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湛恩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年,即1672年—1755年),字沛潢[1],一字沛皇[2],清朝政治人物,漢軍正藍旗人。以武進士充侍衛,因詩才受到康熙帝賞識,改文職,官至內閣學士,出治兩河。

生平

編輯

徐湛恩為明初名將、中山王徐達之後。其先於明末充任都指揮使,定居於遼陽。清朝興起,入籍正藍旗漢軍。徐湛恩早年為貢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改應武舉中式,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登武進士,授侍衛,執戟於殿下。偶然奉康熙帝之命賦詩,深得賞識,特改兵部郎中[3][4]

雍正元年(1723年),徐湛恩出官山東兗寧道[5]。雍正三年(1725年)升山東按察使[6],次年調廣西按察使[7]。雍正六年(1728年)加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協辦河東河道事務,並協理河南、山東河工事務[8]。雍正七年(1729年)以內閣額外學士兼禮部侍郎[9],歷東河副總河[10]、北河副總河[11]。雍正十一年(1733年)革去副總河,交與顧琮差遣委用[12]。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

著作

編輯

工詩,有《通介堂詩稿》。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清代職官年表》,4冊,3197
  2. ^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下冊,1244
  3.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2015703號
  4. ^ 《清稗類鈔·爵秩類》頁1274:徐湛恩以武改文 武臣鮮以詞賦受知者。徐侍郎湛恩,明功臣中山王達後也。明季以關外都指揮家遼陽,入國朝,隸正藍旗漢軍。由貢生應武科,中康熙乙酉武進士。授侍衛,執戟殿下,賦詩稱旨,特改兵部郎中。後官至閣學,兩齣治河,以廉干稱。
  5.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2004674號、402010813號
  6. ^ 《清代職官年表》,3冊,2034
  7. ^ 《清代職官年表》,3冊,2035
  8. ^ 《世宗憲皇帝實錄》,67卷,1029
  9. ^ 《世宗憲皇帝實錄》,78卷,26
  10. ^ 《清代職官年表》,3冊,1392、1393-1394
  11. ^ 《世宗憲皇帝實錄》,101卷,339
  12. ^ 《世宗憲皇帝實錄》,134卷,728-72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