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湛恩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年,即1672年—1755年),字沛潢[1],一字沛皇[2],清朝政治人物,汉军正蓝旗人。以武进士充侍卫,因诗才受到康熙帝赏识,改文职,官至内阁学士,出治两河。

生平

编辑

徐湛恩为明初名将、中山王徐达之后。其先于明末充任都指挥使,定居于辽阳。清朝兴起,入籍正蓝旗汉军。徐湛恩早年为贡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改应武举中式,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登武进士,授侍卫,执戟于殿下。偶然奉康熙帝之命赋诗,深得赏识,特改兵部郎中[3][4]

雍正元年(1723年),徐湛恩出官山东兖宁道[5]。雍正三年(1725年)升山东按察使[6],次年调广西按察使[7]。雍正六年(1728年)加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办河东河道事务,并协理河南、山东河工事务[8]。雍正七年(1729年)以内阁额外学士兼礼部侍郎[9],历东河副总河[10]、北河副总河[11]。雍正十一年(1733年)革去副总河,交与顾琮差遣委用[12]。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

著作

编辑

工诗,有《通介堂诗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清代职官年表》,4册,3197
  2. ^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下册,1244
  3.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402015703号
  4. ^ 《清稗类钞·爵秩类》页1274:徐湛恩以武改文 武臣鲜以词赋受知者。徐侍郎湛恩,明功臣中山王达后也。明季以关外都指挥家辽阳,入国朝,隶正蓝旗汉军。由贡生应武科,中康熙乙酉武进士。授侍卫,执戟殿下,赋诗称旨,特改兵部郎中。后官至阁学,两出治河,以廉干称。
  5.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402004674号、402010813号
  6. ^ 《清代职官年表》,3册,2034
  7. ^ 《清代职官年表》,3册,2035
  8. ^ 《世宗宪皇帝实录》,67卷,1029
  9. ^ 《世宗宪皇帝实录》,78卷,26
  10. ^ 《清代职官年表》,3册,1392、1393-1394
  11. ^ 《世宗宪皇帝实录》,101卷,339
  12. ^ 《世宗宪皇帝实录》,134卷,728-7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