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 (武器)

(重定向自瓜錘

是一种兵器,为一种钝器,由“手持的石器”、“兽木棍骨棒”等原始打击类武器混合发展成。本身主要以用其“重量”砸下对敌人伤害,最常见是锤头打横的T字形。[1]金属锤头和柄组成,设计类似于战锤。有些锤头形似类蔬果,也被称为“瓜锤”。锤一般有一个很重、很坚固的木制或铁制杆部,常常再辅以金属进行加固。锤的头部则以石头、铜、铁或钢制成。军用锤头还可能会有凸缘、圆柄等,能够深深刺入铠甲之中。锤的长度也有大有小。步兵的锤通常很短,大概在2英尺(0.61米)至3英尺(0.91米)之间。骑兵的锤则会长一些,适合在马背上进行横扫式的攻击。供双手把持的锤还会更长一些。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武经总要》有关的绘图 (中间)

如今在现代战争中,很少有人还在使用锤了,但是许多政府部门(如英国下议院美国国会)、大学和其他一些机构还还是会使用礼锤英语ceremonial mace作为权威的象征,会在学术、国会、仪式游行当中使用。

历史

编辑

新石器晚期中国北方已经有石制有凸起圆环锤头的棍棒。商代后期,中国的北方草原地区出现了啄头锤。西周时期四川地区有星状头棍棒、蒺藜头棍棒、啄头锤。战国时期已经有铜头棍棒。[2]

锤在古代也被称为“椎”,曾被北方少数民族用于骑兵作战。对于他们来说,锤便于制造,亦能对中原骑兵造成较大的伤害,由此得以被游牧民族广泛使用。在唐宋过后,中原军队也开始装备锤,但并非主战兵器。反而在宋代之后,一种较长名为“骨朵”的锤开始用作礼仪,后来因为其表面涂有金色又被称为“金瓜”。20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邹城地区发掘的明鲁荒王墓出土木质仪卫俑,就有这种手执“金瓜”的仪卫俑。[3]

柄较长的锤称骨朵,又称脉肫胍肫,型制很多,若是圆球形锤头的称蒜头骨朵,刺球形锤头的称蒺藜骨朵。原称脉肫,后人语讹,以脉成骨,以肫为朵。[4]

参考

编辑
  1. ^ 大波笃司. 圖解近身武器. 奇幻基地. 2008/05/02: 30–31. ISBN 9789866712210. 
  2. ^ 成东、锺少异《中国古代兵器图集》。
  3. ^ 揭秘中国古代击打类兵器-锤的由来. wap.eastday.com.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4. ^ 武经总要·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