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血财产

1940年荷属东印度(今印尼)电影

溢血财产[1]印尼语Harta BerdarahIPA读音:/harˈta bərˈdarah/荷兰语Bloedgeld)是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友联影业于1940年底推出的一部黑白动作片。这部电影由拉登·阿里芬和R·胡(R Hu)执导,沙伦担任编剧,由宗德尔(Zonder)和苏拉斯特里(Soelastri)主演。故事讲述一个年轻男子成功说服一个吝啬的哈吉慷慨解囊,投身公益,并与他的女儿结为夫妻。

溢血财产
Harta Berdarah
電影廣告
基本资料
导演
编剧沙伦
剧本沙伦
主演
  • 宗德尔
  • 苏拉斯特里
配乐甜爪哇英语Lief Java乐团
摄影K·H·戚
制片商友联影业
产地 荷属东印度
语言印尼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40年10月 (1940-10)(荷属东印度)

《溢血财产》在开斋节假期上映,宣传广告形容这是一部“场面壮观的印度尼西亚动作猛片”。宗德尔本身是马来武术好手,苏拉斯特里也是一个著名的格朗章英语Keroncong歌手,他们都在电影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本片获得外界的好评,报章上的评论也赞赏了演员的演技。本片至少上映到1944年,但如今很可能和同期制作的东印度群岛电影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剧情 编辑

马占(Mardjan,乌江饰)受地主哈吉·杜拉赫曼(Hadji Doerachman,穆萨饰)的委托,向苏卡沙里(Soekasari)村村民追讨佃租英语Socage,要是他们交不起租,就强行把他们赶走。虽然杜拉赫曼知道马占的所作所为,他的女儿阿蒂卡(Atikah,苏拉斯特里饰)也劝他出面制止,但是他始终无动于衷。

之后,马占和手下人把阿斯玛迪(Asmadi)、他妻子芝芝(Tjitjih),还有他患病的母亲赶走,途中遇到阿斯玛迪的反抗,于是马占便出手打他,然后把他禁锢。与此同时,年轻男子拉赫玛特(Rachmat,宗德尔饰)到苏卡沙里村探望姑母。听到马占怎样驱赶村民之后,他在杜拉赫曼的家里找到马占和手下,想制止他们的行为,并与他们发生打斗,结果拉赫玛特不费吹灰之力,把他们一一打倒,马占他们也不得不按照他的意思,把阿斯玛迪放走。拉赫玛特回到姑母家,阿斯玛迪也回来了,却发现母亲被赶走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他发誓要为母亲报仇。

一天,拉赫玛特听到一声尖叫,原来阿蒂卡看到了一条蛇,大受惊吓,当场昏倒。拉赫玛特把她救了回来,虽然他假装这样做只是为了接近她父亲,但是阿蒂卡恢复意识之后,还是感谢了他。之后,他们开始投身社会工作,也爱上了彼此。但是,杜拉赫曼不同意他们交往,也不愿意出资协助他们的工作,阿蒂卡只好拿出积蓄,变卖亡母的珠宝,为农村建设筹募经费。后来,马占听到他们坐在一起唱情歌之后,便慌慌忙忙地来到杜拉赫曼的寓所,声称拉赫玛特接近杜拉赫曼,只是为了侵吞他的家产,还说要把阿蒂卡娶回来。他也要求准备离开的杜拉赫曼在一封信上盖印。目不识丁的杜拉赫曼不但相信了他,还一一答应他的要求。

杜拉赫曼和马占筹备婚礼,同时不让阿蒂卡出门。拉赫玛特一听到马占要娶阿蒂卡回来,就来到杜拉赫曼的府上,打败马占和他的手下,然后带杜拉赫曼参观他和阿蒂卡帮忙建设的农村。杜拉赫曼一方面见识了农村的建设进展,另一方面又发现那边的村民很尊重他,而不是畏惧他,因为这村子就是以他的名义捐建的。现在他意识到,自己以前只顾赚钱的态度不是幸福的钥匙,还不如慷慨解囊,支援公益事业。

接着,两人在阿斯玛迪的陪伴下,回到杜拉赫曼的寓所,却发现马占和手下人优哉游哉的在他家的门前坐了下来。杜拉赫曼向马占搭话,这才发现之前马占让他盖印,才是为了霸占他的家产。听罢,拉赫玛特和阿斯玛迪怒不可遏,于是拉赫玛特和马占打起来,阿斯玛迪也和马占的手下人大打出手,激起了一场漫长的刀战英语knife fight。结果,马占的脚卡在路轨上,被火车撞死。现在财富再一次回到了杜拉赫曼的手上,他很是高兴,便把那封信撕毁。最后他还准许阿蒂卡和拉赫玛特结婚。[a]

制作 编辑

 
宗德尔精通武术,在本片中饰演拉赫玛特一角;上图显示的是拉赫玛特和马占的手下打斗的情景。

友联影业华裔商人翁福林和蔡马俊在1940年成立的制片厂,并于同年推出第一部作品《微笑的面具》,结果大获成功。之后该片的导演杨安然(Jo An Djan)离巢,转投大众电影(Populair's Film),而R·胡、拉登·阿里芬沙伦则加盟友联[3],并在《溢血财产》的制作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这部电影由胡和阿里芬执导,是他们首部执导作品,编剧一职则由沙伦担任,他以前曾为其他公司撰写卖座电影《月光曲》(1937年)和《法蒂玛》(1938年)的剧本[4][5]。阿里芬认为,友联聘请他们,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抱负:吸引受过教育的土著英语Native Indonesians观众观看他们制作的电影[6]

《溢血财产》由宗德尔和苏拉斯特里主演,其他演员还包括穆萨(Moesa)、乌江(Oedjang)、乌斯曼(Oesman)、哈仑(Haroen)、阿卜杜拉(Abdullah)和R·S·法蒂玛(RS Fatimah[7],当中不少演员(例如苏拉斯特里和法蒂玛)参演过《微笑的面具》[8],而刚加入友联的穆萨以前也为其他公司拍过电影[9]。宗德尔精通马来武术,这是他第一次参演电影;苏拉斯特里的艺名是“宁小姐”(Miss Ning),是一位著名的格朗章英语Keroncong歌手。他们都在电影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雨果·仲马(Hugo Dumas)的甜爪哇英语Lief Java乐团负责为电影配乐[4][10][11],K·H·戚(KH Tjit)则负责拍摄本片[7]

发行与反响 编辑

《溢血财产》在1940年10月底开斋节假期期间上画[11]。报章有时用荷兰文片名“Bloedgeld”称呼这部电影,广告则标榜这是一部“场面壮观的印度尼西亚动作猛片[b][11][12]。”后来总部位于日惹的考尔夫-比宁出版社(Kolff-Buning)把这部电影改编为小说,予以出版发行,同时把本片好几幅剧照保存下来[13]

本片获得外界的好评。《东印度报英语De Indische Courant》一篇匿名影评指出,这部电影虽然简单,但是对白有力,而且不失幽默,是一部好电影[11]。另一篇在《泗水商报》刊登的影评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表示在以前的本地电影英语list of films of the Dutch East Indies中,总是能够看到“一群形象呆板,动作生硬,口齿不清的人物角色[c]”,但是这部电影并非如此,而是一部“无论是印尼人,还是欧洲人”都会欣赏的电影[d][14]

后续 编辑

《溢血财产》面世后,友联影业又制作了五部电影[15],其中四部是胡或者阿里芬执导的作品[16]。沙伦则为其中三部电影撰写剧本,他在1941年完成《女人与斗士》的剧本之后转投星辰影业[17]。多名参演本片的演员之后也继续为友联效力;友联下一部作品《用性命偿还》在1941年上映,宗德尔和苏拉斯特里也参与演出[18]。友联最终在1942年3月日军入侵荷属东印度之后结业[19]

《溢血财产》至少放映到了1944年7月[20],但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荷属东印度的电影胶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制成,1952年印尼国家电影制片厂英语Produksi Film Negara的仓库失火,大部分物品毁于一旦,后来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所有存放老电影的硝化纤维胶片都被销毁[21]。因此,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推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22]。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来。印尼电影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英语Misbach Yusa Biran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英语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23]

备注 编辑

  1. ^ 故事大纲根据考尔夫-比宁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电影改编小说改写而成,演员表则从《全景》(Panorama)周报的报导得出[2]
  2. ^ 原文:“… prachtige Indonesische film-schlager.
  3. ^ 原文:“… een groepje stijf bij elkaar geposeerde personen met houtige bewegingen eenige ongearticuleerde klanken werden uitgestooten …
  4. ^ 原文:“… waarvan men kan genteten, Indonesier of European.

脚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Bajar dengan Djiw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5)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Film di Masa Kolonial. Indonesia dalam Arus Sejarah: Masa Pergerakan Kebangsaan V. Kementerian Pendidikan and Kebudayaan. 2012: 268–93. ISBN 978-979-9226-97-6 (印度尼西亚语). 
  • City: Harta Berdarah.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1940-11-01: 8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3) (荷兰语). 
  • Filmnieuws: City: 'Bloedgeld'. De Indische Courant (Batavia). 1940-11-01: 2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3) (荷兰语). 
  • Harta Berdarah. Panorama 14 (43) (Jakarta). 1940-11-02: n.p (印度尼西亚语). (原文藏于印尼电影资料馆)
  • Harta Ber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5) (印度尼西亚语).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ISBN 978-0-8248-1367-3. 
  • Kedok Ketaw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5) (印度尼西亚语). 
  • Kredit Lengkap Harta Ber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印度尼西亚语). 
  • Moes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印度尼西亚语). 
  • Saeroe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2) (印度尼西亚语). 
  • Saeroen. Harta Berdarah. Yogyakarta: Kolff-Buning. 1940. OCLC 621593610 (印度尼西亚语). (原书藏于日惹学生园德万托罗成就展览馆)
  • (untitled).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1940-10-29: 7 [202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荷兰语). 
  • (untitled). Tjahaja (Bandung). 1944-07-14: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5) (印度尼西亚语). 
  • 翁锡辉. 印尼爱国侨领翁福林.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北京市: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1993, (4): 77–79. ISSN 1002-516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