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鼓楼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个景点,位于吴山东麓,中山中路中山南路望江路相交处,南接十五奎巷,北临大井巷。

历史

编辑

杭州鼓楼旧名朝天门,为五代吴越国国王钱氏拓筑杭州罗城时所建的城门之一,高十一仞(近二十米),兼有城防、报时和登高望远的功能。南宋,御街(今中山路)从其下过,为“前朝后市”的分水岭。一千年来,鼓楼由于兵祸火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先后毁建了7次。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更名为拱北楼赵孟𫖯题诗《杭州拱北楼·城上高楼接太霞》[1]。明代更名为来远楼镇海楼。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火灾烧毁,后由参政徐本改名为镇海楼。 浙闽总督胡宗宪为防御倭寇而重建镇海楼,嘉靖四十年(1561年)建成。徐渭撰写《镇海楼记》,高得旸题诗《拱北楼·天府东来第一州》,有“胥丘东起最高楼”句。

1970年,鼓楼因道路扩建而拆除。2001年,杭州市仿照明代鼓楼建筑形式,重建鼓楼,2002年10月,重建完成的鼓楼开放。

建筑

编辑

重建的鼓楼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与吴山西面的城隍阁遥相呼应。占地8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平方米,高19.47米,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木斗拱装饰,黑色亚光琉璃瓦屋面。展示巨幅东阳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鼓楼形胜图》。二楼安置一钟九鼓。檐下和城门洞上方分署“朝天门”“镇海楼”“鼓楼”额,以示鼓楼嬗变的历史[2]

参考

编辑
  1. ^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2. ^ 宋韵重点文化元素解码之“鼓楼”. 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