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达里
(重定向自杜蘭尼)
杜兰尼(普什图语:دراني,罗马化:Durrānī,发音:[durɑˈni]),原称阿卜达里(普什图语:ابدالي,罗马化:Abdālī),为阿富汗一个知名部族的名称,与吉尔吉人并称普什图人最重要的两个部族。原名阿卜达里的部族于1747年由艾哈迈德汗改名为杜兰尼。
概述
编辑杜兰尼部族在语系方面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目前主要流通的语言是普什图语杜兰尼方言,族群分布在阿富汗的西南,1975年统计约有170万人。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族人民主要从事农牧、工矿交通等行业,阿富汗战争开始后,部分成为战士。
组成
编辑杜兰尼部族主要由庞吉帕伊和奇拉喀这两个氏族组成,庞吉帕伊又分为巴拉克宰、波帕尔宰及阿查克宰(1750年,艾哈迈德汗(当时已成为艾哈迈德·沙赫·杜兰尼同意阿查克宰脱离杜兰尼,自成一个部族)等三个氏族。奇拉喀也分为努尔宰、伊沙克宰及阿利宰等三个氏族。
著名领袖
编辑艾哈迈德汗(Ahmad Khan Abdali 1724-1773):1747年,波斯王纳德沙(Nader Shah)被刺,结束了波斯人对阿富汗的二十年统治,纳德沙的阿富汗军团司令艾哈迈德汗·阿卜达里率领阿卜达里部落返回阿富汗,途中在坎大哈(Kandahar)举行的部族酋长会议,艾哈迈德汗被推选为沙赫(Shah),在其后的政治生涯中,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阿富汗民族国家,是“杜兰尼王朝”(The Durrani Dynasty1747-1818),艾哈迈德汗最终被多数阿富汗人定位为“巴巴”(国父)。
语义
编辑根据中国学者对“阿卜达里”名词的研究,有以下几种说法:
- 一、挡水者:“阿卜达里”在波斯语中,意思为 “挡水者”,传说在卡尔巴拉战役中,伊玛目想喝水时,替他们挡住幼发拉底河的人被称之为阿卜达里。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波斯语中“Abdal”的Ab指水,而dal有“挡住”的意思。
参见
编辑- 饱受战火蹂躏的“山国”-阿富汗简史(徐泓/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
- 《新疆历史与文化》2005年版
-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