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1009年—1059年),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南城县)人,北宋思想家诗人

幼时聪颖好学。五岁”知声律、习字书“,十岁通诗文,十四岁丧父,其母“垦阅农事,夜治女功”[1],两次应试不中,遂以教书为业,创立“盱江书院”[2]皇祐二年(1050年),因范仲淹余靖推荐于朝[3],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嘉佑四年(1059年),权同管勾太学,不久归里,迁葬祖母。是年八月卒于家。因居南城盱江边,学者称盱江先生。著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功绩

编辑

一生著述宏富,生前自编《退居类稿》12卷,《皇祐续稿》8卷。其门生邓润甫为其辑有《后集》6卷。现存有《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先生全集》)37卷。1981年,中华书局整理、校点出版了《李觏集》,全集共37万字。

评价

编辑
  • 胡适的《记李觏的学说》称“李觏是北宋的一个大思想家”,“是王安石的先导”,“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在“新法一派人的眼里,确是一个前辈的大师。”

注释

编辑
  1. ^ 《先夫人墓志》
  2. ^ 新城县志》记载,风月亭“在城南五里赤溪,宋儒李觏读书之所。其自言曰‘朝朝风扫地,夜夜月为灯’。故以名亭”。
  3. ^ 《范仲淹荐李觏疏》:“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宋史·卷432》,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书目

编辑
  • 宋史》卷四三二
  • 《宋元学案补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