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乐派

(重定向自民族主義音樂

国民乐派,又称民族乐派,是古典音乐领域以音乐民族主义英语Musical Nationalism为主旨所进行创作的一个分支,经常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或“现代音乐”的分支,但在作曲家和作品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共同的风格。大致来说,在古典音乐的曲式中,使用了本国的民间音乐旋律和特别的乐器,并通常宣扬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者,就会被归类为此派。国民乐派主要在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中活跃。

历史

编辑

一般认为十九世纪中前期,西方音乐的传统心脏的德语意大利地区以外的欧洲和美洲国家,作曲家需要属于本地的音声。反之德语或义语的作曲家即使用民间音乐素材,仍然只是会被认为浪漫主义音乐,如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原型虽然来自民间,却被当时的维也纳视为国际性的艺术。

国民乐派起源众说纷纭,较流行有两说。一是十九世纪俄国作曲家格林卡的《爱国歌》,另一说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成立国家音乐社团组织,两人分别影响了本国的作曲家组织,交流了其对民间音乐的资料和心得,以及对于教育本国的音乐界作出重大的贡献。

其他尚有肖邦弗朗兹·李斯特之说,因为是他们首先采用故乡的民间音乐素材,但他们并未有组织本地作曲家活动,也没有系统地使用和搜集民间音乐元素。

在十九世纪后期其他欧洲国家也产生了自己国民乐派作曲家和作品,如英国的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捷克的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还有一些作曲家为自己尚末被认可为国家的故乡,创作鼓吹独立的作品,如芬兰的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挪威的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等。

而美洲的作曲家也开始活跃起来,如美国的约翰·菲利普·苏萨的进行曲《星条旗永不落》,而同期斯蒂芬·福斯特更有开创流行音乐的先河。

到二十世纪初巴西的海托尔·维拉-罗伯斯,匈牙利的柯达伊,美国的查尔斯·艾夫斯等,新国民乐派作曲家开始向现代音乐的过渡。

到二十世纪中后期起,因为流行音乐的兴起,也少有未被古典音乐使用的民歌,所以在欧美国民乐派渐趋于沈寂,但在古典乐传统地区外的亚洲,却有新型的国民乐派作品面世,如中国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何占豪陈钢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代表了欧美以外的民族主义兴起。

二十一世纪初,虽然因为再很少未独立的殖民地国际主义盛行,政界不再需要常以音乐推广爱国思想,但国民乐派音乐并未因此而丧失了其地位,反而把这种音乐从政治服务中解放过来,受到本来创作国家外的欢迎。

参看

编辑

参考书籍

编辑
  • 《音乐百科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