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巴赫)

(重定向自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目录第1007-1012号,是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的姐妹作,大约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巴赫时任克滕宫廷乐长期间。这套作品原本是被记于同一谱本的第二部分,由巴哈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所抄写,约于1720年(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手稿上的完成年份)前后完成。

G大调第1号组曲,第一乐章手稿

背景

编辑

六首组曲中,后三首因创作和演奏技巧明显较为困难,故推测其诞生时间可能更晚些。[1]但不同于小提琴的状况,巴赫并没有留下他大提琴组曲的原始手稿。尽管目前有各种净版(urtext),但都是根据安娜和其他同时代人留下的抄写手稿为基础进行的审核与编订。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完全不受重视。除了偶尔以练习曲的身份出现外,根本无缘在音乐厅里演奏。19世纪甚至有很多著名作曲家尝试为它们加上钢琴伴奏

复兴

编辑

加泰罗尼亚大提琴家帕乌·卡萨尔斯是历史上对于这些组曲的推广有着里程碑式的贡献和影响的人,他于13岁时无意间在旧书摊发现这份旧乐谱,钻研十余年后,于20世纪三〇年代录制了第一套全部组曲录音。时到今日,这盘录音仍旧被专业音乐家和业余爱好者奉为楷模。

分析

编辑

六首组曲各有六个乐章,共三十六首快慢不同的舞曲,乃是按照当时流行的法国风格所组成。

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组曲奏鸣曲,巴赫在这里构建了一种更加循序渐进和连贯统一的风格,每首组曲在结构上都按照严格的曲式谱成。而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交响曲的先声[来源请求]。首先前奏曲、阿列曼德和库朗特往往构成一个不规则但内容统一和连贯的快-慢-快结构。其后是慢速的萨拉班德,该乐章的音乐性格和内容都在组曲中明显的与其他乐章不同,而这种特点更是未来交响乐或奏鸣曲柔板(adagio)乐章的预示。在曲式和音乐情感的发展上,小步舞曲(第1、第2号)或其他三拍子快速舞曲(布雷舞曲:第3、第4号。嘉禾舞曲:第5、第6号)则将前面的慢速乐章与终曲快速乐章吉格(Gigue)连接了起来。

第1号

编辑

G大调第1号组曲,目录第1007号

  1. 前奏曲(Prelude)
  2. 阿勒芒德(Allemande)
  3. 库朗特(Courante)
  4. 萨拉班德(Sarabande)
  5. 华丽曲(Galanteries):小步舞曲(Minuet)
  6. 吉格(Gigue)

第2号

编辑

D小调第2号组曲,目录第1008号

  1. 前奏曲
  2. 阿勒芒德
  3. 库朗特
  4. 萨拉班德
  5. 华丽曲:小步舞曲
  6. 吉格

第3号

编辑

C大调第3号组曲,目录第1009号

  1. 前奏曲
  2. 阿勒芒德
  3. 库朗特
  4. 萨拉班德
  5. 华丽曲:布列(Bourée)
  6. 吉格

第4号

编辑

E大调第4号组曲,目录第1010号

  1. 前奏曲
  2. 阿勒芒德
  3. 库朗特
  4. 萨拉班德
  5. 华丽曲:布列
  6. 吉格

第5号

编辑

C小调第5号组曲,目录第1011号

  1. 前奏曲
  2. 阿勒芒德
  3. 库朗特
  4. 萨拉班德
  5. 华丽曲(Galanteries):加沃特(Gavotte)
  6. 吉格

第6号

编辑

D大调第6号组曲,目录第1012号

  1. 前奏曲
  2. 阿勒芒德
  3. 库朗特
  4. 萨拉班德
  5. 华丽曲:加沃特
  6. 吉格

乐谱

编辑

作为音乐历史上最重要的大提琴作品之一,许多名家都为这套无伴奏组曲编写了自己的演奏建议(弓法、指法等):

录音节选

编辑

衍生作品

编辑
  • 承前,罗伯特·舒曼曾为这套大提琴组曲创作了钢琴伴奏部分,完成于1853年,但大部分内容已经散俟。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杨薇. 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版本研究.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 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