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问题

日本在高速發展後,從20世紀90年代面臨的一系列經濟問題
(重定向自日本病

日本经济问题日本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发展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问题:诸如经济空洞化、经济泡沫破裂、劳动力不足等。经济学界将日本的一些经济问题称之为“日本病”,中文中这一说法可以追溯到1981年。[1]

日本经济增长近年来持续萎缩
日本近来季度GDP和就业率变化
日本国债

特征

编辑
1980年代以后,由于人力成本提高,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日本许多工厂迁移到海外,导致产业空洞化现象。根据日本内阁府2013年调查有68.0%企业在2012年海外生产,这比1992年上升了24.7个百分点,同时预计到2017年这一比例将达到71.1%,日本产业空洞不断加大。[2][3]
  • 产业发展不平衡
从二战以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但以农业、金融业、房产、物流、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在日本政府的保护主义下,生产服务效率低下,成本巨大,国内消费者承受着远高于国际价格的费用。以日本水产业为例,日本2012年渔业总生产量为484万公吨,不到1984年的38%。并且在2013年继续下降,这导致日本渔价高居不下,人民不消费,反而更令水产业受伤。[4]
  • 金融问题
日本金融体系在二战后为日本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但从70年代之后日本金融环境开始畸形发展。日本银行盲目追求维持贷款规模的高速增长,并且银行仗着日本政府常年保持严格的保护政策,导致贷款浮滥,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从70年代的70%上升到80年代末的110%,借贷容易的结果,并引发了90年代泡沫经济,泡沫破灭和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泡沫经济期间由于融资过剩而后续实际按揭品(房产和土地)价值剧减,投资不当,银行因此负担巨大不良债权至今。并且日本银行至今仍面临着贷款需求低下、低透明度、财务信用低迷等问题,操作手段变得极度保守,导致了本来助长经济的金融环境不再热情[5][6][7][8]
  • 巨额债务
日本老年人口比例过高与年金福利政策,至2013年底日本国债达到1017万亿日元,约占日本GDP 250%左右,人均负债约800万日元[9]不断加大的巨额债务可能变成定时炸弹,引发日本债务危机[10]
由于日本原来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泡沫发生后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个极端(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大前研一所著M型社会一书探讨日本此种怪现象,可能来自于全球化和产业升级结构和年功序列制度崩坏,越中下层的人越遭到冲击,而富人阶级却没有遭到冲击甚至因而获利,导致阶级拉大。由于贫富差距加大,国民收入减少,导致日本国内需求不足,拉低国家经济发展。[11] 日本贫困人口从2006年开始一直逐年上升,至2010年日本全国贫困人口比例已升至16%。[12]
  • 首都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均
东京一极集中现象的(首都圈)总人口达3700万,约占日本人口四分之一,这导致东京与其他地方经济发展出现失衡。[13]

微观面数据

编辑

阶级收入

编辑

大量的现今青年人成为低薪就业者,是为飞特族,与父辈时代过往低薪不同之处乃自身薪水几无大幅增加可能。而尼特族为无工作者,但并非精神或身体上之障碍而不可做工,并且飞特族与尼特族现象成为现在日本的一大困扰。是日本沉痾不起的代表。[16]

下表为日本调查21世纪前10年间收入阶层分布变化表:日本总劳动力4500多万人中,年薪400万日圆以上的中产人数10年来下降共400多万人,低薪群的人数却也增加400多万,而同时收入2000万日圆以上的巨富却增加2.2万人,代表中产下流M形化;而此表统计的09-11年间日本受到世界衰退影响又减少了一千一百万个工作机会。[17]

日本收入阶层别人数推移情况
(单位:千人)
区分 1999年 2009年 增减
〜100万日圆 2,961 3,989 1,028
100〜200万日圆 5,076 7,010 1,934
200〜300万日圆 6,875 7,899 1,024
300〜400万日圆 8,046 8,149 103
400〜500万日圆 6,600 6,163 -437
500〜600万日圆 4,788 4,074 -714
600〜700万日圆 3,210 2,464 -746
700〜800万日圆 2,284 1,695 -589
800〜900万日圆 1,584 1,148 -436
900〜1,000万日圆 1,070 710 -360
1,000〜1,500万日圆 1,894 1,303 -591
1,500〜2,000万日圆 431 268 -163
2,000万日圆〜 164 186 22
合计 44,984 45,056 72

资料出所:日本民间给与実态统计调查(国税厅)

成因

编辑
 
日本产业外移后留下的废工厂
 
没有证据表明发达国家再投入基础建设(例如图中的输水干管)对经济有拉动效应,很多都成为闲置多余建设。

日本病成因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甚至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Nouriel Roubini)认为日本病本质不是病,而是晚期资本主义的必然结局,没有任何相似发展的国家能逃脱。当未来各国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终全世界都将一一逐步走向日本病。[18]

从表象而论日本病在经济全球化后被凸显出来。来自低收入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可以轻易抢走高收入国的生产型工厂职缺,使高收入国的总体工作数量下降,劳动力供过于求。于是,较低技能的中下阶层蓝领劳工开始薪资下降或停滞,无法支付高物价国的生活开销,陷入贫困和支领政府救助。此外,中产消费力下降,导致更多服务消费类的职缺也开始裁员。两者形成恶性循环。[19]

可能的解决方法

编辑

目前日本病现象主流经济学界有诸多药方分散于各学派,但还无任何现实中的国家范例能实证解决,从而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挑战之一。

教育改革论

编辑

至于创新产业和个人技能提升的措施,各学派目前也视为长期性解决方案,高物价国家必须创新,透过更高价值的新产业新产品来创造高收入工作机会维持人民能在高物价环境生活,同时加强人民教育训练,以适应进入高端产业。德国显然是此论之模范生。[20][需要较佳来源]

但是左派则是对此持有最大疑问,因为创新一个产业可能百年才有一次的机遇并非可以任意创新,而很多新产业其实人力雇用极少,只需要少数特定领域专家对社会失业没有帮助,甚至很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新创工作机会很少却还砍掉社会上其他大量工作,加剧贫富差距。而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在诸多国家更需要付出大量学费和时间,这都要劳工本身负担,很多人无法负担而形成机会不均等的壁垒,且不是人人都有读高阶学问的聪明才智、尤其许多年纪较大的中年失业者,就算是高学历者、有些人只是在大学读错领域(就读领域与产业流行不合、个人对该领域的严重的不适应,都容易造成浪费及高学历失业)[21][需要非第一手来源],因此不能归类为个人不努力因素。所以左派普遍认为创新产业和个人技能提升是一厢情愿的做法,没有可预测的普遍性原则。

提前继承论

编辑

一般来说,老人的消费欲望是低于年轻人的、没钱会打击年轻人的生育欲望;当日本很明显的有财富集中于老人的情况,再加上日本的老人多有李尔王情结、过度不信任子女而不愿意提前将财产赠与子女,因此日本人继承遗产的平均年龄已达67岁;这代表者日本有消费欲望及生育可能的年轻人,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让他们依照本能进行有益社会的行为(生育及消费)。所以一种观念是鼓励孙辈而非子女辈继承遗产,或鼓励父母提前把财产赠与子女,就可以增加消费及生育而提高内需。[22]

本质无解论

编辑

较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左派经济学家则认为,任何政府债务的改善与否讨论都只是治标性质,日本病成因来自资本主义本质的终极问题,不可能靠任何财政政策来解决,资本主义假设人不管生在何处的机会都均等,生长环境也均等,聪明才智也均等,这种“假象公平”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依附其上的理论最终也将失效。事实上阶级和财富世袭的问题导致赢者圈和败者圈的M型社会分化是社会的大漏洞,人人立足点并不平等,赢者再透过土地持有和生产资本的持有不断轻松聚积更多财富,当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多数人消费力不断下降,经济本身就不可持续。最终不论任何解决方案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需要巨大且痛苦的改革,并且影响到很多既有得利阶层的利益,然而2011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和美国政党恶斗可以发现,这种改革的政治困难度,所以纵使有了确实有效的解药可以遵循,也不保证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实行无误,这也是诸多悲观论的成因。[23]

参见

编辑

参考与备注

编辑
  1. ^ 浜口惠俊; 郑立刚. “日本病”还是日本化?. 世界历史. 1981, (12) [2019-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2. ^ 日本近7成企业在海外生产 国内产业空洞化加速. 环球网. 2013-04-15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3. ^ 张玉来:日本最大困局是产业空洞化而非债务.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4. ^ 日本水产业迈向成熟产业的挑战. 中国水产频道.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5. ^ 梅建平:对僵尸企业输血致日本银行效率降低. 凤凰卫视. 2010-11-06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6. ^ 日本金融改革-金融泡沫与金融大爆炸.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7. ^ 台媒:日本焦虑银行堆满钱 低利率没人借. 中新网. 2013-11-19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8. ^ 日本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适应效率. 中华会计网校. 2006-04-25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9. ^ 日本或加码货币宽松 债务占GDP比重达到247%. finance.eastday.com.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10. ^ IMF对日本债务过多发出警告. 美国之音. 2011-11-24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11. ^ 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约92万人民币. 日经中文网.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12. ^ 日本人收入下降,貧困家庭增加. 日经中文网.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13. ^ 日本人口集中东京都 专家提示一极化风险. 日本新华侨报网. 2011-08-10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14. ^ 日本生育率.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15. ^ 日本所得.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16. ^ 東京自由打工族Tokyo Freeters(2010 PTS View Poi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17. ^ 《财经郎眼》20160516: 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201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通过www.youtube.com. 
  18. ^ LAZYweb. 全球經濟「不平衡」仍將持續數年. 今周刊. 2010-12-09 [201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19. ^ 村松岐夫、奥野正宽 编. 平成バブルの研究. 东洋经济新报社. 2002 (日语). 
  20. ^ 德國產業資訊. 德国经济办事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21. ^ 生技科系畢業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22. ^ 藻谷浩介(日本总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デフレの正体 経済は「人口の波」で動く [通缩真面目:经济随着人口变化]. 角川新书 (日语). 
  23. ^ 史迪格里兹. 失控的未來. 2010: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