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拓芜(1928年9月22日—2018年6月29日)[1],本名张时雄,台湾作家,安徽泾县人。笔名有沈甸左残沈犁屯垦

生平 编辑

6岁进小学,4年后改入私塾,一生中只受了六年的教育(小学四年、私塾二年)。12岁时离家到安徽宣城孙家埠油坊当学徒,15岁那年逃家入伍并改名为张拓芜。 后随国军来台后,张拓芜开始对文艺产生兴趣,逐渐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以沈甸的笔名写诗)。1962年出版诗集《五月狩》,并曾经获得国军文艺金像奖短诗第二名。1973年张拓芜从军中退伍,同年中风,病愈后左半边肢体残废。1975年开始写“代马输卒”散文系列,描写军中生活与人物,实为当代大兵文学的经典之作。《代马输卒手记》这本书在1976年出版后引起巨大回响。

大事年表 编辑

一九二八年 生于安徽省泾县后山乡四甲祖宅

一九三四年(6岁) 入县立后山中心小学

一九三八年(11岁) 改入培英私塾读书两年

一九四〇年(13岁) 在宣城县孙家埠油坊当学徒

一九四四年(17岁) 在宣城县参加皖南抗日保安团,为地方警备保安,后转编入正规国军

一九四七年(20岁) 随军来台驻防,随军回苏北剿匪

一九四八年(21岁) 开小差逃兵再度来台,却又在台湾入伍从军

一九五一年(24岁) 阅读《战友周报》等报刊对文学发生兴趣并自我摸索学习

一九五二年(25岁) 学习写作新诗并尝试投稿

一九五三年(26岁) 开始向《野风》、《半月文艺》等刊物投稿

一九五六年(29岁) 参加国防部国军文康大竞赛获士兵级诗歌第二名

一九五九年(32岁) 由士官升任准尉,调光华广播电台任编撰官学习写作广播稿

一九六二年(35岁) 在马祖广播电台任编撰,出版诗集《五月狩》(香港:五月)

一九六四年(37岁) 获国军第一届文艺金像奖短诗第二名

一九六七年(40岁) 制作撰写广播节目获教育部文化局金钟奖及个人优等编辑奖,诗作入选《七十年代诗选》暨中国现代诗选(大业书店及创世纪诗社)

一九七二年(45岁) 诗作入选《中国现代文学大系》诗之部(巨人)

一九七三年(46岁) 退役、中风、残疾

一九七五年(48岁) 受好友鼓励开始写作散文,“代马输卒手记”在《中华文艺》连载,获警总银环奖,出版《代马输卒手记》(尔雅)

一九七七年(50岁) 《代马输卒手记》获文复会期刊联谊会第二届散文金笔奖,散文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选集》(源成)

一九七八年(51岁) 出版《代马输卒续记》(尔雅),散文“门神”收入《闪亮的生命》(蔡文甫编,九歌),为新生报写专栏“左残拾碎”,《代马输卒续记》获选《爱书人》旬刊主办六十七年上半年度十大好书金榜(第四名),出版《代马输卒余记》(尔雅),《代马输卒余记》入选爱书人月刊举办的好书,散文〈我们足以语人生〉收入《闪亮的生命》散文选(蔡文甫主编,九歌)

一九七九年(52岁) 《代马输卒手记》及《续记》入选出版与研究月刊举办的年度好书,《代马输卒续记》入选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征选学生优良课外读物

一九七九年(51岁) 出版《代马输卒补记》(尔雅)

一九八一年(53岁) 出版《代马输卒外记》(尔雅),代马五书出齐

一九八三年(55岁) 出版《左残闲语》(洪范)一九八五年(57岁) 出版《坎坷岁月》(九歌),次年获中山文艺奖,出版《坐对一山愁》(九歌)

一九八八年(60岁) 出版《桃花源》(九歌)

一九九二年(64岁) 出版《我家有个浑小子》(九歌),次年获国家文艺奖

一九九八年(70岁) 出版《何祗感激二字》(九歌)

二〇〇四年(76岁) 出版《垦拓荒芜的大兵传奇》(九歌)

作品 编辑

代马五书:

其他作品:

  • 《张拓芜自选集》(黎明文化,1979)
  • 《左残闲话》(洪范书店,1983)
  • 《坎坷岁月》(九歌出版社,1985)
  • 《坐对一山愁》(九歌,1985)
  • 《桃花源》(九歌,1988)
  • 《我家有个浑小子》(九歌,1992)
  • 《何祇感激二字》(九歌,1998)
  • 《垦拓荒芜的大兵传奇》(九歌,2004)

作品特色 编辑

女作家三毛,写了一篇读后感:“这是一个小人物对生命真诚坦白的描述,在他的文章里,没有怨恨,没有偏激,有的只是老老实实、温柔惇厚的平静和安详。他用笔记下了那整个时代的见证。他笔下的生活,是一个从来没有人写出来过的世界。”

参考 编辑

  1. ^ 大兵作家张拓芜辞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8-06-29 联合报引中央社 台北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