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纳托宫
普拉纳托宫(葡萄牙语:Palácio do Planalto、葡萄牙语发音:[paˈlasju du plaˈnawtu]))是位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联邦区的官方建筑[1],是巴西总统的官方办公场所。该建筑由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于1958年设计,并于1960年4月21日落成。自儒塞利诺·库比契克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任巴西总统的办公场所。建筑物位于三权广场,巴西国民议会以东,巴西最高法院对面。 作为总统的主要官邸之一,普拉纳托宫与总统官邸晨曦宫齐名。除总统外,其他高级政府官员,包括副总统和参谋长也在普拉纳托宫工作;其他政府部门大楼则是位于纪念轴周围。作为巴西政府的所在地,“普拉纳托宫”一词经常被用作联邦政府行政部门的代名词。
普拉纳托宫 | |
---|---|
Palácio do Planalto | |
概要 | |
建筑风格 | 现代主义建筑 |
所属国家/地区 | 巴西 |
地点 | 巴西利亚联邦区三权广场 |
坐标 | 15°47′56″S 47°51′39″W / 15.798999°S 47.860834°W |
海拔 | 1,172米(3,845英尺) |
现居租户 | 巴西总统 卢拉·达席尔瓦 |
起造 | 1958年7月10日 |
启用 | 1960年4月21日 |
翻新 | 2009年-2010年 |
托建方 | 巴西政府 |
所有者 | 巴西联邦政府 |
高度 | |
高度 | 65.65英尺(20.01米) |
技术细节 | |
建筑面积 | 36,000 m2(390,000 sq ft) |
地上层数 | 4 (地上) 1 (地下) |
地下层数 | 1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奥斯卡·尼迈耶 |
其他信息 | |
停车位 | 500辆(地下) |
标准 | 文化:(i), (iv) |
评定时间 | 1987年(第11届大会) |
隶属 | 巴西利亚 |
参考编码 | 445 |
地区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
网站 | |
www | |
地图 | |
历史
编辑普拉纳托宫原是巴西1960年新成立的联邦首都“巴西利亚都市规划”的关键性建筑。奥斯卡·尼迈耶被选为设计该建筑的建筑师,该建筑的工程则是由Construtora Rabello SA领导,于1958年7月10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行政办公室的总部临时设在巴西利亚郊区的卡特蒂尼奥 。
1960年4月21日,普拉纳托宫在由时任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的宣布下正式落成。作为新首都首批落成的建筑之一,该建筑与国民议会和联邦最高法院齐名。就职典礼有几位外国领导人出席,并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参观,因为它象征着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转移到该国的中心。
普拉纳托宫的名称得名于巴西高原(planalto 一词意为高地),特别是巴西利亚所在的巴西中部高原。
2009–2010年修复
编辑2009年3月,由于数十年的维护不善导致建筑出现破坏及结构受损问题,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总统下令对宫殿进行大规模修复。修复工作于2010年8月24日完成,共耗资1.11亿雷亚尔。[4] 本次修复工程的重点是: 安装新的电力、水和中央空调系统;彻底拆除内部空间并建造新的内部区域;修复外部的大理石和花岗岩立面; 建造一个可容纳500辆汽车的地下停车场;此外还包括更换发电机;修复门窗;建造应急楼梯;和技术升级等设施升级。[5] [6]
建筑设计
编辑普拉纳托宫是新首都规划的代表性建筑。面积达36,000 平方米(390,000 平方英尺)。主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直升机场位于大楼的北立面。尼迈耶的想法是使用细线和波浪来构成柱子和外部结构,以展现出建筑简约和现代的形象。宫殿的纵向线条则由一系列柱子保持,这些柱子的设计与晨曦宫的柱子有所不同,宫殿的立面由两个重要元素组成:通往大厅的坡道和演讲台(演讲台),总统和外国元首可以在这里向三权广场的公众发表演讲。[8]
1991年,为了加强宫殿周围的安全而新建造了一个倒影池,并在巴西利亚漫长的旱季期间能够平衡湿度水平。它的面积约为1,635平方米(17,600 平方英尺),拥有 1,900 立方米(67,000 立方英尺)的水域,水域深度为110 厘米(3.6英尺)。几条锦鲤生活在池中。
一楼
编辑一楼设施包括主接待区、门禁室和安保室、以及入口大厅和新闻办公室。入口大厅经常展示与联邦政府相关的主题展览。大厅内有一座弗朗兹·魏斯曼的雕塑和三座泽津尼奥·德·特拉昆哈姆的雕塑。同样位于一楼的是总统画廊,收藏着巴西历任总统的官方肖像。
二楼
编辑二层共分为东厅、贵宾厅、西厅,以及最高会议室和新闻秘书处。东厅是总统签署法令和其他立法的地方。贵人房又称镜厅,是宫殿中最大的房间,用于举办大型仪式,可容纳1,000名宾客。这个大厅展示著哈罗德·巴罗佐(Haroldo Barroso)的雕塑《Evoluções》和贾尼拉·达·莫塔·席尔瓦的画作《Os Orixás》。西厅专为中型活动而设计,可容纳300至500人。由于其宽敞的空间和宽敞的天花板高度,它主要用于国际主题的活动。罗伯托·布雷·马克思创作的大型面板则是该房间的主要装饰。
最高会议室建于1990年,通常用于部长级、政府和总统会议。
三楼
编辑-
二楼的最高会议室
-
布鲁诺·乔治的《O Flautistas》青铜雕塑,位于二楼
-
总统办公室(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执政期间)
-
总统卫队营在建筑外站岗
三楼设有总统办公室和高级职员办公室。它还设有一个由等候室组成的夹层区域,以及贵族室、总统办公室和高级顾问办公室之间的流通区。等候室装饰著塞尔吉奥·罗德里格斯和奥斯卡·尼迈耶的家具,以及埃米利亚诺·迪·卡瓦尔坎蒂、菲尔米诺·萨尔达尼亚、弗兰斯·克拉杰伯格、杰拉尔多·德巴罗斯和弗兰克·谢弗的画作。由布鲁诺·乔治创作的《O Flautistas》青铜雕塑也装饰在该楼层。
总统办公室由三个独立的环境组成:办公室、会议室和客房。装饰著1940 年代至 60 年代的现代主义巴西家具,以及来自卡特泰宫的银器。这个房间展示贾尼拉·达·莫塔·席尔瓦的两幅大型画作:《Colhendo Bananas》和《Praia do Nordeste》。会议室则用于总统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私人会议。客房则用于总统与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之间的正式会谈。
四楼
编辑四楼包含一个大型休息区和高级政府官员的办公室,包括参谋长和机构安全内阁主任的办公室。休息区是在2010年修复期间创建的,装饰1960年代的现代主义巴西家具。休息室的展示品包括阿尔贝托·尼古拉(Alberto Nicola)的挂毯、布鲁诺·乔治的蒂拉登特斯半身像草稿;和由 乔瓦尼·奥皮多(Giovanni Oppido)设计的《Cena Indígena》。通往休息室的侧墙上还可以看到由阿多斯·布林康制作的两块大面板。
开放
编辑普拉纳托宫每周日上午9:30至下午 2 点向公众开放。导览时间为20分钟。在一周内,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大楼。通常会客者很难见到总统,因为他们经常被护送从北门进入宫殿或乘坐直升机抵达。宫殿前的坡道仅在特殊仪式期间使用,例如总统就职典礼和外国国家元首的国事访问。
该建筑现由巴西军队的总统卫队营和第一卫队骑兵团(“独立龙骑兵”)保护。这两个单位每六个月轮换一次守卫哨兵职责,并举行卫兵交接仪式以纪念轮换。
图片
编辑-
鸟瞰普拉纳托宫
-
普拉纳托宫与倒影池
-
普拉纳托宫的柱子
-
从三权广场遥望普拉纳托宫
-
普拉纳托宫前的《Os Candangos》雕塑
-
接待区
-
夜晚的普拉纳托宫
-
黄昏的普拉纳托宫
-
2020年的普拉纳托宫
参考文献
编辑- ^ Palácio do Planalto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3-01. Presidency of Brazil. Retrieved on 2009-07-19. (葡萄牙语).
- ^ Brasilia -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30 October 2020
- ^ Phillips, Tom (6 August 2020) Brazil's modernist palaces could soon be disfigured by anti-drone syste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Guardian. Retrieved 30 October 2020
- ^ Gabinete de Lula ganha vidro blindado na reforma do Palácio do Planalt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1.com. Retrieved on 2010-08-24. (葡萄牙语)
- ^ Custo da reforma do Planalto aumenta para R$ 103 milhões[永久失效链接] O Globo. Retrieved on 2009-07-19. (葡萄牙语)
- ^ A restauração do Palácio do Planalt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idency of Brazil. Retrieved on 2009-07-19. (葡萄牙语)
- ^ Lula começará a despachar no CCBB a partir de terça-feira[失效链接] Agência Brasil. Retrieved on 2009-07-19. (葡萄牙语)
- ^ Palácio do Planalt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idency of Brazil. Retrieved on 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