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覆(?—411年3月15日),琅邪[1][2]东晋末年人物,曾参与孙恩卢循之乱,并为领导者卢循的姐夫。徐道覆力主已据广州的卢循乘刘裕北伐机会起兵,并主导卢循进攻建康,一时声势极大,惟在攻建康时卢循与其意见相左,攻战不利下遂得撤退,形势于是逆转,徐道覆本人亦于随后的晋军讨伐中丧命。

徐道覆
出生不详
不详
逝世411年3月15日
东晋广州始兴郡
职业东晋始兴相,变民领袖

生平

编辑

徐道覆初随孙恩起事,曾于东阳郡刘裕打败[3]。孙恩死后,道覆继续追随卢循,并在义熙元年(405年)与卢循攻下广州。当时东晋朝廷刚刚才平灭桓氏势力,无力讨伐卢循,于是暂时授予卢循广州刺史一职,而徐道覆就被卢循任命为始兴国国相。

徐道覆早已有心再度起事,于是在始兴郡南康山大举砍伐树木以作修建船舰之用。为了掩人耳目,他先声称是要将木材运出去售卖,再托辞人手不足,而在始兴郡中降价沽售。当地人们见木材价格便宜就踊跃购买,不过当地一段赣江水流湍急,木材不易运出,于是大量木材就囤积在始兴郡境,人民也没有怀疑。

义熙六年(410年),徐道覆乘刘裕北伐南燕的机会,力劝卢循起兵;卢循最初不肯,但徐道覆亲下广州治所番禺(今广东广州市)劝说,卢循虽然依旧不愿,但实在无法反驳徐道覆的话,只好听从[4]。徐道覆就立即跟着当日卖木材的票据去拿回木材,并让众人合力将木材装成船舰,很快就装成一艘艘大楼船。大军起事后随即进攻江州,南康郡庐陵郡豫章郡等各郡官员都望风奔逃,江州刺史何无忌率军迎击,但徐道覆先在西岸部处弓箭手射击何无忌船队,随后当地更吹起猛烈西风,将何无忌所乘小船吹向东岸,道覆遂命船队乘风压逼晋军,令晋军溃败,何无忌面对登舰的敌军虽奋勇作战,仍然被杀。[5]

何无忌战死后,卢循本与徐道覆分兵攻击江州诸郡,道覆顺流而下攻击寻阳长江沿岸的寻阳郡(治今江西九江市),卢循则西攻湘江一带各郡。当时荆州刺史刘道规曾派军进攻卢循,但在长沙(今湖南长沙)被卢循击败,卢循于是打算乘势进攻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不过,其时豫州刺史刘毅已率二万兵讨伐卢循叛军,徐道覆立即召卢循与他合力抵抗刘毅,并图攻下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卢循于是自巴陵(今湖南岳阳市)出发,顺而下与徐道覆会合,并在桑落洲大败刘毅。[6]

卢循虽然连败何无忌及刘毅,但当他知道刘裕已经从南燕故土中赶回来后十分害怕,即打算退守寻阳并集中力量攻下江陵,想以荆江二州之力与晋廷对峙。不过徐道覆就主张乘着大军连捷的气势一举攻下建康,争论了数日后卢循最终还是听徐道覆的,大军继续东下,并于五月到达建康[7]。刘裕回防建康后积极组筑防御,但实际上兵力远远不及卢循军,刘裕于是将主力部署在石头城。卢循大军到后,徐道覆计划直攻新亭、白石,并在当地登岸进攻;然而卢循却不肯急进冒险,想按兵待晋军自溃。起初,刘裕见卢循军势似乎要直取新亭,显得惊惧失色,但接着卢循否决徐道覆计划,回泊蔡洲,甚至阻止徐道覆自率军队独进,刘裕就转忧为喜,并力强众栅垒的防御,而徐道覆却感叹:“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卢循及后率部攻栅,但在晋军奋力抵抗下无功而还,卢循见无所进展,攻略诸郡县亦搜掠不到物资,在七月决意撤军[8][9]

徐道覆接着率三万兵直攻江陵,刘道规率众于豫章口迎敌,并派了刘遵作为游军。接战后道规前锋失利,但道规仍然激励将士奋战,同时刘遵军拦腰侧击道覆军,于是大破道覆,杀了万多人,余众亦堕江溺毙,道覆只得乘小船回盆口[10]卢循虽退,但仍然盘据在江州,不过刘裕在建康解围后就组筑船队准备出讨卢循,于十一月出发西上,屯据雷池。十二月,卢循、徐道覆共攻大雷,刘裕率军奋力拒战,并对因风而屯于西岸的卢循船队施以火攻,并发动猛烈进攻,终大败卢循军[11]

卢循兵败后率余众逃还广州,徐道覆就退还始兴。晋军诸将仍在追击卢循余部,刘藩孟怀玉于义熙七年二月壬午(411年3月15日)攻下始兴,斩杀徐道覆。[12][13]

参考资料

编辑
  • 《晋书·卢循传》
  • 《资治通鉴·卷一一五》
  1. ^ 《魏书·刘裕传》:“裕仍以循为广州刺史,其党琅邪人徐道覆为始兴相。”
  2. ^ 田馀庆于《东晋门阀政治》第四章〈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中则推断徐道覆琅邪郡只属其侨居江左之地,当与宋初的徐道期皆属东海郡人。
  3. ^ 《晋书·安帝纪》:“(元兴)二年(403年)春二月辛丑,建威将军刘裕破徐道覆于东阳”
  4. ^ 《晋书·卢循传》:“义熙中,刘裕伐慕容超,循所署始兴太守徐道覆,循之姐夫也,使人劝循乘虚而出,循不从。道覆乃至番禺,说循曰:‘朝廷恒以君为腹心之疾,刘公未有旋日,不乘此机而保一日之安,若平齐之后,刘公自率众至豫章,遣锐师过岭,虽复君之神武,必不能当也。今日之机,万不可失。既克都邑,刘裕虽还,无能为也。君若不同,便当率始兴之众直指寻阳。’循甚不乐此举,无以夺其计,乃从之。”
  5. ^ 《晋书·何无忌传》:“卢循遣别帅徐道覆顺流而下,舟舰皆重楼。无忌将率众距之,长史邓潜之谏曰:‘今以神武之师抗彼逆众,回山压卵,未足为譬。然国家之计在此一举。闻其舟舰大盛。势居上流。蜂虿之毒,邾鲁成鉴。宜决破南塘,守二城以待之,其必不敢舍我远下。蓄力俟其疲老,然后击之。若弃万全之长策,而决成败于一战,如其失利,悔无及矣。’无忌不从,遂以舟师距之。既及,贼令强弩数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而薄于山侧。俄而西风暴急,无忌所乘小舰被飘东岸,贼乘风以大舰逼之,众遂奔败,无忌尚厉声曰:“取我苏武节来!”节至,乃躬执以督战。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
  6. ^ 《晋书·刘毅传》:“徐道覆闻毅将至建邺,报卢循曰:‘刘毅兵重,成败击此一战,宜并力距之。’循乃引兵发巴陵,与道覆连旗而下。毅次于桑落洲,与贼战,败绩,弃船,以数百人步走,余众皆为贼所虏,辎重盈积,皆弃之。
  7. ^ 《宋书·武帝纪上》:“初循至寻阳,闻公已还,不信也。既破毅,乃审凯入之问,并相视失色。循欲退还寻阳,进平江陵,据二州以抗朝廷。道覆谓宜乘胜径进,固争之。疑议多日,乃见从。”
  8. ^ 《宋书·武帝纪上》:“道覆欲自新亭、白石焚舟而上。循多疑少决,每欲以万全为虑,谓道覆曰:‘大军未至,孟昶便望风自裁,大势言之,自当计日溃乱。今决胜负于一朝,既非必定之道,且杀伤士卒,不如按兵待之。’公于时登石头城以望循军,初见引向新亭,公顾左右失色。既而回泊蔡洲。道覆犹欲上,循禁之。自是众军转集,修治越城,筑查浦、药园、廷尉三垒,皆守以实众。”
  9. ^ 《晋书·卢循传》:“循攻栅不利,船舰为暴风所倾,人有死者。列阵南岸,战又败绩。乃进攻京口,寇掠诸县,无所得。循谓道覆曰:‘师老矣!弗能复振。可据寻阳,并力取荆州,徐更与都下争衡,犹可以济。’因自蔡洲南走,复据寻阳”
  10. ^ 《宋书·刘道规传》:“徐道覆率众三万,奄至破冢,鲁宗之已还襄阳,追召不及,人情大震。或传循已平京师,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焚书之恩,无复贰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自距道覆于豫章口。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激扬三军;遵自外横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赴水死者殆尽,道覆单舸走还盆口。”
  11. ^ 《宋书·武帝纪上》:“循方治兵旅舟舰,设诸攻备。公欲御以长算,乃屯军雷池。贼扬声不攻雷池,当乘流迳下。公知其欲战,且虑贼战败,或于京江入海,遣王仲德以水舰二百于吉阳下断之。十二月,循、道覆率众数万,方舰而下,前后相抗,莫见舳舻之际。公悉出轻利斗舰,躬提幡鼓,命众军齐力击之。又上步骑于西岸。右军参军庾乐生乘舰不进,斩而徇之。于是众军并踊腾争先。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岸上军先备火具,乃投火焚之,烟爓张天,贼众大败,追奔至夜乃归。循等还寻阳。初分遣步军,莫不疑怪,及烧贼舰,众乃悦服。召王仲德,请还为前驱。留辅国将军孟怀玉守雷池。循闻大军上,欲走向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大军至左里,将战,公所执麾竿折,折幡沈水,众并怪惧。公欢笑曰:‘往年覆舟之战,幡竿亦折,今者复然,贼必破矣。’即攻栅而进。遁兵虽殊死战,弗能禁。诸军乘胜奔之,循单舸走。”
  12. ^ 《晋书·安帝纪》:“七年春二月壬午,右将军刘藩斩徐道覆于始兴,传首京师。”
  13. ^ 台湾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