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堪
生平
编辑张堪早孤,将其父亲的财产数百万给了侄子。张堪十六岁时,到长安学习,[2]研习梁丘易,由于张堪志向高远、品行端正,京师的人们都称他为“圣童”。[4][5]
刘秀年轻时,见张堪志向品行,经常称赞他。刘秀称帝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张堪被任命为郎中,三次升迁任谒者。后来张堪奉命运输质地细薄的丝织品,率领七千骑兵,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公孙述,路途中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6]当时汉军只剩七天粮食,暗中准备船只打算撤军,张堪知道后,跑去见吴汉,说明公孙述必败,不应该撤军,并献上计策。吴汉采纳张堪建议,故意显得军力薄弱借此诱敌出击,[7]公孙述果然出战,结果公孙述战死城下。成都被攻下后,张堪进入成都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一一清点登记于册,上报朝廷,没有任何一件落入私囊。张堪安抚官吏百姓,蜀中大悦。[8]
渔阳太守任内
编辑张堪在蜀郡两年,后任骑都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张堪率领骠骑将军杜茂帐下军队,大破匈奴于高柳县,于是被任命为渔阳太守。张堪打击犯罪、赏罚必信,官吏百姓都乐意为他效命。匈奴曾以万余骑兵进攻渔阳,张堪率数千骑兵奔袭,大破匈奴军,渔阳郡界得以安宁。张堪在狐奴县开稻田八千多顷,教导百姓耕种,百姓因此逐渐富裕。百姓们歌颂:“桑无附枝,两岐长满了麦穗,张君为政,百姓乐不可支。”《乐府诗集》收录其歌谣,名为《张君歌》,张堪在渔阳任内八年,匈奴不敢进犯。[9][10][11]
汉光武帝召见全国各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问他们郡内风土和前后郡守的政绩。蜀郡计掾樊显进言阐述张堪恩德,讲述当年公孙述败亡时,珍宝堆积如山足以让人称富十代,张堪辞去职务,却只乘坐车辕折断的破车,用布披盖行李而已。汉光武帝听闻后,叹息许久,拜樊显为鱼复长,打算征用张堪,恰逢张堪病逝,汉光武帝深感可惜,下诏褒奖张堪,赐帛百匹。[12]
轶事
编辑张堪与同县的朱晖都颇有名气,张堪曾于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朱晖,甚至握着朱晖之手臂说他打算将来将妻儿托付给朱晖。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因此不敢回答,在那之后都没有见过面。张堪去世后,朱晖听闻张堪的妻儿生活困苦,于是亲自探望,并且救济帮助他们。朱晖的小儿子朱颉觉得奇怪而问说:“从来没有听说过父亲和张堪是朋友,子孙们也都觉得很奇怪。”朱晖回答说张堪曾和他有知己之言,他早已铭记于心。[13]
评价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 《后汉书·张堪传》: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
- ^ 2.0 2.1 《南阳县志》: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早孤,让先父遗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
- ^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着姓。祖父堪,蜀郡太守。
- ^ 《东观汉记·张堪传》:张堪,字君游,年六岁,受业长安,治梁丘易,才美而高,京师号曰“圣童”。
- ^ 《后汉书·张堪传》: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 ^ 《后汉书·张堪传》: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 ^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三》: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蜀郡太守南阳张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以挑敌。
- ^ 《后汉书·张堪传》: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捡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 ^ 《后汉书·张堪传》: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票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 ^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三》:使骑都尉张堪领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堪渔阳太守。堪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劝民耕稼,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 《水经注·卷十四》、《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
- ^ 《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 ^ 《后汉书·朱晖传》: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