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号战列舰

扶桑ふそう)是大日本帝国海军战列舰扶桑型战列舰1号舰[2]。为日本第一艘独自设计的超弩级战列舰(即西方的超无畏舰)。舰名的来源是中原王朝对日本的旧称之一,也是使用该名称的第二艘舰只[3]

扶桑
ふそう
第二次大改装后的“扶桑”
概观
舰种战列舰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舰级扶桑级战列舰
制造厂吴海军工厂
动工1912年3月11日
下水1914年3月28日
服役1915年11月8日
退役不适用
结局1944年10月25日战没
除籍1945年8月31日
技术数据
排水量新造时
29,330吨 (基准)
35,900吨 (满载)
改装后
34,700吨 (基准)
39,154吨 (满载)
全长205.13米
210米 (改装后水线长)
全宽28.65米
33.08米 (改装后)
吃水8.7米
9.7米 (改装后)
燃料煤5,022吨
重油1,026吨
重油5,100吨 (改装后)
锅炉宫原式锅炉24座
ロ号舰政本部重油锅炉4座,ハ号舰政本部式重油锅炉2座 (改装后)
动力柯帝士·布朗式涡轮引擎(2座4轴)
功率40,000匹
75,000匹 (改装后)
最高速度22.5节
24.7节 (改装后)
续航距离14节/8,000浬
16节/11800浬 (改装后)
乘员1193人-1447人
武器装备新造时[1]
6座双连装四一式356毫米舰炮
16门单装四一式152毫米舰炮
6门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改装后
6座双连装四一式356毫米舰炮
14门单装四一式152毫米舰炮
4座双连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
8座双连装八九式25毫米高射炮
4座双连装九三式13毫米防空机枪
莱特湾海战时
6座双连装四一式356毫米舰炮
14门单装四一式152毫米舰炮
4座双连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
8座三连装八九式25毫米高射炮
16座双连装八九式25毫米高射炮
39座单装八九式25毫米高射炮
10座单装九三式13毫米防空机枪
电子设备2座13号对空电探
1座21号对空电探
2座22号对海电探
装甲水线装甲带:305mm
侧舷:102~305mm
甲板35~64mm(改装后35~99mm)
主炮天盖152mm、炮盾203mm
舰载机3架 (改装后)

概要

编辑
 
于1928年香港维多利亚港的联合舰队

日俄战争后的1906年(明治39年),在英国的无畏舰(即日本所称的弩级战列舰)“无畏”号服役后,各国列强就开始了建造无畏舰的竞赛。在无畏舰进化成超无畏舰(超弩级战列舰)后,日本海军亦随即在英国订造了金刚型巡洋战列舰金刚”,后在其姊妹舰进行国产化期间,成功导入了最新的技术。扶桑型战列舰为日本海军最初的超弩级战列舰,并暂以“第三号战列舰”为名,于1911年(明治44年)在吴海军工厂开始建造,于1914年(大正3年)3月28日在伏见宫博恭王的见证下下水[4],后于1915年(大正4年)11月8日竣工并正式命名为“军舰 扶桑[5]。在使用船渠建造3万吨级的巨舰,为世界上的首次[6]。由于在船渠内进行进水式(下水典礼)并没有船台进水那样的气派,为此“扶桑”下水时就使用压缩空气吹起大量的五彩纸屑来充撑场面[7]

根据日本海军的“个舰优越主义”,扶桑型搭载了6座联装炮塔,总数共12门的主炮。在当时为世界上武装最为强大的舰只[8]。不过,如果只计算主炮塔数量,拥有7座30厘米联装炮塔的英国战列舰“阿金科特”号就压过扶桑型。达40000匹马力的引擎所提供到的速度,在当时的战列舰中亦算为高速达到22.5节,刚完工的扶桑型不但优胜于同时期建造,美国的内华达级战列舰、英国的铁公爵级战列舰及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亦为世界上最大、武装最重并且速度最快的战列舰[9]

但是,扶桑型与英国的狮级战斗巡洋舰、战列舰“阿金科特”号及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同样,使用了炮塔夹着锅炉房的配置。而扶桑型的情况,就是锅炉被第3与第4炮塔夹着,结果导致在往后进行近代化改装时增设锅炉相当困难。另外扶桑型还存在多个问题,例如占舰身全长约5成的地方为被弹危险区域(即被击中后有机会引起爆炸的地方,如弹药库等)、近6成用以配置炮塔(金刚型为33%)等多个防御上的弱点,以及由于第3、第4炮塔的主炮塔配置并不适当,在齐射时其爆风会波及整个舰体等[10]。虽然准同型舰伊势型战列舰针对上述各点作出改善,但以当时日本的技术力来说仍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舰只的防御能力较同时期各列强的战列舰低劣。

第一次近代化改装

编辑
 
第一次近代化改装后的扶桑号

因为战争经验,扶桑级在服役初期一直在改装修正,直到1923年第一次大改装,为该级舰首次有计划性的全盘改良;第一次改良主要为因应远距离炮战适性实施,主炮最高仰角提升到30度、增厚主炮顶盖装甲、舰桥加装基线长8米光学测距仪、舰桥扩建,增设射击指挥所、主炮观测所、高射指挥所等部门、罗经舰桥改为密闭化等。增建后的舰桥为了避免烟囱废气影响而造得非常高耸,但也被嘲笑是违章建筑。但只要风向不对第一烟囱的废气仍然会灌入舰桥内,让操作人员相当诟病;虽然舰政本部装设了烟囱罩避免废气灌入,但效果形同虚设。

第二次近代化改装

编辑

第二次改装把整个前动力舱(1号、2号锅炉舱)撤除,空出的舱间下部2/3容积作为重油燃料槽、上部1/3作为士官寝室用[11];改装后的动力机组,锅炉更换为舰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锅炉、集中置于后锅炉舱,每部锅炉采独立舱间配置提升生存力,携带燃料也变成5,100长吨重油,轮机组更换4部舰政本部式全减速齿轮型蒸气涡轮机,出力输出达75,000匹轴马力。发电机组运用的是蒸气涡轮发电机,发电机设置在Q炮塔后、主机械室前的水线下舱间区域[11]。改良后的轮机组,仍受限较差的舰体设计增加的阻力问题未能完全解决,扶桑号的海试表现即便达成输出76,889匹轴马力的表现,极速仍然只有24.7节,未能达成25节的计划极速。

武装方面,扶桑号主炮接受了增加仰角更新工程,最高仰角由30度增加到43度、副炮由15度增加到30度,此外主炮的后座装置更换为液气压设计,提高主炮射速;但是,A、B炮塔开火时会火炮爆焰会干扰观测设备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原本装设的4挺76毫米高射炮也全拆除,预留炮位全更换为当时最新颖的双连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该炮为了抵御主炮暴风增设炮盾保护操作人员。

在1930年代时,战列舰炮击射程开始达到地平线视距极限,因此扶桑级也加装了水上飞机弹射器提供更精准的远程弹著观测;扶桑号实验性的将弹射器装在3号炮塔上,但是发现操作空间与动线会被干扰,因此修改了第3主炮方位,让原本朝舰艉方向的主炮反转180度朝舰艏,这样飞机组员就可以自烟囱旁的支架结构登上主炮塔顶登机,不过这个改装到后来发现不实用。之后虽然水上飞机发射器与折叠式起重机改设置在舰艉,但没有再把炮塔方向回复,这样子的变动也造成扶桑号的舰桥基部空间不足难以设置作战司令室,成为在唯一一艘没担任过联合舰队旗舰的扶桑级。

本次改装也强化装甲防御力,但日军评估改装后的扶桑级装甲,顶多承担金刚级14英寸主炮搭配旧型的三年式披帽穿甲弹在20-25公里的贯穿力;增加的水下防御隔舱可抵挡约200-250公斤鱼雷弹头的攻击,弹药库并增装纵向的50毫米厚装甲。但是这些防护评估基本上面对美军战列舰的16英寸舰炮根本有如纸糊,即便是14英寸舰炮,美军也开发了弹头重1500磅、以远程炮击大仰角贯穿为设计导向的Mark 16重型穿甲弹。该舰弹药库等要害区域仍然防御不了250公斤炸弹级以上的俯冲轰炸破坏力,当然更防不了更新式的大仰角重磅穿甲弹[12]

实战

编辑

1944年的莱特湾海战是扶桑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实战。扶桑号的诸多缺陷在苏里高海峡海战时表露无遗,该战中扶桑号战列舰在被1枚鱼雷命中后引起弹药库殉爆沉没,全舰无任何一人生还。

舰历

编辑
 
于1914年3月28日在吴下水的“扶桑”
 
1928年日本海军访问香港时的维多利亚港,左起:陆奥号(日本军舰)、天龙号(日本军舰)、竞技神号(英国军舰)及扶桑号(日本军舰)。
 
“扶桑”在近代化改装后的明信片
 
于1935年春4月乃至5月演习期间的“扶桑”及“山城”
 
于1944年10月24日在苏里高海峡海战前受到航空攻击的“扶桑”及“最上”
  • 1912年3月11日 吴海军工厂动工
  • 1914年3月28日 下水典礼
  • 1915年11月8日 竣工
  • 1923年9月6日~22日 投入关东大地震救援行动
  • 1928年4月9日~14日 与战列舰长门陆奥、轻巡洋舰天龙、驱逐舰16艘至香港进行访问
  • 1930年4月19日~1933年5月12日 在吴海军工厂进行第一次近代化改装(新增设重油专烧锅炉、强化船腹)
  • 1934年 因移动力及战力低下而一时不能回归战列(与榛名交替后改装及复归)              
  • 1934年9月16日~1935年2月19日 于吴海军工厂进行第二次近代化改装(第三主炮塔系留位置变更、装设弹射器)
  • 1939年秋~1941年春 太平洋战争出师准备改装(舰尾延长、重设弹射器位置、更换10米测距仪、增设应急注排水装置、装设舷外电路)
  • 1942年
4月18日~22日 追击东京空袭的美国航母部队 
5月29日~6月17日 在中途岛海战担任支援舰队的其中一员,结束后返回横须贺港
11月15日~1943年1月15日 在濑户内海用作练习战列舰
  • 1944年
1月   进入楚克泊地
2月25日 第一舰队解散,编入连合舰队附属。
5月中旬 与长门共同编入机动部队・临时编入乙部队进入塔威塔威泊地。
5月27日 根据美军于比亚克登陆期间,作为间接援护队旗舰出击、6月15日达沃入港。
7月15日 回到吴工厂进行增设机枪、电探的工程,并于8月14日出渠。9月10日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战队(西村舰队二号舰)。
10月4日 与栗田舰队于楚克泊地会合。8日进入文莱。
10月22日 投入捷一号作战。
10月25日 于苏里高海峡海战,被美国舰队的4枚鱼雷击中弹药库引起殉爆沈没。全舰阵亡。
  • 1945年8月31日 除籍

主要目一覧

编辑
要目 新造时
(1915年)
舰尾延长时
(1935年)
莱特湾海战时
(1944年)
排水量 基准:29,326吨
常备:30,600吨
基准:34,700吨
公试:39,154吨
全长 205.13米 212.75米
全阔 28.65米 33.08米
吃水 8.69米 9.69米
锅炉 宫原式混烧锅炉两面8座
同片面16基
号舰本式4座
号锅炉2座
主机 柯帝士·布朗式式涡轮 舰本式涡轮4座4轴
轴马力 40,000匹 75,000匹※※
速力 22.5节(计划) 24.5节(计划)※※
续航距离 8,000海里/14节 11,800海里/16节※※
燃料 煤:4,000吨
重油:1,000吨
重油:5,100吨
乘员 1,193名 1,396名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联装炮6座
副炮 四一式15.2厘米单装炮16门 同14门
高角炮 没有 12.7厘米联装4座
机枪 13毫米4联装4座
25毫米联装8座
25毫米3联装8座
25毫米联装16座
同单装39挺
13毫米单装10挺
鱼雷 53厘米水中发射管6门 拆除
其他兵装 21号电探1座
22号2座
13号2座
装甲 水线305毫米
甲板64毫米
主炮天盖152毫米
水线305毫米
甲板100毫米
主炮天盖152毫米
纵壁75毫米
舰载机 没有 3架
弹射器1座

※ ←为与左相同(没有变更)。空白则为不明。1944年有推则成分。
※※ 舰尾延长前的数値。

公试成绩

编辑
项目 排水量 出力 速力 实施日 实施场所 备考
大改装后 24.68节 1933年(昭和8年)5月10日

历代舰长

编辑
  1. 佐藤皋藏 大佐:1914年8月23日 - 1915年12月13日 *兼吴海军工厂舣装员(- 1915年11月8日)
  2. 向井弥一 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12月1日
  3. 山冈丰一 大佐:1916年12月1日 -
  4. 竹内重利 大佐:1917年12月1日 -
  5. (兼)生野太郎八 大佐:1918年12月1日 -
  6. 岛内桓太 大佐:1919年4月1日 -
  7. 大谷幸四郎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
  8. 大石正吉 大佐:1920年11月20日 -
  9. 汉那宪和 大佐:1921年12月1日 -
  10. 加加良乙比古 大佐:1922年12月1日 -
  11. 白石信成 大佐:1923年12月1日 -
  12. 米内光政 大佐:1924年7月18日 -
  13. 高桥三吉 大佐:1924年11月10日 -
  14. 滨野英次郎 大佐:1925年12月1日 -
  15. 杉浦正雄 大佐:1926年11月1日 -
  16. 市村久雄 大佐:1927年8月20日 -
  17. 池田武义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8. 藏田直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19. 杉坂悌二郎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20. 町田进一郎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21. 荒木贞亮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22. 岩村清一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23. 草鹿任一 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24. 吉田庸光 大佐:1936年12月1日 -
  25. 高崎武雄 大佐:1937年1月26日 -
  26. 阿部弘毅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27. (兼)青柳宗重 大佐:1938年4月1日 -
  28. 藤田类太郎 大佐:1938年4月25日 -
  29. 岸福治 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30. (兼)山口仪三朗 大佐:1939年11月1日 -
  31. 佐藤勉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32. 河野千万城 大佐:1940年10月15日 -
  33. 木下三雄 大佐:1941年9月15日 -
  34. 古村启藏 大佐:1942年12月5日 -
  35. 鹤冈信道 大佐:1943年6月1日 -
  36. 阪匡身 大佐:1944年2月23日 - 10月25日战死

重见天日

编辑

2017年10月,在获得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认可后,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拥有的研究船海燕号开始对苏里高海峡进行调查,并发现了扶桑号的残骸。

同型舰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3.资料(一)(舰船要目、舰船表、その他)分割3”p.3、“军舰长门、扶桑要目”p.4
  2. ^ #舰艇类别等级表(昭和16年12月31日) p.1〔 舰艇类别等级表|军舰|战列舰|扶桑型|扶桑、山城 〕
  3. ^ “官房第714号 10.2.20 军航扶桑由来の件”p.3
  4. ^ “军舰扶桑进水式に関する件(3)”p.59
  5. ^ “军舰扶桑制造の件(2)”p.4
  6. ^ #历群30扶桑型p.122
  7. ^ #历群30扶桑型p.123
  8. ^ “舰船要领等通知の件”p.4
  9. ^ “舰船要领等通知の件”p.4、#历群30扶桑型pp.120-121
  10. ^ #历群30扶桑型p.121
  11. ^ 11.0 11.1 戦舰“扶桑”図面集 (Anatomy of the ship) 大型本 – 1999/12 ヤヌス シコルスキー (著), Janusz Skulski (原著), 阿部 安雄 (翻訳) 出版社: 光人社 ISBN 4769809476
  12. ^ “日本戦舰物语<1>”p254
  • 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公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f.A06031071200“写真周报 117号”(昭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 Ref.B04122588300“3.资料(一)(舰船要目、舰船表、その他)分割3”
    • Ref.C08050116900“舰船舰齢线表 昭和17年8月”
    • Ref.C05034640100“官房第714号 10.2.20 军航扶桑由来の件”
    • Ref.C08020598800“军舰扶桑制造の件(1)”
    • Ref.C08020598900“军舰扶桑制造の件(2)”
    • Ref.C08020599000“军舰扶桑制造の件(3)”
    • Ref.C08020393800“军舰扶桑进水式に関する件(1)”
    • Ref.C08020393900“军舰扶桑进水式に関する件(2)”
    • Ref.C08020394000“军舰扶桑进水式に関する件(3)”
    • Ref.C08020629400“舰船要领等通知の件”
    • Ref.C08020943000“扶桑鱼雷爆発记事に関する件”
    • Ref.C08050212400“军舰长门、扶桑要目”
    • Ref.C08020922800“伊势(1)”(海军省-公文备考-T6-19-2014)
    • Ref.C08020922900“伊势(2)”(海军省-公文备考-T6-19-2014)
    • Ref.C05034660100“横镇机密第80号の3 10.2.13 军舰扶桑佐伯号航空队军舰神威90式2号侦察机2型故(1)”
    • Ref.C05034660200“横镇机密第80号の3 10.2.13 军舰扶桑佐伯号航空队军舰神威90式2号侦察机2型故(2)”
    • Ref.C08030126100“昭和18年4月1日~昭和18年11月30日 第11水雷戦队戦时日志(2)”
    • Ref.C08030148200“昭和19年6月1日~昭和20年1月24日 第27駆逐队戦时日志戦闘详报(1)”
    • Ref.C08030589500“昭和19年10月23日~昭和19年10月27日 駆逐舰时雨戦闘详报”
    • Ref.C08030589500. 昭和19年10月23日~昭和19年10月27日 駆逐艦時雨戦闘詳報. 
    • Ref.C08030575400. 昭和19年10月18日~昭和19年10月25日 軍艦最上戦闘詳報. 
  • ‘戦舰名鉴’コーエー、1998年。 ISBN 978-4-87719-604-2 
  • 雑志“丸”编集部‘写真 日本の军舰 第1巻 戦舰Ⅰ光人社、1989年。 ISBN 978-4-7698-0451-2
  • 藤田千代吉ほか. 証言 昭和の戦争*リバイバル戦記コレクション6 ミッドウェーの海に鋼鉄の浮城が燃えている. 光人社. 1990年7月. ISBN 4-7698-0504-7. 
  • カール・ソルバーグ著; 高城肇訳. 決断と異議 レイテ沖のアメリカ艦隊勝利の真相. 光人社. 1999. ISBN 4-7698-0934-4. 
  • 历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30. 扶桑型戦艦日本初の超弩級戦艦「扶桑」「山城」、その誕生と最期. 学习研究社. 2001年1月. ISBN 4-05-602444-8. 
  • 历史群像シリーズ‘日本の戦舰’学习研究社、2004年。 ISBN 978-4-05-603411-0
  • 外山操‘舰长たちの军舰史’光人社、2005年。ISBN 978-4-7698-1246-3
  • 福田幸弘‘连合舰队 サイパン・レイテ海戦记’时事通信社、1981年。
  • 小川英雄‘老巧戦舰“扶桑”スリガオ海峡に消ゆ”‘丸 第35巻・第6号’潮书房、1982年
  • 官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