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渊鉴类函
《御定渊鉴类函》通称《渊鉴类函》,由张英、王士禛、王掞[1]等人所编撰的类书,凡四百五十卷。康熙四十年进表,并录有其他参与者如蔡升元等138名职名表。
历史沿革
编辑类函是类书之别名,如明代俞安期编《唐类函》。[2]《渊鉴类函》即以《唐类函》为蓝本[3]。体例上又综合《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潜确类书》、《天中记》、《事词类奇》、《山堂肆考》等17部类书。又征引二十一史、子部、集部和杂书中的材料。并加“原”、“增”字以示区别,亦即凡《唐类函》原有之文字,在前面夹注“原”字;新增续补的引证部分则注以“增”字。《唐类函》一书只选唐以前的典故而不及唐代之后,[4]《渊鉴类函》则博采初唐至明嘉靖年间止。《初学记》有引文重复的困扰,《渊鉴类函》则透过按语的方式消弭重复。《渊鉴类函》几与《古今图书集成》同时编修,但前者名气明显远不如后者,流传亦不广。四库馆臣对《渊鉴类函》高度评价:“盖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
内容编排
编辑《渊鉴类函》有45部,内容有天部、岁时部、地部、帝王部、后妃部、储宫部、帝戚部、设官部、封爵部、政术部、礼仪部、乐部、文学部、武功部、边塞部、人部、释教部、道部、灵异部、方术部、巧艺部、京邑部、州郡部、居处部、产业部、火部、珍宝部、布帛部、仪饰部、服饰部、器物部、舟部、食物部、五谷部、药部、菜蔬部、果部、花部、草部、木部、鸟部、兽部、鳞介部、虫部等。部以下再分子目,共计2,536个子目。目下分为5栏编排,即(一)释名、总论、沿革、缘起;(二)典故;(三)对偶;(四)摘句;(五)诗文。
版本
编辑《渊鉴类函》卷数不及《太平御览》二分之一,但由于每卷篇幅大增,实际字数则远胜之。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内府刻本;清古香斋巾箱本;清光绪九年(1883年)点石斋影印原本;清上海同文书局影印本;民56年(1967年)台北新兴书局影印本。
参与编纂人员
编辑- 总裁:张英、王士禛、王掞、张榕端
- 分纂:徐秉义、李录予、孙岳颁、胡会恩、吴涵、许汝霖、顾祖荣、王九龄、曹鉴伦、陈论、张廷瓒、史夔、沈朝初、彭会淇、陈元龙、徐元正、张廷枢、杨大鹤、张豫章、汪灏、彭宁求、王之枢、宋大业、陆肯堂、张希良、胡作梅、许嗣隆、方韩、沈辰垣、李孚青、刘坤、宋敏求、张明先、查嗣韩、查昇、凌绍雯、汤右曾、彭始抟、戴有祺、吴昺、张瑗、杨中讷、王奕清、胡任舆、顾悦履
- 校勘官:蔡升元、杨瑄、查昇、陈壮履、励廷仪、钱名世、汪士𬭎、蒋廷锡、张廷玉、汪灏、查慎行、陈邦彦、贾国维、赵熊诏、王图炳
- 校录官:沈涵、潘宗洛、年羹尧、梅之珩、熊苇、潘应宾、张复、黄龙眉、胡润、张德桂、邹士璁、周起渭、黄叔琳、汪漋、许贺来、高其倬、戴绂、陈璋、宋如辰、蔡珽、姚士藟、吴垣、余正健、潘从律、王景曾、李凤翥、徐日晅、郑际泰、郑崑瑛、宋衡、孙勷、史申义、王懿、吴世焘、张曾庆、周道新、张大有、陈允恭、管灏、王式丹、张逸少、杨颙、岳度、丛澍、陈恂、陈至言、朱启昆、王诰、孔尚先、李绍周、李林、李周望、严宗溥、杨尤奇、方辰、查嗣瑮、史贻直、刘师恕、季愈、蒋肇、廖赓谟、薄有德、陈世倌、刘岩、俞梅、杨万里、赵申季
- 收掌官:吴科、王宏佐、罗复晋、吴世祯
注释
编辑参阅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御定渊鉴类函目录卷一~目录卷四 第7页 (图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本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唐类函 200巻[2]
- 日本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渊鉴类函 450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