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淵鑑類函

御定淵鑑類函》通稱《淵鑑類函》,由張英王士禛王掞[1]等人所編撰的類書,凡四百五十卷。康熙四十年進表,並錄有其他參與者如蔡升元等138名職名表。

歷史沿革

編輯

類函是類書之別名,如明代俞安期編《唐類函》。[2]《淵鑑類函》即以《唐類函》為藍本[3]。體例上又綜合《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潛確類書》、《天中記》、《事詞類奇》、《山堂肆考》等17部類書。又徵引二十一史子部集部和雜書中的材料。並加「原」、「增」字以示區別,亦即凡《唐類函》原有之文字,在前面夾註「原」字;新增續補的引證部分則註以「增」字。《唐類函》一書只選唐以前的典故而不及唐代之後,[4]《淵鑑類函》則博採初唐嘉靖年間止。《初學記》有引文重複的困擾,《淵鑑類函》則透過按語的方式消弭重複。《淵鑑類函》幾與《古今圖書集成》同時編修,但前者名氣明顯遠不如後者,流傳亦不廣。四庫館臣對《淵鑑類函》高度評價:「蓋自有類書以來,如百川之歸巨海,九金之萃鴻鈞矣。與《佩文韻府》、《駢字類編》皆亙古所無之巨製,不數宋之四大書也」。

內容編排

編輯

《淵鑑類函》有45部,內容有天部、歲時部、地部、帝王部、后妃部、儲宮部、帝戚部、設官部、封爵部、政術部、禮儀部、樂部、文學部、武功部、邊塞部、人部、釋教部、道部、靈異部、方術部、巧藝部、京邑部、州郡部、居處部、產業部、火部、珍寶部、布帛部、儀飾部、服飾部、器物部、舟部、食物部、五穀部、藥部、菜蔬部、果部、花部、草部、木部、鳥部、獸部、鱗介部、虫部等。部以下再分子目,共計2,536個子目。目下分為5欄編排,即(一)釋名、總論、沿革、緣起;(二)典故;(三)對偶;(四)摘句;(五)詩文。

版本

編輯

《淵鑑類函》卷數不及《太平御覽》二分之一,但由於每卷篇幅大增,實際字數則遠勝之。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內府刻本;清古香齋巾箱本;清光緒九年(1883年)點石齋影印原本;清上海同文書局影印本;民56年(1967年)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

參與編纂人員

編輯
  • 總裁:張英王士禛王掞張榕端
  • 分纂:徐秉義、李錄予、孫岳頒、胡會恩、吳涵、許汝霖、顧祖榮、王九齡、曹鑑倫、陳論、張廷瓚、史夔、沈朝初、彭會淇、陳元龍、徐元正、張廷樞、楊大鶴、張豫章、汪灝、彭寧求、王之樞、宋大業、陸肯堂、張希良、胡作梅、許嗣隆、方韓、沈辰垣、李孚青、劉坤、宋敏求、張明先、查嗣韓、查昇、凌紹雯、湯右曾、彭始摶、戴有祺、吳昺、張瑗、楊中訥、王奕清、胡任輿、顧悅履
  • 校勘官:蔡升元、楊瑄、查昇、陳壯履、勵廷儀、錢名世、汪士鋐、蔣廷錫、張廷玉、汪灝、查慎行、陳邦彥、賈國維、趙熊詔、王圖炳
  • 校錄官:沈涵、潘宗洛、年羹堯、梅之珩、熊葦、潘應賓、張復、黃龍眉、胡潤、張德桂、鄒士璁、周起渭、黃叔琳、汪漋、許賀來、高其倬、戴紱、陳璋、宋如辰、蔡珽、姚士藟、吳垣、余正健、潘從律、王景曾、李鳳翥、徐日晅、鄭際泰、鄭崑瑛、宋衡、孫勷、史申義、王懿、吳世燾、張曾慶、周道新、張大有、陳允恭、管灝、王式丹、張逸少、楊顒、岳度、叢澍、陳恂、陳至言、朱啟昆、王誥、孔尚先、李紹周、李林、李周望、嚴宗溥、楊尤奇、方辰、查嗣瑮、史貽直、劉師恕、季愈、蔣肇、廖賡謨、薄有德、陳世倌、劉巗、俞梅、楊萬里、趙申季
  • 收掌官:吳科、王宏佐、羅復晉、吳世禎

註釋

編輯
  1. ^ 御定淵鑑類函目錄卷一~目錄卷四 第7頁 (圖書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萬曆野獲編·著述·類雋類函》:「吳中俞山人羨長名安期者,復集唐人類書刻之,名《類函》。」
  3. ^ 聖祖敕謂:「類書從無善本,惟《唐類函》略稱贍備,宣推其體例,漱潤增華。」
  4. ^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三六《御定淵鑑類函》提要:「明李夢陽倡復古之說,遂戒學者無讀唐以後書……安期編次類書,以唐以前為斷,蓋明之季年,猶多持七子之餘論也。」

參閲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