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栓孔菌
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亦称毛栓菌[1]、毛革盖菌[1][2]、多毛覆瓦菌[3]、粗毛栓菌[1][4]、硬毛栓菌[5][6]、毛多孔菌[7]、硬毛瓦菌[7]等,是栓孔菌属的一个种。常见于阔叶林枯木上,春季至秋季生长,全年可见。[8][1][2][3]广泛分布,在北温带地区尤其常见。[3]在中国全境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6][1]是常见的木材腐朽菌。[1]
毛栓孔菌 |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纲: |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
目: | 多孔菌目 Polyporales |
科: |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
属: | 栓菌属 Trametes |
种: | 毛栓孔菌 T. hirsuta
|
二名法 | |
Trametes hirsuta | |
异名 | |
Boletus hirsutus Wulfen (1791) |
命名
编辑种加词hirsuta是hirsutus的阴性形式,拉丁语中意为“毛发蓬松的、散乱的,不光滑的、粗糙的”[9],在植物学名中是“被粗硬毛的”之意。[10]即英语hirsute。
形态
编辑担子果,一年生,有时存活2年。单生或呈覆瓦状。无柄或平展至反卷,近革质到软木栓质,新鲜时韧革质,干后革质,无味。菌盖软木栓质,扁平,呈半圆形、扇形或贝壳形,有时圆形,长达4cm,宽10cm,高1cm。菌盖新鲜时乳白色,干后奶油色、浅棕黄色、灰色或灰褐色,被厚绒毛,有同心环带或环沟,边缘锐。中央部位绒毛较硬,常被藻类或苔藓染成绿色。孔口多角形,空面新鲜时乳白色,后期浅乳黄色至灰褐色。孢子无色,光滑,圆柱形。[1][2][3][6][11]
用途
编辑是木材腐朽菌,会生长在栎、胡桃、赤杨、女贞、桦、杨、柳、槭、榆、樟、李等阔叶树的树干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亦时常见于香菇、银耳、木耳栽培段木上,影响其产量。[12][2][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高国平; 周强; 张云江. 野生大型菌物原色图鉴.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11: 487. ISBN 978-7-5591-1383-2.
- ^ 2.0 2.1 2.2 2.3 内蒙古赛罕乌拉大型菌物图鉴. 赤峰: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5: 79. ISBN 978-7-5380-3087-7.
- ^ 3.0 3.1 3.2 3.3 3.4 托马斯·莱瑟斯; 郝艳佳 译. DK蘑菇大百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4: 307. ISBN 978-7-5710-0440-8.
- ^ 另有Trametes gallica也被称作粗毛栓菌
- ^ 另有Funalia trogii(原名Trametes trogii)也被称作硬毛栓菌。
- ^ 6.0 6.1 6.2 6.3 刁治民; 刘禹宏; 田玉华. 青海药用蕈菌.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4.10: 94–95. ISBN 7-225-00906-0.
- ^ 7.0 7.1 7.2 章荷生. 东北防护林带大型真菌图志.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05: 141. ISBN 7-5381-1389-4.
- ^ Phillips, Roger (2006), Mushrooms. Pub. McMilan, ISBN 0-330-44237-6. P. 317.
- ^ 谢大任. 拉丁语汉语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 259.
- ^ 丁广奇; 王学文. 植物学名解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102.
- ^ 徐粹新.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4.05: 113. ISBN 7-81041-046-6.
- ^ 刘波; 刘茵华,范黎,常明昌,王立忠,史振学. 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 太原: 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1.04: 93–94. ISBN 7-5377-0378-7.
- ^ 翁梁. 药用真菌.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12: 175. ISBN 978-7-5184-2740-6.
- ^ Sutton, Peter; Whittall, John. Practical Methods for Biocatalysis and Biotransformations 2. Chichester, West Sussex: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2: 200–202. ISBN 978111999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