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中古声调:阴入)指哲学、宗教、伦理概念里的邪恶、罪恶、恶毒;在汉语作动词时恶(中古声调:阴去)也指对人和事物的厌恶、排斥以至恐惧。恶是与“善”、“好”相对的概念。
“恶”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可归纳出,恶是为提升或维持自身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
- 基督教:5世纪,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提出“恶是善的丧失”,而“善”即神学中“上帝的善”。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认为撒但是恶的化身。对于不相信基督教的人,“善”可以由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可的道德标准决定。
- 佛教:恶指能够招致恶果的不善之法。行恶事者会轮回到三恶道。佛教典籍中罗列的“十恶”是“由身、口、意三业所起的十种非理损人之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其依照的仍是人类社会对善恶的评判。
- 道教:恶指招致灵魂堕落的思想与行径。多行恶事者不能得道成仙,恶人死后依照生前的恶行堕入相应的地狱。其依照的仍旧是人类社会对善恶的评判。
- 人性的恶:对于人性,有性善和性恶两种对立观点: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顺应社会道德,通过自觉的修养便可以从善;性恶论认为人的天性与社会道德相悖,强调后天教化的重要性。
- 伦理的恶:伦理上认为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的行为就是恶行。
- 自由意志论:强调人的自由不应被暴力干涉。
- 凶恶:凶恶是指伤害他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例如暴力、责骂、惩罚等,通常是人愤怒时才会作出凶恶行为以发泄自己。适当的凶恶可以使别人顺服、接受及听从自己的意见;但也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安和不满,过分的恶甚至引发双方冲突。
- 大卫·休谟(1739年-1740年),《人性论》,商务印书馆,ISBN:7100022940
- 圣奥古斯丁(394年-400年),《忏悔录》,人民文学出版社,ISBN:70200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