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东印度公司

瑞典东印度公司Svenska Ostindiska Companiet,简称SOIC)是瑞典为了与东亚(特别是中国)贸易,而于1731年在哥德堡成立的公司。此公司的成立,是受到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功所启发,并于18世纪成为瑞典最大型贸易公司,直至于1813年停止运作。

瑞典东印度公司
原文名称Svenska Ostindiska Compagniet
公司类型上市公司
公司结局解散
成立1731年6月14日 (1731-06-14)[1]
结束1813年12月13日 (1813-12-13)[2]
创办人亨利克·柯尼格(Henrik König)
科林·坎贝尔 (Colin Campbell)
尼古拉斯·萨尔格伦(Niclas Sahlgren)
总部瑞典哥德堡
产业贸易
网站www.ostindiskakompaniet.se

成立以前 编辑

瑞典东印度公司早于其成立前100年已有构思。1626年,荷兰人威廉·尤塞林克斯英语Willem Usselincx瑞典国王的特许,批准他成立贸易公司,但三十年战争使他无法派出船只前往亚洲。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海盗也作出了同样尝试,因为他们认为瑞典更适合作为他们的根据地。当时瑞典正与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交战,他们便前往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军营向其游说,提供实质的钱财回报,故此协商颇为顺利。但卡尔十二世战死后,该公司便倒闭了。

大北方战争使瑞典变得贫困,故瑞典视贸易为重建国家的方法。然而,其中的意见并不一致,因为把木材和钢铁用于贸易,交换无助兴建的货品(例如茶叶和瓷器),是一种浪费。正在崛起的制衣业也受新贸易威胁,故此新成立的贸易公司答应不会影响他们。

由于新贸易公司会威胁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利益,故其成立并不容易,但此时该公司得到的贸易专利帮了他们一把。没有加入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苏格兰英格兰商人也为了分享其贸易成果,而注资于这间新的瑞典公司。

正式成立 编辑

1729年,苏格兰商人科林·坎贝尔英语Colin Campbell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尼古拉斯·萨尔格伦英语Niclas Sahlgren商议后,又得到瑞典人亨里克·科尼格瑞典语Henrik König (1686–1736)的协助。瑞典政府却不愿意,因为奥属荷兰奥斯坦德一间类似的公司失败了,不利于瑞典人与其他经济强国竞争。科尼格把这事带到瑞典国会,并成功为该公司取得御准特权。该特权于1731年1月14日生效,起初有效期为15年。其权利包括:

  • 该公司有权于好望角以东的地区贸易和航行
  • 所有出入境须于哥德堡以外
  • 瑞典国家可向每艘船收取100瑞典圆英语Riksdaler(于1712年,100瑞典圆相等于1200马克),另加税款
  • 货物须于抵达哥德堡时拍卖
  • 该公司可使用的船舰数量并无限制,惟船只必须于瑞典制造和组装
  • 船只须悬挂瑞典旗帜,并拥有瑞典船只取可证
  • 该公司有权发行股票为贸易船只融资
  • 该公司所需之货物及仓库,可于瑞典海关免税
  • 该公司之干事于瑞典海军军官拥有相等职权
  • 该公司之船员也免除于瑞典军队的服役
  • 该公司有权自卫,“以暴易暴”
  • 该公司须保密注资者和持股人的身份

最后的一则条款有其内在和外在意义:英国公民被禁止投资于亚洲的贸易,而瑞典人则认为外国人意图于瑞典的财富上分一杯羹。在该公司之外的商人也十分嫉妒。因此,交易纪录会于结算和复核后销毁,从而隐藏公司的交易。

那封有关特权的信件翻译成法语拉丁文后,向其他大国派发。其他大国都不乐意,并且明确地把该新公司视为不受欢迎的竞争者。瑞典驻英国总领事甚至不敢向英国政府递交那封信,要求英国在有需要时提供协助也得不到回应。

首次远航 编辑

受瑞典国王封为爵士后搬往哥德堡的科林·坎贝尔策划了首次远航。在1732年2月9日,Friedericus Rex Sueciae启航,他也任命了会见中国朝廷的大使。船长是特洛尔的乔治·赫尔曼瑞典语Georg Herman af Trolle,他和科林·坎贝尔之前都到过中国。连同科林·坎贝尔在内,船上共约有100名船员。

航行起初非常顺利,继穿越好望角后,船只成功抵达当时中国的主要贸易港──广州,交易也顺利完成。起初他们想要的货物是辣椒,但后来因应需求,他们购入了大量瓷器和茶叶。

回程时,船只在爪哇苏门答腊之间被荷兰人截停,后被带到巴达维亚。坎贝尔出示取可证抗议,但荷兰人驳斥说怀疑他们误悬瑞典旗帜。虽然船只最终获释,但已失去大量时间,加上风势不利,很多海员死于归途。靠近挪威海岸时,船只需要聘请大量挪威水手,以补充人手。

1733年8月27日,即启航后一年半,船只回到哥德堡。这次航行带来极大了经济回报,货物共卖得90万瑞典圆,所得的25%被派作股息。

其后的远航 编辑

在其运作期间(1731─1821),瑞典东印度公司共远航132次。期间共有8只船损伤或沉没,当中最著名的是哥德堡号的意外。它在1745年完成往中国的航程,正驶进哥德堡时,却突然触礁沉没。虽然交易纪录被销毁,但瑞典东印度公司确为很多持股人带来丰厚盈利,也令不少瑞典人致富。

船只从哥德堡出发,带着铁条和铁制的斧头、锚、钢到远方,也带着铜器和木材。他们在加的斯以货物换取西班牙硬币“pesos duros”的银。

就价值而言,他们从中国购入的主要货品是茶叶,约占1774年交易额的九成。其中大部分茶叶会再输出其他国家,或走私进英国,以压低英国茶叶专利的价格。此外,瓷器也占了购入货品价值的5%;估计瑞典东印度公司历年来共输入5千万件瓷器。

远航的回报通常是投入资金的25%至30%,但也曾高达60%。这全赖商人和船长的功劳;商人须商定大量有利的交易,而船长须确保船只安全往来中国和瑞典。船身大约长50米,而船上除载有货物外,船员也带了25至30枝枪自卫。1806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最后一艘远航船回到哥德堡,虽然其特权有效至1821年,但它于1813年便终止运作了。

打捞哥德堡号 编辑

1993年,以瑞典东印度公司为名的新公司开展了打捞哥德堡号,并把它从哥德堡航行至广州的计划。新公司仿照从水中打捞起的哥德堡号,建造了新的哥德堡号。哥德堡号于2005年再次航行到中国,船员由教授和学生组成。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 Ahlander, Björn; Langert, Jens. Skeppsboken - livet ombord på en Ostindiefarare [The ship's log - life aboard an East Indiaman]. Göteborg: Svenska ostindiska companiet. 2009. ISBN 978-91-633-4889-1. LIBRIS 11607831 (瑞典语). 
  • Arensberg, Ingrid. Ostindiefararen Götheborg seglar igen [The Swedish ship Götheborg sails again]. Göteborg: Svenska ostindiska companiet. 2009. ISBN 978-91-633-4846-4. LIBRIS 11614816 (Swedish及English). 
  • Campbell, Colin; Hallberg, Paul; Koninckx, Christian. A passage to China: Colin Campbell's diary of the first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 expedition to Canton, 1732–33. Acta Regiae Societatis scientiarum et litterarum Gothoburgensis. Humaniora, 0072-4823; 37. Gothenburg: Royal Society of Arts and Sciences (Kungl. Vetenskaps- och vitterhets-samhället). 1996. ISBN 91-85252-55-7. LIBRIS 7747182. 
  • Frängsmyr, Tore. Ostindiska kompaniet: människorna, äventyret och den ekonomiska drömmen [The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 the people, the adventure and the economic dream] 2. Höganäs: Wiken. 1990. ISBN 91-7024-653-X. LIBRIS 7591876 (瑞典语). 
  • Högberg, Staffan. Utrikeshandel och sjöfart på 1700-talet: stapelvaror i svensk export och import 1738–1808 [Foreign trade and shipping in the 18th century: goods in Swedish export and import 1738–1808]. Ekonomi och samhälle, 99-0119059-2. Stockholm: Bonnier. 1969. LIBRIS 8075889 (瑞典语). 
  • Johnson, Gordon; Prakash, Om (编). [Indian states and the transition to colonialism], 5, European commercial enterprise in pre-colonial India. The New Cambridge History of India. 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8. ISBN 0-521-25758-1. LIBRIS 607418. 
  • Kjellberg, Sven T. Svenska ostindiska compagnierna 1731–1813: kryddor, te, porslin, siden [The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 1731–1813: spice, tea, porcelain, silk] 2. Malmö: Allhem. 1975. ISBN 91-7004-058-3. LIBRIS 107047 (瑞典语). 
  • Koninckx, Christian.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rters of the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 (1731–1766): a contribution to the maritim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north-western Europe in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Far East. Kortrijk: Van Ghemmert. 1980. LIBRIS 218016. 
  • Lindqvist, Herman. Historien om ostindiefararna [The story of the East Indiamen]. Gothenburg: Hansson & Lundvall. 2002. ISBN 91-85023-02-7. LIBRIS 8843398 (瑞典语). 
  • Milburn, William. Oriental commerce: containing a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the principal places in the East Indies, China, and Japan, with their produce, manufactures, and trade.. London: Black, Parry, and Co. 1813. LIBRIS 13784206. 
  • Rose, Sven-Erik. The funny business of the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 gender and imperial joke-work in Jacob Wallenberg's travel writing. 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 (Pri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2000,. 1999/2000 (33): 217–232. ISSN 0013-2586. LIBRIS 3363374. 
  • Zethelius, Gustaf A. Stockholms-varven under 1700-talet. [The wharfs of Stockholm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Sjöhistorisk årsbok 1955–56 (Stockholm: Sjöhistoriska museet). 1956: 57–102. ISSN 0349-019X. LIBRIS 9878825. 

外部链接 编辑

  1. ^ Kjellberg 1975,第39页.
  2. ^ Kjellberg 1975,第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