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三邑

(重定向自泉惠南三邑

泉州三邑,指明清时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又称晋邑、晋水,含县治刺桐城即今泉州市鲤城区,以及泉安乡即今晋江市安海镇)、南安(又称南邑、武荣,治今南安市丰州镇)、惠安(又称惠邑、螺阳,治今惠安县螺城镇)三。三县故地绝大多数位于今日泉州市境内,含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等地,而南北边缘的少数村庄因1949年后行政区划调整而分别划属厦门市翔安区莆田市仙游县。一般台湾所称之三邑,即指晋南惠三邑

泉州三邑
汉字 三邑
白话字 Sam-ip
台语罗马字Sam-ip

台湾清治时期中国大陆迁台的汉族闽南移民,以泉州府居民占大多数,其中以三邑最多(但惠安较少)。1926年台湾总督府官房调查课调查全台汉人族群,并于两年后出版《台湾在籍汉民族乡贯别调查》,调查结果台湾当时有18.2%的人口来自三邑,占泉州裔的40.75%,台南最多三邑人口,彰化其次;该调查也显示出各地三邑人在漳泉两府移民后裔当中的比例:全台平均为22.88%,新竹高于5成,彰化云林高于3成,台南屏东约3成,而台北苗栗台中嘉义高雄仅高于2成,基隆约1成,在同安裔极多的澎湖与漳州裔极多的宜兰桃园南投皆不足1成,新北在大量同安裔、安溪裔、漳州裔的影响下也不足1成。

姓氏方面,有陈、蔡、吴、王、黄、许、林、张、李、洪、谢、郑、曾、苏、施、杨、颜、周、郭、庄、邱、柯、刘、叶、姚、吕、萧、傅、尤、侯、戴、孙、赵、翁、高、卢、何、沈、徐、朱、赖、梁、卓、蓝、胡、方、连、余、薛、江、马、石、辜、留、邓、龚、粘、褚、巫、骆、白、廖、宋、魏、邵、蒋、纪、詹、阮、温、童、丁、伍、韦、雷、康、彭、罗、锺、柳、范、金、任、潘、杜、唐、董、曹、倪、田、程、佘、万、车、汤、涂、甘、袁、鄞、穆、世、钱、汪、钟、章、花、阙、姜、辛、出、欧阳、诸葛等112姓三邑人渡台开发,晋江最多、南安次之、惠安最少。

台北,三邑移民以艋舺龙山寺为中心,颇得商业利益。也为了利益,参与、引发了许多历史重要事件,如驱逐势力范围内的同安人之顶下郊拼等。艋舺青山王庙则是艋舺的“庄头大庙”,每年举办“艋舺大拜拜”。

台南的三邑移民则不似台湾中北部等地三邑人和漳州人发生冲突,台南府城内除了大量晋江裔,也存在着众多漳州裔家族,尤以龙溪县移民为最主要之漳州裔。府城外的三邑人定居点周围也经常杂有非三邑人,混合程度较台湾中北部来得高。此外,台南也拥有最多姓氏的三邑裔,陈、蔡、吴、王、黄、许、林、张、李、洪、谢、郑、曾、苏、施、杨、颜、周、郭、庄、邱、柯、刘、叶、姚、吕、萧、傅、尤、侯、戴、孙、赵、翁、高、卢、何、沈、徐、朱、赖、梁、胡、方、连、余、薛、江、马、石、邓、龚、褚、白、廖、魏、邵、蒋、纪、詹、阮、丁、伍、韦、雷、康、罗、锺、范、金、任、潘、杜、董、曹、倪、田、程、佘、万、车、汤、涂、甘、袁、汪、欧阳、诸葛,达88姓,略多于彰化

通常来说,泉州三邑的建筑宗教,以及居家生活习惯影响台湾甚钜,比方庙宇建筑、台湾丧葬习俗、台湾闽南语腔调等。除了艋舺龙山寺,台湾各地的龙山寺如淡水龙山寺林口龙山寺(今林口竹林寺)、大溪龙山寺鹿港龙山寺台南龙山寺凤山龙山寺等,都是三邑人的信仰中心。

除了晋南惠三邑之外,现今泉州山区又有安永德三邑:即安溪永春德化之合称。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