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全称基督新教工作伦理,英语:Protestant work ethic)是一个关于西方基督教新教的社会和经济理论的概念。它基于加尔文主义的看法,即强调努力工作是一个人的使命,世俗的成功可以作为个人超度的一个标志。新教徒在马丁·路德的时代开始重新定义世俗的工作,将它作为不仅有益于个人而且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一种责任。因此将天主教对于工作的概念,转而认为勤奋地工作是一种光荣的标志。

新教伦理的概念最早由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是国家繁荣的基石。这种观点认为,基督新教徒比天主教徒更注重实效工作,例如,和新教占主导的地区(包括北欧、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相比,天主教占主导的地区(包括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拉丁美洲等)的人们对待工作更加懒散。

批判 编辑

意大利北部地方、巴伐利亚、莱茵河地区、西班牙和法国等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常被看作资本主义发展单一因素决定论的反例,包括地理的、政治的或者其它单一因素的决定论,也包括基督新教伦理决定经济发展的理论。一般认为历史上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在于财产权的加强、交易成本的降低、封建主义的衰落和瓦解等。

日本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以及后来的中国大陆等地在经济上取得了繁荣,而这些地区是具有儒家价值观的社会,郑伯埙将儒家化价值观整理出五种不同的文化特性:家族主义、谦让守分、上下有序、团结和谐、克难刻苦。郑伯埙更进而指出,华人企业组织的运作原则必须同时兼顾关系、忠诚、才能这三个不同向度,与西方企业以才能为最主要考量有所不同,这种多重考量的性格发展出华人企业文化的一些特色来。儒家可以是宗教、道德、伦理、哲学、生活规范、价值系统等不同要项,但是,最重要的是,儒家社会中,它是“文化”,是一种传统态度和价值的延续,至今仍或多或少支配着人们思想、行为的一套模式。[1]东亚地区的成功,和基督教没有关系。马克斯·韦伯关于基督新教伦理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和这一事实相悖。

当代来自解构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对基督新教理论的批判则认为为增加世俗财富的工作是神圣的或高贵的追求的假设本身并不成立。一些作家如亨利·戴维·梭罗塞缪尔·约翰逊等人为新潮人群、懒散者、批判基督新教理论提供了学术基础。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0).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