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推广普通话政策,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及各类培训班必须使用普通话作为唯一的教学语言(英语学科除外),目的是从小培养当地人的普通话水平,制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少家长都纷纷响应,在家中使用普通话与子女沟通,使儿女的普通话水平提高。

中国大陆 编辑

从推普运动开始,中国北方的学校开始改用普通话标准音来进行教学工作。改革开放后,南方城市亦逐渐改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学校教师需要经过普通话统一考核。

香港 编辑

近年香港有部分学校尝试以普通话(而非香港人母语粤语)教授中文科,旨在提升学生的普通话和整体语文水平,部分学校更连中国历史科也以普通话教授。

普教中在香港是有重大争议的政治议题,很多方言保护人士批评此做法无疑是在消灭方言,使用不是学生的母语教授中文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到教学效果,一些古代韵文用普通话念会不合平仄和不押韵,在香港就有些人以此理由反对以普通话教授中文科;支持人士则认为普通话教学能减少行文受粤语方言和语法等影响,让学生掌握好现代汉语,做到言文一致。

香港教育局香港电台于2004年制作用于小六生的《惊心动魄(粤普比较之二)》,及2006年用于小四生的《语文双女侠(口语和书面语)》在社会上引起争议,部分网民称有妖魔化粤语之嫌。其中《惊》片出现了“魔侠”一角,声言“要用粤语一统天下,最恨普通话了”。魔侠以广东话词汇攻击代表普通话的女侠“冷月”,但都被她以同义的普通话词汇一一击退。而《语》片则有“口语女侠”与“书面语女侠”的连场恶斗,书面一方成功说服口语一方接受广州话不能用于书面。据官方简介:“广州话口语不能用于书面的原因在于它不规范,不能达到与多数人沟通的目的。”教育局则回应称,有关教育电视短剧是10年前由前教育统筹局及香港电台联合制作,只是运用戏剧效果介绍广东话及普通话词汇对照的实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对无意抬高或贬低任何一种语言。局方并声言“一直重视推广两文三语,以保持香港的特色及竞争力”[1][2]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驚心動魄(粵普比較之二). 教育局教育电视. 2007-04-25 [201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2. ^ 教育電視妖魔化廣東話. 2015-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