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宗
(重定向自李仁孝)
夏仁宗李仁孝(1124年—1193年10月16日),夏崇宗次子,母为汉人曹贵妃。仁宗皇帝为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长的中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三长的皇帝。
夏仁宗 | |||||||||||||
---|---|---|---|---|---|---|---|---|---|---|---|---|---|
统治 | 1139年7月1日-1193年10月16日(54年107天) | ||||||||||||
出生 | 1124年 | ||||||||||||
逝世 | 1193年10月16日(69岁) | ||||||||||||
安葬 | |||||||||||||
| |||||||||||||
政权 | 西夏 |
由于其兄李仁爱先于崇宗而死,故被立为太子。1139年7月1日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乾祐元年(1170年),得金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其分国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晚夏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结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与其父夏崇宗朝并称“崇仁之治”,这一时期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乾祐二十四年九月二十日(1193年10月16日)崩,年七十,谥圣德皇帝,庙号仁宗。
家庭
编辑后妃
编辑兄弟
编辑子女
编辑子
编辑- 桓宗 李纯祐
注释
编辑- ^ 城号是西夏独有的尊号称呼,至今仍然没有清楚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城号大概与谥号相当,疑是西夏人建立的谥诔制度以表彰皇帝业绩[1]
- ^ 西夏王陵七号陵出土的碑文残片上有西夏文“ ”,可翻译为“大白高国护城圣德至懿皇帝寿陵志铭”[2]。
- ^ 《辞海》(1999年版)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十一)宋、辽、金纪年表”称仁宗名字为“嵬名仁孝”。[3]
- ^ 根据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夏崇宗曾使用过“奉天显道(光)耀武宣文神谋睿制义去邪醇睦懿恭皇帝嵬名”、“天力治大孝智净广宣邪去忠入永平皇帝嵬名”作为尊号。另外,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赠给罗福成的《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十七卷首行也题有“天力大治智孝广净宣德尽忠永平皇帝嵬名御校”的字样。这些文献证实仁宗的姓为嵬名。[1]
参考
编辑- ^ 1.0 1.1 崔红芬,文志勇. 《西夏皇帝尊号考略》.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7年 [2011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1月17日).
- ^ 李范文《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ISBN 7-5004-2113-3)第90页
-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辭海(1999年版缩印本).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2546. ISBN 7532608395. OCLC 222462793.
仁宗(嵬名仁孝)
前任: 父崇宗李乾顺 |
中国西夏皇帝 1139-1193 |
继任: 子桓宗李纯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