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洲(1894年—1988年10月22日),原名李守瀛,字仙洲。山东长清县大马头村(今属齐河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李仙洲
出生1894年
 大清山东省长青县
逝世1988年10月22日(1988岁—10—22)(93—94岁)
 中国山东省济南
国籍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效命 中华民国
军种 中华民国陆军
服役年份-1947
军衔 中将
部队国军整编四十六师
国军第73军
参与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被俘)

早年 编辑

早年曾在济南武术传习所学习,后任小学教员。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1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一团排长。

东征北伐 编辑

1925年参加东征,升任七连连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四团一营营长。

1928年4月参加第二期北伐,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教导团团长,担任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北伐完成后,任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

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任第三师第九旅十三团团长,1931年任三师九旅旅长,参加进攻中共。后调任第二十一师副师长。

1934年,升任二十一师师长。1935年率部进入山西。1936年2月,率部参加阻截中国工农红军东征。

抗日战争 编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仙洲奉命开赴华北,增援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先后参加南口、忻口战役。在忻口战役中他被日军子弹击中,随后很快失去知觉,后医生称穿胸伤一般当时就没命,但是他的子弹应是在呼气时心脏和肺收缩时打穿的,因而只是皮肉伤,实属奇迹。

1937年8月以李仙洲第21师和高桂滋第84师合编为第17军,1938年升任第九十二军中将军长兼21师师长。

1939年秋,率部由湘北移防鄂西北的襄阳、随县等地。1941年春,移防皖北阜阳,在涡阳、蒙城、太和一线同日军作战。同时,所部还与皖北新四军彭雪枫部发生武装摩擦。

1942年2月,升任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九十二军军长和鲁西挺进总指挥。

1943年4月,率部进军山东,在鲁西、鲁南地区对日军作战。在李仙洲部队同日军作战时,鲁西及鲁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与李仙洲部队发生冲突。

抗日战争期间参与组建国立二十二中学,并任校长。参见: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中学

第二次国共内战 编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至济南任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1947年2月指挥整编四十六师和七十三军从明水、淄川进攻莱芜、新泰,准备南北夹击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发起莱芜战役,李仙洲所率七个师6.5万余人全部损失,李仙洲本人被俘,事后王耀武怒骂道:“就算六万头猪,也不会半天全被捉去。”[1]此后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教育,于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释放。

政协委员 编辑

此后,历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78年2月起任五、六、七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1983年12月,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顾问;后又被选为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1984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被推选为理事,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1988年10月22日在济南逝世,终年94岁。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六万国军"被围歼 老兵回忆"那一仗 为啥败得那么惨".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