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楞伽提婆印地语शार्ङ्गदेव罗马化:Śārṅga-dēva乌尔都语شرنگدوفا‎‎;1175年—1247年),英语转写作Sharngadeva[1] ,是印度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曾任宫廷乐师。他的论著有《乐艺渊海》,共七卷,分述乐音、调式、曲体与作曲、歌唱法、节拍与节奏、乐器与器乐、舞蹈与表演,是印度婆罗多牟尼戏剧论英语Natya Shastra》(即《舞乐论英语Natya Shastra》)以后印度第一部最重要的音乐论著。现今南印度音乐的调式体系仍以此书阐述的基本调式(相当于c d d f g a a c )为基础[2][3]

生平

编辑

沙楞伽提婆出生于古印度喀什米尔,公元1120年家族迁往南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公元1210年-1247年,在当地的雅达瓦王朝(英语:Yadava dynasty)统治者辛伽约执政期间担任宫廷乐师,并创作《乐艺渊海》,对后代音乐影响甚深[4][5]

著作

编辑

公元1210年-1242年沙楞伽提婆创作《乐艺渊海》(Sangita Ratnakar),被认为是印度婆罗多牟尼的《戏剧论英语Natya Shastra》之后最重要的音乐著作。

《乐艺渊海》全书共七卷:

  • 卷一:乐音:讲述一般音乐理论。
  • 卷二:调式:记录了当时使用的264种“拉格”并把它们与古代音阶进行分析对比。
  • 卷三:曲体与作曲的问题。
  • 卷四:歌曲演唱方法。
  • 卷五:节拍节奏:讲述节拍和节奏问题,并列举了120种“塔拉”(节奏型)。
  • 卷六:乐器和各种器乐曲
  • 卷七:舞蹈表演:讲述有关舞蹈和戏剧的创作、表演等。

目前,南北印度的音乐学者都把《乐艺渊海》作为各自音乐体系的基础理论[6][7]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Ananda La. 《Theatres of India: A Concise Companion》. 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12-24 [2019-03-30]. ISBN 9780195699173. 
  2. ^ 吴宝华. 《藝術大辭海》. 台湾: 华视出版社. 1984-06. 
  3. ^ 邵洛羊. 《中國美術大辭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12-01. ISBN 7532610985. 
  4. ^ N. Ramanathan. Musical forms in Sangītaratnākara. Sampradāya. 1999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6). 
  5. ^ Śārṅgadeva; R. K. Shringy (Translator). Sangitaratnakara of Sarngadeva, Volume 2. Munshiram Manoharlal. 2007. ISBN 9788121504669. 
  6. ^ Rebecca Rischin; 沈台训 译. 《For the End of Time: the Story of the Messiaen Quartet》. 台湾: 启明出版. 2018-10-01. ISBN 9789869653237.  |year=|date=不匹配 (帮助);
  7. ^ 吴德朗. 《充滿靈性的活化石 印度音樂生生不息》. 新丝路月刊. 2009年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