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潘屋

(重定向自新埔潘宅

新埔潘屋(亦称新埔潘宅潘氏古厝),是一座位于台湾新竹县新埔镇宗祠建筑,由潘氏族人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并于2006年7月24日被新竹县政府重新登录为县定古迹,为新埔镇和平街上众宗祠中唯一属“宅第类”的古迹[1]

新埔潘屋
新埔潘宅、潘氏古厝
新埔潘屋 地图
位置新竹县新埔镇新生里和平街170号
材料红砖花岗石
建成时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尚未开放
使用者潘氏家族
所有者潘氏家族
官方名称新埔潘屋
类型登录等级:县(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古迹
评定时间1985年8月19日(首次登录)
2006年7月24日(重登录)
2020年2月25日(修改登录资料)
详细登录资料

历史

编辑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潘庶贤广东省移居来台湾,居住于中坜,后被杨家招赘为婿,与杨氏结婚生下一女,但母女二人皆早逝,妻舅又将家产典当一空。潘庶贤因此搬迁至竹堑(新竹县旧称)的新埔与朋友合资经营生意,于当地经营商号金和号,成为当地重要的商家。潘庶贤事业有成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在凤山溪坡谷北侧购买地产,并以土墼(泥土及稻草混和而成)为主建材建屋,此屋也成为后来新埔潘屋的雏形[2][3][4]

咸丰十一年(1861年),潘庶贤后人潘清汉与潘澄汉二人以潘屋作为基础重加修建,因为当时的社会治安较差,因此采用了大量红砖花岗石在原先的土墼屋子外构筑出具有防御作用的建筑构造,也在灰泥墙中隐藏13处射击用的枪口,包括门口左、右两侧,窗台下方、以及外墙窗框,以此构筑出可团结抵御外敌的防御火网。潘屋所在位置处于风水学上之“螃蟹穴”,位于新埔市街的中央地带,由于后来宅前兴建了和平街,使得原先宽广的腹地大为缩小[2][4]

 
新埔潘屋外观
 
潘屋前螃蟹穴洗衫窟

维护修复

编辑

1985年8月19日,新竹县政府以具历史文化保存价值为理由将新埔潘屋(建筑本体,前庭)公告为三级古迹[5][6],后续依然由潘氏家族族人居住管理维护。但潘氏古宅依然因为管理维护的缺失及不当的修缮,使得古迹破损而衰坏。2006年7月24日,重新登录为县定古迹[3]。2012年起陆续获得客委会文化部等中央补助,开始进行修复前置作业,包括对建筑的调查、设计。2018年在县府和潘氏家族合作下,争取文化部补助总计新台币5042万元作为修复工程经费[6]

2018年11月18日,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新埔潘屋举行了修复的开工典礼,总计将投入新台币5332万元。主要修复因潮湿引起的木头腐蚀以及白蚁造成的虫蛀状况,另外因风化造成的建筑结构龟裂、剥裂以及褪色也都是修复工程的重点[1]。在修复过程中亦发现许多先人设计的巧思,包括利于猫捉老鼠的“猫洞”,以及隐匿的枪孔,还有避免年久失修导致门窗丧失功能的双门(窗)楣设计等。修复工匠亦发现潘宅利用花岗岩所砌成的牌楼相当少见,相较于其他客家建筑多用红砖所砌,更加凸显潘家在当时雄厚的财力[7]

2020年2月25日,新竹县政府更改古迹登录资料,依据在地惯用名称变更古迹名称为“新埔潘屋”,并且增加定着土地范围[1][8]

2021年1月16日,历经两年多的修复工程竣工[9]。修复完工后的潘屋预计未来将开放参观,并在内横屋展示家族相关文物,两侧外横屋则计划引入轻食咖啡以及文创手作者进驻[9]

建筑形式

编辑

新埔潘屋为单进三开间带四横屋(护龙)并有双重院墙的三合院建筑形式。外横屋山面较内横屋突出约一间的距离,外横屋间又增一道围墙,内外院墙各自与内外横屋的山墙相连,两院墙间的空间则形成横屋出入的巷道。外院墙于中央处以石质门柱构筑成门洞,利用各式砖砌漏窗形成的墙体既能使空气流通,又能够避免视线穿透。内院墙则采外石内砖的方式砌成单开间的墙门,门上安上板瓦形成歇山门罩,并有剪黏图象置于脊肚。门面使用大块花岗石板嵌成。由于潘清汉与父亲潘荣光,于清嘉庆年间先后受册封“孝友传家”[10],因此中门上有额书:“孝友传家”,左、右楹联题:“孝行素孚人言无间,友声卓著乡誉攸同”,门楣处则有泥塑制之“福星拱照”匾额。正厅主要供奉祖先牌位及主人家居用途,厅内悬有“贡元”匾额,为咸丰十一年(1861年)潘庶贤之子潘荣光所立[1][2]

新埔潘屋大量使用以灰泥为底的彩绘花砖,包含屋身最上方“水车堵”,上头泥塑作品因历经风霜表现出残缺的美感,人物神情依然清晰传神,十分具有艺术价值,使得新埔潘宅成为客家建筑工艺的代表性建物[2][1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黄天浩建筑师事务所. 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潘屋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 (PDF).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1-09-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08). 
  2. ^ 2.0 2.1 2.2 2.3 新埔潘屋.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3. ^ 3.0 3.1 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 新埔宗祠博物館潘屋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PDF). 新竹县政府文化局. 2013-06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09). 
  4. ^ 4.0 4.1 新竹縣新埔宗祠博物館-宗祠介紹--Welcome to XinPu. 新埔宗祠博物馆.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5. ^ 新埔潘宅. 新埔镇公所. [2021-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6. ^ 6.0 6.1 縣定古蹟新埔潘屋修復竣工 重現客家建築工藝與歷史場景. 新竹县政府. 2021-01-16 [2021-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8). 
  7. ^ 黄美珠. 古蹟修復暗藏「彩蛋」 新埔潘屋處處驚喜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7-24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8. ^ 新竹县政府. 新埔潘宅更名及增加定著範圍公告 (PDF). 新竹县政府. 2020-02-25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09). 
  9. ^ 9.0 9.1 黄美珠. 新埔200多年潘屋修復竣工 「終生平靜」迎賓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1-01-16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10. ^ 10.0 10.1 黄美珠. 232歲「新埔潘屋」進行修復 今辦開工典禮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11-16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