世人推行廉耻、自守的品德约束与促进自我省思的传统美德,催生出人类建基于是非、善恶与荣辱观念之上深具自觉意识的“耻感文化”。[2]

行为约束 编辑

自古人类透过道德规范来约束、克制本身所具备的一切欲望和作为生物的原始劣根野性,以区别自己与其他动物不同,塑造出纲常伦理来维系文明人性,借由崇高的品德规范惕励彼此自我省思与互相监督,来实现良好的社会风俗[3],包括人们对于手执权柄的官僚士大夫以最严格的考核为实现“廉能政治”,士人也以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知廉耻、行正道”,以身作则为他人表率,所谓“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4]人们透过履行廉洁的清白自守以及不断检讨、杜绝错误以反省羞耻来达成整体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5][6]

相关文章 编辑

初儒者顾炎武于其著作《日知录》中有一名为〈廉耻〉的篇章,用于针砭、批判明朝末年变节出仕于清廷新政权的叛国遗臣。[7]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广东土白. 舊新約全書. 大美国圣经会. 1913 (中文(台湾)). 
  2. ^ 冯忠明. 新時期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實務與探索. 飞翔时代. 2017 (中文(台湾)). 
  3. ^ 吴中山. 新編啟蒙版三字經. 吴中山. 2018-03-10 (中文(台湾)). 
  4. ^ 张亮采. 中國風俗史.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3 (中文(台湾)). 
  5. ^ 任觉五. 理義廉恥的解釋. 中兴山庄. 1956 (中文(台湾)). 
  6. ^ 王守昌. 國家廉恥大道——推展綱常倫理的道德教育 : 建設健康快樂的幸福人生. 德昌. 2001 (中文(台湾)). 
  7. ^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廉恥,顧炎武. 中国古诗文精读.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