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2007年电影)

控制》(英语:Control)是一部2007年黑白传记电影,描述后朋克乐团欢乐分队Joy Division)主唱伊恩·柯蒂斯的后期生活。电影的剧本由麦特·葛林贺(Matt Greenhalgh)撰写,根据伊恩的遗孀黛波拉·克堤斯(Deborah Curtis)撰写之《遥远的触摸》(Touching from a Distance)改编,黛波拉也同时兼任本片的协同制作人。本片由荷兰导演安东·寇班(Anton Corbijn)执导。在电影中,克堤斯由原本知名度不高的演员山姆·莱利(Sam Riley)饰演,黛波拉则由珊曼莎·摩顿(Samantha Morton)演出,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Alexandra Maria Lara)则饰演克堤斯外遇对象的安妮克(Annik)。

控制
Control
基本资料
导演安东·寇班
监制安东·寇班
陶德·艾克特
奥瑞安·威廉斯
连恩·肯宁
彼得·海斯洛
东尼·威尔森
黛波拉·克堤斯
编剧麦特·葛林贺
原著遥远的触摸英语Touching from a Distance
黛波拉·克堤斯作品
主演山姆·莱利
珊曼莎·摩顿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那
配乐欢乐分队
新秩序
摄影马汀·鲁和(Martin Ruhe)
片长122分钟
产地英国
语言英语
官方网站http://www.controlthemovie.com/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英国)2007年10月5日
(台湾)2008年5月2日
发行商(英国)Momentum
(美国)The Weinstein Company
(台湾)原子映像
各地片名
台湾控制

电影中仔细描写了这位不断在生活中挣扎的年轻音乐家。时值1970年代,伊恩·克堤斯和欢乐分队乐团在英国朋克摇滚音乐界中创造出了全新类型的曲风。此外电影也呈现出他岌岌可危的婚姻和外遇,以及日渐严重的癫痫发作。被病情所困的他最后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时间正是在欢乐分队首次美国巡回演出之前。电影的片名是取自欢乐分队的歌曲〈她已失去控制〉(She's Lost Control)。这首歌曲被认为是献给克堤斯在曼彻斯特就业服务中心的所帮助的一位女子,她在不久后就因癫痫而去世。[1]

故事 编辑

电影的故事从1973年开始,17岁的伊恩·柯蒂斯(Ian Curtis)住在英格兰麦克尔斯菲尔德(Macclesfield)的小公寓里,和他的父亲凯文(Kevin)、母亲朵兰(Doreen),以及姐姐卡洛(Carole)住在一起。一开始的一段场景是描述克堤斯化学课教室中做白日梦,而这可能正是失神癫痫发作(petit mal)的症状之一。而癫痫疾病也大大的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在这段人生期间他遇见了黛比·伍朵芙(Debbie Woodruff),黛比当时正在和克堤斯最好的朋友尼克交往。在克堤斯和黛比两人分享相同的音乐喜好,而黛比也受到克堤斯的作诗才华吸引,两人一起去观看了大卫·鲍伊的演唱会,并发现两人彼此爱慕对方。伊恩很快的跟黛比求婚,而黛比也答应了。虽然两人都十分年轻,但他们还是结婚并开始同居。然而,伊恩很快的就对婚姻生活厌倦,黛比在装饰房子时,伊恩把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写诗。

伊恩和黛比参加性手枪(Sex Pistols)在1976年的演唱会,在现场他遇见了柏纳·桑拿(Bernard Sumner)、彼得·霍克(Peter Hook)和泰瑞·曼森(Terry Mason)。当时这三人正在批评自己乐团中的主唱,而伊恩则在演唱会结束后试着接近三人的乐团,并建议他可以担任主唱。乐团随后成立并取名为“华沙”(Warsaw),他们找来了史堤分·莫里斯(Stephen Morris)担任鼓手,泰瑞·曼森则成为乐团的经纪人。不久后乐团就在紧张的状态下结束了首次的演出。

在这段期间,伊恩在麦克尔斯菲尔德担任公务员,并获得录制乐团试听带的机会。于是黛比和伊恩付给录音室租金400英镑,并将乐团改名为“欢乐分队”( Joy Division)。他们将录好的EP《生活的理想方式》(An Ideal for Living)寄给当地的音乐界重要人物东尼·威尔森(Tony Wilson)。乐团在电视上看到东尼只是随便的介绍一下他们的专辑,也没有播出任何歌曲,这让乐团感到非常失望和生气。欢乐分队于是参加了在酒吧举行的乐团竞赛,并在表演中让所有人都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威尔森和DJ罗伯·葛瑞登(Rob Gretton),葛瑞登便自愿成为乐团的新经纪人。

之后东尼·威尔森同意乐团可以在他的电视节目中表演。乐团在节目中表演了“Transmission”这首歌曲,而伊恩的家人则在电视机前面观赏。这场表演让东尼决定和乐团签下合约,东尼甚至不惜用自己的鲜血签约。

乐团开始巡回演出,而伊恩也对怀孕的妻子非常冷淡。伊恩同时也保留了自己在就业服务中心(Employment Exchange)的公务员工作。在他与求职者的访谈中,一个女孩突然癫痫发作,这样的经历让伊恩写下〈她失去了控制〉(She's Lost Control)这首歌曲。本片的英文片名“Control”就是来自这首歌曲。在不久之后,伊恩在表演中癫痫发作并被送到医院,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他也患有癫痫症。伊恩试着连络在就业服务中心里癫痫发作的女孩,却得知她已经死亡。在那个时代,癫痫症的治疗是依靠尝试各种药物并从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方式,而这些药物让伊恩开始神志不清和情绪低落。医生建议伊恩不可熬夜,并要远酒精(这两点他都没有做到)。在药物的副作用和熬夜的影响下,伊恩在工作时变得非常疲累。在与就业服务中心的主管谈过之后,伊恩决定辞去公务员工作,开始全心投入音乐事业,虽然收入可能因此变得不稳定。在此时,黛比生下了两人的女儿娜塔莉,黛比还必须到餐厅打工以弥补伊恩辞去工作后短少的收入。

欢乐分队随后前往伦敦演出,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希望访问乐团的比利时记者安妮克·荷诺(Annik Honoré)。之后其他的团员全部睡着在沙发上,只留下安妮克和伊恩两人对谈,伊恩承认自己一直试着要离开居住的小镇,并且表示他的婚姻是一个错误。接着乐团前往法国巡回表演,伊恩和安妮克开始有了外遇。黛比在此时还不知道外遇的事情,但在伊恩承认他不确定是否还爱她之后,她开始产生怀疑。就在伊恩拍摄〈爱让我们分离〉(Love Will Tear Us Apart)的音乐录影带时,黛比在家中寻找伊恩外遇的证据。她在一本书中发现安妮克的电话号码,决定拨打电话给她。伊恩在黛比面前发誓会结束外遇关系,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么做(只有打电话给黛比说他已经结束外遇了)。此时经纪人罗伯告诉乐团他们获得前往美国巡回演出的机会。

在表演中伊恩的癫痫又再次发作。他被抬下舞台,安妮克开始照顾他。由于来自家庭、外遇、乐团和癫痫症的压力,伊恩服用过量药物导致昏倒在自己的屋子里。在昏倒之前他正在写信给黛比,向她述说自己爱上了安妮克。伊恩之后被送到医院,并在数天后出院,但身体仍然十分虚弱。接着在欢乐分队于“德比大厅”(Derby Hall)的现场演出中,伊恩感到十分的不舒服,并离开了舞台。罗伯·葛瑞登找来暖场乐团酥脆救护车(Crispy Ambulance)的艾伦·汉普赛尔(Alan Hempsall)临时上台代替。汉普赛尔答应了,但他的登台演出却引起观众暴动。暴动后伊恩向东尼表示他觉得所有的人都讨厌他,这一切全都是他的错。

在离开了老家后,伊恩被迫在许多不同的人的家中居住。一开始他和安妮克一起住在罗伯家中。罗伯告诉黛比伊恩正在他家,黛比请罗伯转告伊恩她要求离婚。伊恩之后又住在柏纳家中,柏纳则试着催眠伊恩,希望能借此帮他厘清思绪。最后他回到老家,并同意在美国巡演之前会一直待在家里。

美国巡演的两天前的晚上,伊恩决定回家并和黛比谈谈。在黛比回来之前,他在电视上观看了电影《Stroszek》。他要求黛比重新接受他,并认为他和安妮克的外遇关系只是无关的小事。黛比回绝后伊恩命令她离开这间房子,等她隔天再回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伊恩已经“离开”。于是伊恩一个人被留在家中,他喝了大量的威士忌,并播放伊吉·帕普(Iggy Pop)的《大白痴》(The Idiot)专辑,同时他也开始写信给黛比。就在伊恩将信件放在壁炉台上时,他的癫痫症又再次发作,接着他昏倒后失去意识。隔天早上伊恩从昏迷中醒来,但却感到十分悲伤。他接着走向厨房,在那里他看见黛比使用的晒衣绳架。在感到失落、寂寞的情况下,再加上可能是酒醉的关系,他决定结束一切,上吊自杀

当天稍晚黛比返家,当她走进家门后,发现了伊恩的尸体悬挂在厨房(电影中并没有实际拍出这个场景),她歇斯底里的冲出房子,抱着女儿娜塔莉在街上哭喊“谁来帮帮我”。接着在欢乐分队的歌曲〈Atmosphere〉的音乐声中,乐团剩余的成员和罗伯·葛瑞登安静的坐在酒吧里,东尼·威尔森和妻子琳赛(Lindsay)在车站迎接赶来的安妮克,并安慰她。在教堂钟声的伴随下,一道浓浓的黑烟从火葬场的烟囱中散出。最后的字幕写着“伊恩·克堤斯逝世于1980年5月18日,在他23岁那年。”

反响 编辑

本片于2007年5月17日于戛纳影展首映,并受到影评人许多的好评,特别是针对演员山姆·莱利的表现。[2]

本片也赢得了许多奖项,包括“导演双周”(Director's Fortnight)、“欧洲艺术奖”(CICAE)的最佳影片奖、“年轻视野”(Regards Jeunes)的最佳新锐导演奖,以及“欧陆电影标签”(Europa Cinemas Label)的最佳欧洲电影奖。[3]

此外,本片在英国独立电影奖中获得五项大奖,包括“最佳英国独立电影”、“最佳英国独立电影导演”和“最佳新进演员”。[4]

本片也在2007年的标准晚报英国电影奖中赢得最佳电影奖。在2008年,编剧麦特·葛林贺赢得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卡尔弗曼奖(Carl Foreman),以表扬导演、编剧和制作人在他们首次拍摄的长篇电影中的优秀表现。[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eynolds, Simon. Rip It Up and Start Again: PostPunk 1978–1984.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6. 
  2. ^ Critics applaud Joy Division film. BBC News. 2007-05-17 [2007-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3. ^ 'Control' tops Directors' Fortnight no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5-26 [2007-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1). 
  4. ^ BIFA Winners 2007. 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 2007-11-28 [200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6) (英语). 
  5. ^ Bafta Film Awards 2008: The winners. BBC. 2008-02-10 [2008-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