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宕山横穴墓群
爱宕山横穴墓群(日语:愛宕山横穴墓群/あたごやまよこあなぼぐん Atagoyamayokoanabogun)是位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太白区向山4丁目爱宕山山腹的一处横穴墓群,部分保持开口状态,但有一些则未经调查便已被破坏,因此总数不明,其中有一个装饰墓的玄室的墙壁是红色的。
爱宕山横穴墓群 | |
---|---|
北边斜坡的其中两处 | |
位置 | 宫城县仙台市太白区向山4丁目 |
规格 | 形状:横穴墓 规模:横穴墓33处和装饰墓 |
建成时间 | 飞鸟时代末期至奈良时代初期(7世纪后期至8世纪初期) |
被葬者 | 不明 |
现状 | 出土文物:铁刀、铁镞、须惠器、土师器和玻璃珠等等 |
概要
编辑爱宕山位于仙台平原西部的丘陵,附近是广濑川,其南北斜坡建有大量横穴墓,即爱宕山横穴墓群,与其附近大年寺山的横穴墓群、茂崎横穴墓群和宗禅寺横穴墓群等并称为向山横穴墓群。横穴推算建于飞鸟时代末期至奈良时代初期(7世纪后期至8世纪初期),当时陆奥国的国府位于现在的群山遗迹,而横穴则位于它的东南面大约两公里处,因此可能是由居住在国府或附近集落的人所建的。
1938年,包含大年寺山北部在内,爱宕山南北共有34处横穴被发现,两年后十数处遭到破坏,附图指出爱宕山北部有3处、东部有3处、东南部有20处、其他类型或被破坏的则有9处,虽然无法对应各自的位置,但是由此可见因兴建住宅和道路开发而被破坏的横穴多不胜数破壊[1]。
1973年以后,在南斜坡横穴的调查中,共发现了28处,东南斜坡旁则发现了红色壁画的横穴,北面就未有展开调查。
横穴建于斜坡的中部位置,沿阔约1米的羡道进入后,通过有点狭窄的玄门便能到达玄室,部分横穴没有玄门,羡道的长度亦不明。玄室多为方形或台形,部分的四角为圆角,绝大多数的横穴的一面都在1米至3米的范围内。另外,有一个横穴的床面部分一半铺满了石。
爱宕山装饰横穴古坟
编辑在未有完全封闭的横穴的附近,有一处被埋于土里的装饰横穴古坟,其羡道长约2.5米、下方的阔度为1.15米,玄室呈正方形,壁画则是入口前1.8米,尽头1.9米,左边1.65米和右边1.8米,高约1.4米左右,圆顶。玄门前面则有大量石头堵塞著,亦不见门的痕迹,这些都与其他横穴不同。
玄室尽头的墙壁有以红色颜料画成圆形或十字架,且不规律,陪葬品则是土师器的杯、刀子、5副人骨、不明的铁制品、须惠器和土师器的碎片。
装饰横穴推测是建于7世纪中期或后期,由于内有壁画,因此被葬者可能是建造横穴的人之中地位较高。
考古调查
编辑自古以来,爱宕山的横穴未有封闭的状态一直在当地为人所知,其后在1912年出版的地图中北面的横穴被标示为虾夷穴[2]。
1936年3月,由于道路开发而开山劈石时,发现了大量横穴、人骨、直刀和须惠器,但是全部后来不知去向[3]。
最早展开调查的清水东四郎在1937年时指出东南斜坡和北面斜坡共有横穴34处[4],其后考古学家伊东信雄也实地调查了其中一处[5]。
未被封闭的横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作防空洞使用,及后则被一般人当成货仓,战后随着仙台市街开发起来,部分横穴也遭到破坏。
兴建爱宕大桥时,由于需要移去山的一端,因此仙台市展开了调查。1973年,仙台市调查了南面斜坡的10处横穴中的九处,并且出土了一个须惠器和人骨[6]。
1976年,东南斜坡进行修路期间,其中一个本来封闭的横穴突然重见天日,并且在里头发现了人骨,接报到场的仙台南警察署认为可能是古人骨而联络了仙台市教育委员会,进行了紧急调查,并且发现了爱宕山横穴中最为重要的装饰横穴,但是由于当时保存技术不足,因此调查后又再埋掉[7]。
1991年9月至10月,在兴建住宅前的考古调查中,从地底发现了横穴18处,并且调查了其中的15处,尽管不少已经遭到破坏,但是仍然出土了直刀和玻璃珠等文物[8]。
参考资料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清水东四郎“宫城県の古碑及横穴”、‘宫城県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调查报告书’第12辑、1938年。
- 仙台市教育委员会・仙台市建设局道路部‘仙台市向山爱宕山横穴群発掘调查报告书’(仙台市文化财调查报告书第8集)、1974年。
- 仙台市教育委员会‘宫城県仙台市爱宕山装饰横穴古坟発掘调查报告书’(仙台市文化财调查报告书第85集)、1985年。
- 仙台市教育委员会‘仙台市爱宕山横穴墓群 第3次発掘调查报告书’(仙台市文化财调查报告书第187集)、1994年。
- 琴田隼一郎‘最新版仙台全図’、东洋造画馆、1912年。有限会社イービー・风の时编集部・企画编集‘100年前の仙台を歩く 仙台地図散歩’に収录、せんだい120アニバーサリー委员会・発行、2009年。
- 伊东信雄“仙台市内の古代遗迹”、仙台市史编纂委员会‘仙台市史’第3巻(别篇1)、仙台市役所、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