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风俗画
朝鲜风俗画,又称韩国风俗画,是一种写实性描绘朝鲜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底层生活的绘画,在朝鲜绘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1。朝鲜风俗画兴起于17世纪,18世纪达到顶峰,主要代表性人物有尹斗绪、赵荣祏、金弘道、金得臣、申润福等[1]:252-258[2]。其中金弘道、申润福、金得臣三人并称朝鲜三大风俗画家[2]。
历史
编辑远古时期的石刻画是最早反映朝鲜半岛风俗的绘画作品,以韩国蔚山广域市蔚州郡彦阳邑大谷里的盘龟台岩刻画最具代表性[3]:8-12[1]:35-42,是韩国第285号国宝[4]。三国时期古墓中有关狩猎、摔跤、舞乐等壁画真实反映出当时朝鲜半岛社会的风俗与生活[1]:43-75。
朝鲜王朝早、中期的风俗画主要是描绘上流社会礼仪、宴会、出游等活动的士人风俗画。士人风俗画画工精细,多为大场面、人物众多的华丽宫廷绘画,代表性作品有《户曹郎官契会图》等[5]。17世纪,随着朝鲜实学的发展,真景山水画和平民风俗画等现实主义写实性绘画也开始兴起[1]:252-258[2]。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画家尹斗绪在朝鲜17世纪传统山水画风中描绘人物风俗画,开始了朝鲜传统山水画向风俗画的转变,被誉为朝鲜风俗画的开创人[1]:190-191。尹斗绪的画风得到其弟子、宗人、和后世画家的传承[1]:221。赵荣祏时期朝鲜风俗画做为一种画派在朝鲜画坛得以确立起来[1]:203-204。
18世纪,朝鲜风俗画的发展达到顶峰,出现了金弘道、金得臣、申润福等代表性风俗画画家。其中金弘道和申润福并称朝鲜风俗画的两座大山。这些画家的作品多以奴婢、农夫、手工业工匠、妓生等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主要代表性作品有金弘道的《檀园风俗图帖》、申润福的《蕙园风俗图》和金得臣的《兢斋传神画帖》等。[1]:318-322[2][6]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韩)郑炳模著; 金青龙、赵亮译. 《韩国风俗画》.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年. ISBN 978-7-100-11204-8.
- ^ 2.0 2.1 2.2 2.3 申英淑. 申润福与朝鲜王朝晚期风俗画.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2009年01期.
- ^ 吴焯. 《朝鲜半岛美术》.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ISBN 978-7-3001-1930-4.
- ^ 蔚山大谷里盘龟台岩刻画. 韩国旅游发展局. [2018-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7).
- ^ 朴春子. 朝鲜王朝风俗人物画的发展及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3年04期.
- ^ 金娟我. 从金弘道和申润福看18世纪末朝鲜半岛的风俗画. 《装饰》. 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