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瓷

中国景德镇的一种著名传统瓷器

玲珑瓷是一类镂空填釉瓷器。先在生坯上镂空孔洞,再用特制的填入,烧成之后可以看到半透明、玻璃状孔洞组成的花纹。玲珑瓷常辅以青花装饰工艺,称为“青花玲珑”。该工艺可见于隋唐时期的洪州窑、12世纪的波斯陶器,成熟于乾隆以来的景德镇窑,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常见日用器皿。受到中国玲珑瓷的影响,芬兰、日本等地也烧制此种瓷器。

民间日用青花玲珑瓷碟

名称

编辑
 
明“青花白地海水顶妆玲珑三龙山水笔架”。今天称该工艺为“镂空”,不称“玲珑”

在明清官窑瓷器中,“玲珑”原本指的是镂空工艺。[1][2][3]后来才用以表示镂空后加填半透明釉的工艺。[4]

玲珑眼常常呈米粒的形状和色泽,因此玲珑瓷在西方被称为“米花瓷”(英语:rice-pattern ware)、“米粒瓷”(英语:rice grain porcelain)、“米瓷”(芬兰语riisiposliini)等。[4][5][6]日本,玲珑瓷被称为“萤手”(蛍手ほたるで hotarude),指光线通过玲珑眼透出来,有如萤火虫[7][8]

工艺和样式

编辑

玲珑瓷的镂刻通常是在干胚,而非湿胚上进行的。最传统的镂空方式是手工雕刻。20世纪60年代起,景德镇出现了玲珑眼打孔机,用来戳制整齐、统一的孔洞。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种高压喷砂的陶瓷镂花技术,改良后应用于玲珑瓷,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和技术要求。[9]:13-14

镂刻之后,需要在孔眼中填入特制的玲珑釉。由于干胚会吸水,玲珑釉填入后会形成表面凹陷,因此需要重复上釉,使之饱满。填好后,在500-700℃下低温素烧,然后再于表面施透明釉,在1300℃下高温烧成。景德镇的玲珑釉传统上烧成后为浅色、半透明,雅致细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研制出彩色玲珑釉。福建德化则采用超高透明度的玲珑釉,烧成后近似玻璃,称为“水晶玲珑”。[9]:10,15-16,32

玲珑瓷常辅以其他的装饰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花,称为“青花玲珑”。玲珑眼通常不会打在器物的口沿、底足等部分。这些部分的装饰就会用到青花,尤其常用连续的几何纹样。除青花外,另一种常见的辅助工艺是满地粉彩。也有的玲珑瓷不加其他额外工艺,称为“素玲珑”。[9]:10,20-23

历史和传播

编辑

关于玲珑瓷的起源,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最早的玲珑瓷可见于时期江西丰城罗湖的洪州窑[10][11]也有观点认为,宋代景德镇窑工在烧制镂空瓷器时,因施釉过厚,影青釉汁流挂下来淤塞孔眼,意外地形成了孔洞透明而不透气的效果,成为景德镇玲珑瓷的雏形。[12][9]:6还有观点认为,伊朗12世纪就出现了玲珑陶器,景德镇玲珑瓷工艺主要是在伊斯兰陶器工艺的影响下产生的。[13][14]

乾隆年间,成熟的玲珑瓷工艺在景德镇出现。[15]精致的青花玲珑瓷深受外国市场欢迎,景德镇瓷工用此种工艺生产西式器皿,远销海外。[4]三大改造后,景德镇十大瓷厂中的光明瓷厂和红光瓷厂成为专门研发、生产玲珑瓷的厂家,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使玲珑瓷成为日常用具。两厂生产的“玩玉”牌玲珑瓷器颇负盛名,1992年出口创汇超过400万美元。[9]:10,31[16][17]

受到中国玲珑瓷的影响,芬兰、日本等地也烧制玲珑瓷器。[6][7]

图片

编辑

素玲珑

编辑

青花玲珑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明 萬曆 青花鏤空開光花鳥紋碗.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2. ^ 明清官窑展为嘉德秋拍添彩. 新浪收藏. 中国商报. 2015-11-14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3). 
  3. ^ 谢明良. 琮瓶的變遷. 故宫学术季刊. 2005, 23 (1): 429-466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3). 
  4. ^ 4.0 4.1 4.2 Frank B. Lenz. The World's Ancient Porcelain Center.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1920, (11): 391-406 (英语). 
  5. ^ Hartstone, Eleanor. Rice grain porcelain: a handbook to accompany the H. Nelson Hartstone Collection. Boston: T.O. Metcalf. 1978 (英语). 
  6. ^ 6.0 6.1 Riisiposliini. Arabian museo.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芬兰语). 
  7. ^ 7.0 7.1 優秀賞|樽田裕史. 日本和文化振兴プロジェクト. 2021-09-02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日语). 
  8. ^ 蛍手. kotobank.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日语). 
  9. ^ 9.0 9.1 9.2 9.3 9.4 孔铮桢. 陶瓷玲珑装饰. 南京: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580-4221-8. 
  10. ^ 余家栋. 洪州窑浅谈(二). 南方文物. 1980, (4): 62-65. 
  11. ^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9: 224. ISBN 978-7-5010-1160-5. 
  12. ^ 李磊颖; 宋芳. 景德镇玲珑瓷的发展脉络及设计思考. 中国陶瓷. 2009, 45 (05): 68-70. 
  13. ^ 林梅村; 马丽亚·艾海提; 沈勰. 从玲珑瓷看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 水下考古学研究 第2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152-159. ISBN 9787030495600. 
  14. ^ R. L. Hobson. Notes on an Early‘Persian’ Bowl and ‘Rice-Grain’ Ware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oisseurs. 1907, 11: 83-89 (英语). 
  15. ^ 国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 陶瓷卷. 上海/北京: 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1995: 454. 
  16. ^ 中国轻工业年鉴 1987.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1988: 550. ISBN 7-5019-0347-6. 
  17. ^ 曹建文. 景德镇青花瓷器艺术发展史研究.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8: 159-161. ISBN 978-7-5330-2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