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关帝殿

台灣台南地區廟宇建築
(重定向自後甲關帝廳

台南关帝殿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区,旧称关帝厅,因所在地而又称后甲关帝殿(厅)虎尾寮关帝殿(厅)[2]:1。该庙历史可追溯至明郑时期[3][4],原本被暂列为三级古迹,但在1985年因拆除旧庙加以改建,其古迹资格遂遭撤销[2]:6。今貌大致为1988年重修后的结果[1]。该庙原为官庙,但后来官员觉得出城参拜不便,且进入庄头的道路狭小,遂在西定坊台湾巡道署(今永福国小一带)建立新的关帝庙(今八吉境关帝厅[4][5]。该庙的信仰圈辖境内有前甲显明殿、前甲元祐宫、虎尾寮太子普安宫、后甲武圣宫、后甲北极殿、南圣宫、林圣宫(姓林角)七个角头庙[注 1]

台南关帝殿
关帝殿正面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台南市东区中华东路二段96巷1弄1号
坐标22°59′06″N 120°13′57″E / 22.985130°N 120.232500°E / 22.985130; 120.232500
主神关圣帝君
建立时间明郑永历年间(1662年-1683年)[1]
地图
地图

沿革

编辑
 
王得禄于重修时所捐之“忠义配天”匾额。
 
咸丰六年(1856年)“圣神文武”匾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制的香炉[2]:84
 
赤兔马神像
 
关帝殿牌楼
 
五龙亭

关帝殿旧称关帝厅,据传是明永历年间某郑氏部将在随郑经西征后,于撤回台湾时自家乡迎回关帝神像,在崁顶山保舍甲庄[注 2]建庙奉祀后逐渐发展而成[3]。最初该庙规模不大,但逐渐发展成昔日府城东门外各庄民信奉的庙宇[2]:1[4]。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陈文达台湾县志》则有提到:“关帝庙……一在保舍甲,伪时建。”[注 3][2]:1。另外庙方出版的《台南关帝殿》一书提到有创建于荷治时期的1644年的说法[2]:1

该庙原为官庙,据说曾由康熙年间的台湾道陈瑸颁赐写有“停骖默祷”的下马碑(已佚)[6]:9,但后来官员觉得出城参拜不便,且进入庄头的道路狭小,遂在西定坊台湾巡道署(今永福国小一带)建立新的关帝庙(今八吉境关帝厅[4][5],而该庙之后便交由地方管理。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时,王得禄曾集府城官绅之力予以整修,扩建为大庙,而后在嘉庆四十九年(1844年)、咸丰六年(1856年)[注 4]、光绪七年(1881年)曾由境民集资加以整修[3][6]:9[2]:2

进入日治时期后,关帝厅在1926年再次整修,并在正殿旁加盖左侧厢房[6]:9,当时是由“管理”与“会计”的组合管理庙务。1930年,由前甲、后甲、关圣、虎尾寮四地各推派三名参事组成神明会管理庙务[6]:17。二次大战后,关帝厅于1946年进行屋顶整修,后来在1964年大修,更换屋顶木构架,左侧庙室将基础与柱梁改成钢筋混凝土,屋顶仍为木构架[6]:10,完工建醮时神明会主任委员改为许仙赐、副主委为李象,总务陈马兼任炉主[6]:17。而在1970年代,由张万春担任出纳期间,经陈马向军方索回日治时期被占用的庙产并取得16万多的补偿费后,庙方开拓了中华路夜市,并借由摊位出租增加了不少收入,后来款项在1984年初用于向佃农收回农地[6]:27。此外在1975年,台南市举办观光年活动,编定了一百多个古迹并立牌解说,该庙被编为20号[6]:27

中华东路开辟与庙宇改建争议

编辑

1970年代,台南市开辟中华东路,却在1979年1月施工到关帝厅附近时才发现关帝厅有部分建物位在道路预定地上,结果市政府有关单位多次以打通慢车道为由要求庙方拆除“占用”道路的部分建物,但后来市府民政局已将该庙暂定为古迹再加上庙方的陈情,工程一度中断,后来于市长苏南成任内以砍掉庙后榕树的方式让快车道部分先通车[6]:27

1982年5月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布,关帝厅被暂列为三级古迹,但由于该庙仍有部分影响到中华东路慢车道交通,结果市政府又在1983年2月9日发函要求关帝厅拆除“占用”部分[6]:27。在此同时关帝厅又因为年久失修,屋顶破损,因此庙方亦有整修之议,但是在如何改建上有所争议[6]:28。当时关帝厅由李明通[注 5]与陈庆飞[注 6]两人竞选主任委员,两人在建庙议题上意见分歧,李明通不赞成重建庙宇,陈庆飞主张重建,之后在1982年12月6日的信徒大会上,通过关帝厅管理委员会组织章程,由陈庆飞当选主任委员[6]:29,但李明通成为首届管委会的名誉主任委员[6]:32

1983年8月6日,召开信徒代表大会,会中代表一致认为庙宇有改建必要,但因被暂列为三级古迹,必须先经市府文献会核准后才能动工,此案暂时保留,于同年10月15日的信徒大会才做成改建案通过的决议,并组织重建筹备委员会,并决定下个月请示该庙文衡圣帝决定庙宇重建的形式与地点[6]:33、34。经请示后,决定以“修建”为原则,甲子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动工,并于1984年1月16日信徒代表大会作成决议,而列席的市府文献课课长郭春合则提醒如未依法申请报备,会依文化资产保存法移送法办,故庙方会后向东区区公所民政课申请要“庙顶修缮”[6]:34、35。然而因表件欠缺且计划案内容粗糙,许可迟未顺利取得,但庙方不以为意,以为只是换一换坏的木料而已,故仍雇工拆除屋顶,最后遭到勒令停工[6]:35。之后庙方重新规划,打算拆除左配殿后方与道路冲突的部分,前半段与正殿进行整修,并新建右配殿[6]:36

新规划案于1985年8月通过后,设计师许汉珍[注 7]发现庙墙大多是以土渣、泥浆、碎砖为材料砌成,且基座已损毁,此事告知委员后,开始有讨论“重建”之议[6]:39、52。期间一度有提议将旧庙直接往前搬移,但因砖墙基础不稳而不成,也有提议要将庙埕榕树砍掉后将庙宇位置前移后转向中华东路的提议,最后在请示神明后,得到必须在不改变中轴、庙貌,不冒犯榕树且避开骑楼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旧材料将庙宇移前重建的结果[6]:39

1985年12月24日,关帝厅成立修建委员会,但实际上进行的是庙宇的重建工作,在背着市府的情况下,旧庙在两天内被拆掉,堪用的旧料被留下来,台南市政府发现后立即勒令停工,关帝厅则在1986年1月16日去函至东区区公所民政课说明[6]:42、43。最后因旧庙不存,撤销古迹地位,而法律问题也在关帝厅主委陈庆飞请市长林文雄出面排解,文献委员妥协下,未有人入罪,关帝厅也在失去古迹地位后取得建照继续重建,而后来庙宇有部分设计变更[6]:46、52

后来新建的关帝厅在1986年12月上梁,1987年6月8日(五月十三日)完工,之后于1988年6月24日(五月十一日)举办“谢土醮”并“入庙”[6]:55、77[2]:2

改建之后

编辑

关帝厅改建之后,于1990年改名为“关帝殿”[2]:1。而关帝殿积极提升服务品质,于2003年12月28日通过ISO 9001国际服务品质认证,2004年2月3日举行授证[2]:6

建筑

编辑

今天的关帝殿为钢筋混拟土建筑,中央面宽三开间,纵深三进,左右有厢房。而由于庙宇四周有围墙,正面又立有牌楼作为入口,而有相当明确的领域感[1]。牌楼右侧有赑屃驮著的下马碑,是2001年5月所立[2]:7。石碑为花岗岩材质,原是光绪年间某武将的纪念碑,庙方清除原有文字后,仿古新刻成“停骖默祷”的下马碑[2]:9

庙埕左边有座五龙亭,藻井彩绘着七仙女,其中有托著酒壶、蟠桃、石榴者,象征多福、多寿、多子[2]:9

祀神

编辑

该庙主祀关圣帝君,其神像分成大关圣帝君、二关圣帝君、三关圣帝君、境主关圣帝君(四关圣帝君)、五关圣帝君[2]:18、25。其中大关圣帝君是镇殿神像,三关圣帝君是关节可活动的软身神像,而境主关圣帝君和五关圣帝君则是开基神像[2]:18、25。大关圣帝君右侧供奉著文昌帝君,神龛前方则有关平与周仓[2]:25。而左神龛供奉著注生娘娘与婆姐,右神龛则供奉福德正神[2]:16、17。此外正殿神案底下,则供奉有虎爷[2]:17

而在庙埕右侧,供奉著赤兔马神像[2]:95。该神像原本被供奉在右庙室中[2]:95

相关条目

编辑
  • 二王庙 (台湾):位于台湾台南市永康区,庙中供奉的关圣帝君来自此庙。

注释

编辑
  1. ^ 〈一座地方庙宇重建过程之社会观察——以台南市关帝厅为例〉一文是写前甲显明殿、虎尾寮太子普安宫、后甲武圣宫、后甲北极殿、关圣宋将军坛、关圣林圣宫(姓林角)六个角头庙[6]:14
  2. ^ 石万寿〈府城东郊保甲舍关帝厅碑记〉的说法,保舍甲位在崁顶山上,在鲫鱼潭竹篙厝柴头港、网寮庄之间[3][2]:4。聚落名称由来据说是因为当初开垦该地的明郑部将名“保”(姓不详)[3][2]:4。而后来附近又发展出“太爷廍”、“虎尾寮”等聚落,保舍甲庄则分成前甲、后甲、关帝厅三个聚落[3][2]:4
  3. ^ 《台湾县志‧卷九 杂记志》:“关帝庙,一在许厝甲,伪时建。系茅屋,开辟后易茅为瓦,乡人同建。一在保舍甲,伪时建。台厦道陈瑸匾曰‘停骖默祷’。”
  4. ^ 由盐运使司石时荣重修[3]
  5. ^ 李富(1930年-1964年的关帝厅管理人)之子,自1968年到1982年为关帝庙主任委员(庙方私设),曾任富强里里长、台南市议员,1982年当选台湾省议员[6]:29
  6. ^ 皇家建设董事长,关帝厅角头庙显明殿之主委[6]:29、32
  7. ^ 1929年生,大木匠师,其师承自父亲许铜炉(许铜炉又师自张钝,张钝师自张耳),先前参与过关帝厅在1946、1964年的重修;其祖父许泰山曾任关帝厅会计[6]:46、47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11: 页55. ISBN 957-30880-4-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何培夫、曾国栋. 《臺南關帝殿》. 关帝殿管理委员会. 2004-0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石万寿,〈府城东郊保甲舍关帝厅碑记〉(1985年)
  4. ^ 4.0 4.1 4.2 4.3 许淑娟、李明贤、郑全文、孔庆丽 撰述.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 臺南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9-02: 页336、337. ISBN 957-02-3370-2. 
  5. ^ 5.0 5.1 蔡文居. 八吉境關帝廳 登錄歷史建築. 自由时报. 201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5).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郑博谓. 〈一座地方廟宇重建過程之社會觀察——以台南市關帝廳為例〉.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 1998-06. 

官方网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