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蕃(1892年—1938年5月14日),字子祺。湖南省嘉禾县人。他为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国民革命军高阶将领之一。

《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中的李必蕃烈士遗像

生平[1] 编辑

李必蕃初级教育便投入职业军人,先后就读长沙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军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毕业后返回湖南省进入湘军体系服役。

由于部分湘军向孙中山主导的广州国民政府输诚,改编为建国湘军,李必蕃先是担任建国湘军第二军第四旅团长,后升任旅参谋长。随后自湘军体系脱离,进入国民革命军系统。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担任中校兵学教官,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第二总队副总队长,后任第六期军校训练处上校处长。在国民政府结束北伐后,转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16团上校团长,之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3师67旅上校旅长(上层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湘军系统),参加了江西剿共战争与随后长征的追击部队,1934年因军长兼师长的李云杰患病,李必蕃升任23师代理师长。李云杰在1935年1月病死后,李必蕃晋升陆军少将全面接手23师,1936年1月扶正为23师师长,下辖67旅、68旅。民国26年4月2日晋陆军中将[2]。1937年抗战爆发后,23师从关中临潼西调至山东德州沿津埔铁路防守阻碍日军南下,为沧州战役

在河北防御被瓦解后,1938年4月,23师投入徐州会战,布署在山东省菏泽、郓城一带阻滞日军南下。1938年5月9日,日本帝国陆军攻击68旅守备的郓城,防御遭攻破后撤菏泽。5月14日,日军突破23师菏泽守备,李必蕃在作战中负伤,残余部队也撤退至菏泽王庄,后因伤势恶化,决意自杀殉国,得年46岁。

注释 编辑

  1. ^ 《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曾国杰编辑,战史丛刊第十二种,国防部史政局编,民国37年3月
  2. ^ 《国民政府公报》第2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