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带(Littoral zone)是指靠近海洋湖泊河流岸边地区。[1]沿海生态学中,它包括潮间带,范围从偶然被水淹没的高潮线区域到常被水淹没的前海区域。这些术语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但地理学上的沿岸带不仅限于岸边,还包括大陆架上的所有浅水区。

描述

编辑

对“沿岸带”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其范围和分类方法在不同场景下也有差异。对于湖泊,沿岸带指近岸区,光能可以渗透到湖底足以让光合作用发生的水域。[1]

沿岸带由于临近水体,在水体侵蚀下形成独特的地形和生态特征,如河口。沿海带内由沿岸水流引起的地质运动称为“沿岸流”。在生物学上,丰富的水源使植物和动物种类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此外,水蒸发导致的额外湿度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微气候,支持特殊的生物种群繁衍。

在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

编辑
 
海洋的沿岸带是指靠近岸边并延伸到大陆架边缘的水域。
 
沙滩的潮间带也属于沿岸带的一部分。
 
河口也属于沿岸带内。

海洋学海洋生物学中,沿岸带从海岸线延伸到大陆架边缘,其中包括沙滩和河口的潮间带。沿岸带从高潮线开始,一直延伸到大陆架边缘。这些次级区域分别为超潮间带区、真潮间带区和副潮间带区。

沿岸带的栖息地

编辑

沿岸带可以向许多脊椎动物(比如哺乳动物、水鸟、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等)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生活在远洋带的生物也高度依赖潮间带的资源。[2]尤其是在湖泊中,沿岸带的氧含量高,结构复杂,可以向许多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这些因素使昆虫多样性高,营养关系错综复杂。[2]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

编辑
 
湖泊的三个主要区域是沿岸带、开放水域(也称为透光带),以及深水区(也称为无光带)。

至于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湖泊主要分为三个区域:沿岸带、开阔水域(也称透光区)和深水区(也称无光区)。在淡水环境中,沿岸带是重要的近岸栖息地,光合作用有效辐射能射到达湖底。有时人们根据固定水深(如15英尺以下)来定义沿岸带从范围,这在绘制水深图或无光渗透测量时很有用。据估计沿岸带占地球总湖泊面积的78%。[1]

湖泊的沿岸带有时定义更为具体的。例如,明尼苏达州自然资源部将沿岸带定义为湖泊中水深小于15英尺的区域。[3]这个根据固定水深来定义,虽不一定能精确反映生态分区,但由于在绘制水深图和缺乏光渗透测量时使用方便,因此有时被采用。[1]

词源

编辑

“沿岸”的英文“littoral”来自拉丁语litus, litoris,意指“岸边”。双t拼写是中世纪晚期的创新,有时会看到更古典的拼写litoral。[4]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Seekell, D.; Cael, B.; Norman, S.; Byström, P. Patterns and variation of littoral habitat size among lake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1, 48 (20): e2021GL095046. Bibcode:2021GeoRL..4895046S. ISSN 1944-8007. S2CID 244253181. doi:10.1029/2021GL095046  (英语). 
  2. ^ 2.0 2.1 Littoral Zone - an overview | ScienceDirect Topics. www.sciencedirect.com. [2021-04-06]. 
  3. ^ Fisheries lake surveys.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4. ^ littoral. 牛津英语词典 (第三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09 (英语).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