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祖
王建祖(1879年—1935年),字长信。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瑶头乡(今佛山市南海区和顺镇)人,晚清至民国初年学者。先祖来自江苏镇江, 迁居于广东为官。
王建祖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79年 |
他的父亲是鉴平。有两个弟弟,成祖及彦祖。他们先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者,与胡适先生善,一起前往康奈尔大学就读,及后同在北京大学任教。
经历
编辑初学于香港皇仁书院,北洋大学。光绪二十七年,任南洋公学教员。后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北京大学任法律学教授。
晚清重臣盛宣怀于1895年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学堂时,设头等学堂(本科)和二等学堂(预科),由伍廷芳和蔡绍基分别担任总办,王建祖考入头等学堂修习法科,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被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他毕业于北洋大学。清末,列强欺凌,国势积弱。清政府撰拔青年才俊出国留学,王建祖就是其中的一位。1900年,北洋大臣从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各选拔了三名优秀学生,派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头等学堂的三名学生就是王建祖、张煜全和黎科,王建祖和张煜全学政治科,黎科学土木科,这三人中以王建祖最为年长,张煜全曾当过清华学校校长,黎科则因参加革命党起义时牺牲而不为人知,南洋大臣曾于1899年也向东京帝国大学派遣了六名留学生,其中以章宗祥和杨荫杭为公众所熟悉。
原本要被派往日本,后又改入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经济法。他曾于1906年秋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生考试并被授予“法政科进士”,从这一点来看,王建祖起码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如果仅是学士学位,通常情况下仅被授予“举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毕业归国,通过学部考试,赏给法政科进士。三十四年(1907年)授翰林院检讨。
1908年10月,王建祖作为清政府外交使团参赞,曾随特使唐绍仪秘密出使美国,直到1909年7月才回到北京,并被外派苏州担任财政监理官。
民国初建,王建祖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法科学长,为时数年。1913年,法政科改称法科,林行规、王建祖、黄右昌相继为法科学长。他弟弟彦祖也是法科教授。当时,北大有4位学长,其他3位是——文科学长陈独秀、理科学长夏元磲、工科学长长温宗宇。1914年11月王建祖被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聘为法科兼商科学长,蔡元培掌校后续聘王建祖担任法科学长,直到1919年9月。
王建祖老师伍廷芳与北洋政府决裂之后,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广东军政府成立时出任外交总长兼财政总长,伍廷芳邀请王建祖出任财政次长,协助伍廷芳打理军政府财政事宜,此后又出任菲律宾实业银行总经理、上海特区临时法院推事等职。
孙中山的广东军政府成立后,他担任财政部次长,此后历任菲律宾实业银行总经理、上海特区临时法院推事等职。1927年后,王建祖担任司法院秘书、最高法院推事、行政法院评事。尽管公事繁重,他还承担了培训法官、讲授法律课程的重任。
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成立时,由王宠惠任第一任院长,他邀请老同学王建祖担任司法院秘书,其后又相继担任最高法院推事和行政院第二庭评事等职,期间曾承担培训法官任务,他重拾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老本行,为学员讲授法律课程,期间曾翻译了一些欧美法学著作,并撰写了《基特经济学》、《经济学史》等法律书籍。
王建祖颇有学者风范,翻译了欧美法学名家的著作。
他有一个儿子,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被日军俘掳。此前,王建祖已患心脏病,听说爱子遭难,病情转重。
1935年,王建祖病逝于南京。他儇有3个女儿,去世时,其中一个女儿已经从燕京大学毕业,在实业部统计科担任科员。1935年11月22日,王建祖葬于中山门外的永安公墓。他的墓志铭,由广东老乡、前清进士关庚麟撰文;书丹(用朱砂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者,亦是他的广东老乡罗惇爰(上加日),罗氏为康有为弟子,以书法名世。
著作
编辑- 译述《基特经济学》
- 译《欧洲文明史》光绪二十八年。
参考文献
编辑- 《民国籍粹目录初编》
- 《北京大学法学院百年简明史》http://www.lawpku.org/100/article_view.asp?id=679&menuid=20044264652244&menuname=%B0%D9%C4%EA%C0%FA%B3%C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胡适日记全集》
延伸阅读
编辑[编]
- 《游美同学录·王建祖》,出自《游美同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