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德·瓦卢瓦

(重定向自瓦卢瓦的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德·瓦卢瓦 (法语:Marguerite de Valois;1553年5月14日—1615年3月27日)又被称为玛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生于圣日耳曼昂莱的王家城堡;死于巴黎。她是法国下纳瓦拉的王后,同时也是瓦卢瓦女公爵

瓦卢瓦的玛格丽特
法兰西王后
在位1589年8月2日 — 1599年12月17日
下纳瓦拉王后
在位1572年8月18日 — 1599年12月17日
出生(1553-05-14)1553年5月14日
 法兰西王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家城堡
逝世1615年3月27日(1615岁—03—27)(61岁)
Hostel de la Reyne Margueritte(玛格丽特王后旅馆), 巴黎
安葬
配偶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王朝瓦卢瓦王朝
父亲法国国王亨利二世
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

瓦卢瓦王朝最后一名帝王亨利三世驾崩之后,玛格丽特的人生为丑闻,阴谋和悲剧所围绕。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旧教)信徒,她和新教胡格诺派首领波旁的亨利纳瓦拉国王,后成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政治婚姻使她成为了法国宗教战争以及宫廷政治的牺牲者。

她的人生首先透过她的自传广为人知,这部自传涵盖了其从1565年到1582年的事迹,她人生的其他岁月的情况,则大部分通过保留下来的私人信件而流传于世。同时代的人将她刻画为:“高傲的”,“慷慨且宽宏大量,甚至有些挥霍”。 [1] 她还被视为“充满求知欲的,善于发表演说的,敏捷而俏皮的并对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女性”。 [2]

在那个法国皇室充满流言蜚语的时代,玛格丽特是非比寻常的鲜明写照,整个上流社会都在传播她的流言,因此她在后来的著作中,常常被写成是一位放荡而堕落的王后。但现代的历史学家却认为,她不过是行使了当时只能够由男性贵族所拥有的特殊自由。

家族

编辑

瓦卢瓦的玛格丽特是亨利二世凯瑟琳·德·美第奇的第七个孩子,也是他们未夭折的最年幼女儿。她的名字来自她的教母瓦卢瓦-昂古兰姆的玛格丽特,其也是她的一位姑姑。她的兄弟姐妹中有四位欧洲的国王或王后以及一名公爵夫人,他们是她的两个姐姐伊丽莎白腓力二世的第三任妻子)和珂罗蒂雅洛林公爵查理三世的妻子)以及她的几个兄弟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

玛格丽特对父亲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父亲死于姐姐伊丽莎白和腓力二世婚礼上的马上长矛比武,被一个没有矛头的长矛刺中眼睛,几天后感染败血症而死。当时玛格丽特只有六岁。玛格丽特对她的母亲的感情非常矛盾,既充满钦佩又夹杂着恐惧。玛格丽特和她的姐姐们以及弟弟法兰索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对哥哥亨利从她幼年开始就非常抵触,后期两人曾非常仇视对方。对于她和她的哥哥查理之间的关系如何,现在基本上无从考证,唯一可证实的是,是查理为其取了“玛戈”这个花名,让世人沿用至今。 [3]

玛格丽特和夫婿波旁的亨利之间的关系是最引人注目的,期间还夹杂亨利多位情妇的故事。虽然玛格丽特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但其与亨利的关系,也造成亨利的苦恼。玛格丽特立场摇摆,有时力挺亨利,并极力维护亨利和他的政治立场;有时又突然反对亨利,并试图破坏他的计划。在他们的婚姻关系结束后几年,发展成一种长期对立的仇视关系。

生平

编辑

幼年及青年期

编辑
 
大概七岁的玛格丽特,1560年左右的肖像画,弗朗索瓦·克洛诶特斯作品,现存 孔德博物馆

玛格丽特同她的姐姐们以及玛丽·斯图亚特一起在她的家庭教师夏洛特·德·维也纳以及巴隆妮·德·科峒的照顾下于圣日耳曼昂莱的皇家城堡度过了她的幼年时光。巴隆妮在玛格丽特结婚后更成为她的第一贴身女官。 [4]伊丽莎白和玛丽分别因为结婚而离开圣日耳曼昂莱后,玛格丽特也于1559年离开出生地移居到卢浮宫[5]在那儿她进入了她的两位兄弟亨利法兰索瓦的社交圈,由此建立了她自己的广泛的,充满经典人性化的社交圈,[6]这也是为什么她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以及西班牙语的原因。

作为欧洲重要掌权皇室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从童年时期开始就被作为各大皇室联姻的候补者。 1560年,她的父母曾想让她和腓力二世的王子唐·卡洛斯结婚。当15岁的唐·卡洛斯在众多新娘候选人的肖像画中见到玛格丽特时,他评价她道“这位年幼的公主是最美的”。 [7]但这个计划和之后的玛格丽特与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儿子鲁道夫于1563年的联姻都不幸告吹。 [8]

在法国宗教分歧爆发的初期,凯瑟琳·德·美第奇于1562年将她的女儿们以及幼子法兰索瓦送往昂布瓦斯[9]而亨利和卡尔则留在卢浮宫,跟他们的母亲一起生活。 1564年1月到1566年5月,玛格丽特和她的王兄查理一起完成了对王国的巡视之旅。

当玛格丽特回到巴黎的时候,她和年轻的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产生了爱情,他们甚至考虑到了婚姻。但他们之间的婚姻是无法为当时的法国皇室所接受,因为吉斯家族是坚定的天主教成员,同时也是反对法国胡格诺派的中坚势力,而当时的统治家族则看重天主教和胡格诺派的政治平衡。亨利·德·洛林的宫廷职位被暂时取消,不久之后便被迫和皇太后的教女卡特琳·德·克莱夫结婚。

1565年玛格丽特和葡萄牙王储塞巴斯蒂昂的联姻计划告吹;而在她姐姐伊丽莎白去世后,让她嫁给成为鳏夫的腓力二世的企图也最终以失败告终。

婚礼以及圣巴托洛缪之夜

编辑

完全出于维持王朝稳定的目的,国王查理九世和他的母亲从1570年开始策划天主教徒玛格丽特和新教徒波旁的亨利政治联姻。其目的是调和法国新教旧教之间的矛盾,以实现于第三次胡格诺派战争结束时签订的圣日耳曼昂莱和平协定。这个秦晋之好,特异非常,因为当时的欧洲贵族从不考虑新旧教信徒之间的婚姻。[10]

两方在之后开始了漫长而困难的联姻谈判,由亨利的母亲让娜·达布雷特,与玛格丽特的母亲凯瑟琳分别在图尔布卢瓦城堡进行。双方开始谈判的时候,都抱着让对方加入自己的教派的希望,但这明显是无法实现的。在1572年4月,双方在布卢瓦城堡签订的草约中,明确规定这次联姻,两方都无需改宗。[11]

玛格丽特虽然对她未来的丈夫完全不了解,甚至对其产生了怨恨,并对他声名狼藉的爱充满抱怨,[12]但在母亲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同意结婚;至少在之后的几年,她还是赞成这个提议,[13]虽然在她的回忆录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些,但一副较早的油画为其提供证明。

1572年8月17日最终的婚书于巴黎签订,按照协定玛格丽特应该获得非常高昂的嫁妆:查理九世为其支付300.000金埃居,凯瑟琳则提供200.000里弗尔。另外还有25.000里弗尔是由她的兄弟亨利三世以及法兰索瓦支付。同时玛格丽特宣誓放弃其对瓦卢瓦家族的继承权。而实际上,这些嫁妆只给了一部分,甚至完全只是个空头支票。[14]签立婚书仪式后,在卢浮宫举行了由鲁昂大主教查理·德·波本和新郎方父辈主持的官方订婚典礼。

 
根据玛格丽特的回忆录重现圣巴托洛缪之夜她的卧室的场景的油画,亚历山大·弗拉贡纳尔,19世纪,卢浮宫

第二天(1572年8月18日),他们举行了结婚典礼,甚至连必需的教皇大赦都没有等待。 [15]婚礼是在主教座堂巴黎圣母院的前厅举行的,因为纳瓦拉国王亨利拒绝进入任何天主教教堂的弥撒厅。之后即产生流言:当玛格丽特被问道是否愿意嫁给纳瓦拉国王亨利时,她没有回答,最后是她的兄弟亨利按住她的头,强迫她点头同意。这个流言更为历史学家皮埃尔·马修所记载,并闻名于世。[16]婚礼之后的狂欢以及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572年8月21日。

作为纳瓦拉国王亨利的随行人员,很多胡格诺派信徒也来到巴黎参加他的婚礼。一场对胡格诺派信徒加斯帕尔·德·科利尼不成功的暗杀成为了圣巴托洛缪之夜的导火索,在这场大屠杀中,大量胡格诺派信徒被杀,因此玛格丽特的婚礼在编年史中也被记录为“巴黎的血腥婚礼”。亨利被捕并被迫改信天主教。凯瑟琳·德·美第奇提议她的女儿,以血腥屠杀为借口取消此次婚姻,但玛格丽特拒绝了,并忠诚地支持她的新婚丈夫亨利。虽然亨利已经改信了天主教,他和玛格丽特以及法兰索瓦仍然被软禁在卢浮宫。

除去红衣主教拉罗什富科的秘书让·德·梅根的纪录外,玛格丽特的回忆录是同时期对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的惟一可考描述。[16]根据玛格丽特的描述,加布里·德·列维斯,德·莱朗子爵,一位跟随她丈夫的胡格诺派信徒,因为被她的兄弟查理的卫兵追踪而躲进她的卧室。玛格丽特为他说情,最终保住了他的性命。 大仲马在他的小说《玛戈王后》中再现这一场景。

针对国王的谋反以及到法兰德斯的旅程

编辑
 
1572年左右的玛格丽特的肖像画。 布卢瓦城堡的不知名的宫廷画家的复制画。原作来自弗朗索瓦·克洛诶特斯学院,现存克罗查提尔博物馆

1573年法国王子亨利凯瑟琳·德·美第奇的推动下被选举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并离开巴黎克拉科夫出发。同一时期法国贵族们成立了由比较温和的新教徒旧教徒组成的政治同盟:Les Malcontents (法语:不满分子)。他们致力于稳固法国新旧教信徒和解,并为新教方面争取更多的权力。虽然纳瓦拉的亨利,玛格丽特以及法兰索瓦仍然被软禁于卢浮宫,但他们仍竭力参与这个同盟的活动。到1574年5月查理九世去世的时候,不满分子同盟被认为是忏悔星期二阴谋 (又称为:万塞讷阴谋)的最大推动者。他们的目的在于,让法兰索瓦而非仍逗留在波兰的法国王子亨利成为下一届的法国国王,因为法兰索瓦在宗教问题上比他的兄长更加宽容。1574年2月这个阴谋于被揭穿;讽刺的是这是玛格丽特自己向其母亲凯瑟琳告密的结果,而她的动机到现在仍然不为人知。法兰索瓦和纳瓦拉王储亨利因此被关押于文森城堡。这两位阴谋家的第一次出逃以失败告终,他们的两位支持者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英语Joseph Boniface de La Môle以及汉尼拔·德·科克劳斯法语Annibal de Coconas伯爵被判处死刑。第二次由玛格丽特策划的出逃仍然落空,而这次并没有产生太糟的后果。最后在凯瑟琳·德·美第奇的推动下成立了一个由议员组成的委员会,目的为调查阴谋的真实情况。为此,玛格丽特于1574年4月写下了为其丈夫抗辩的文件《支持亨利·德·波旁的记忆证据》,这份文件在调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委员会相信法兰索瓦和纳瓦拉王储亨利并没有参与阴谋。因此两人被送回巴黎,但仍然处于如同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之后的严密的监视之下。

尽管处于非常不利处境,法兰索瓦最终在玛格丽特的帮助下于1575年9月15日从卢浮宫逃往德勒 。虽然无法证明玛格丽特是否参与了这个事件,亨利三世仍怀疑她是帮凶,而将她软禁并严密监视。

纳瓦拉的亨利在1576年2月跟随法兰索瓦的脚步从巴黎出逃,玛格丽特并没有参与其逃跑计划,尽管如此,她的怀疑仍被加重了。亨利的出逃,让这对夫妻分居长达两年,也让二人开始疏远。

其间法兰索瓦开始公开的站在新教的一方,他为了纳瓦拉的亨利重新聚集了不满的新教徒,并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玛格丽特一直被软禁于卢浮宫,直到法兰索瓦以她是皇室的囚犯为由拒绝和平谈判,亨利三世才下令将她释放。和平谈判后玛格丽特和她的母亲一起住在皇宫和胡格诺派代表处(1576年由波瓦第尔敕令成立)之间。

最终她还是得到允许投奔丈夫,在以后的三年半,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过着受人非议的生活。两人一有情妇,一有面首,并且经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场病后,玛格丽特返回法国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对她过多的绯闻产生反感,强迫她离开王室。经过很长的商谈,她被允许返回她丈夫的国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为了度过难关,她在她的封地阿让发动了一场政变并夺取了政权。在几个月的防御后,阿让的市民奋起反抗,并把她关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关押在奥弗涅Usson城堡, 在那里她度过了18年。

1592年,开始了她和亨利的离婚谈判。1599年,谈判以保留她王后的称号结束,谈判时间长达七年。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前夫会成为””法国人最喜爱的国王之一。这些年间,玛格丽特撰写了她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在她去世后的1658年发表。回忆录中以故事的形式记述了她的兄弟们和前夫的生活。美丽而坚强的玛格丽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比塞·德·安布鲁瓦

在她的美貌渐渐褪色之后,她也陷入了贫困,债务人上门催讨。无奈中,她变卖了所有珠宝。她和她的前夫,及前夫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巴黎,成为贫穷的艺术家的赞助人。她经常帮助策划宫廷活动和养育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子女。她于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被埋葬在瓦卢瓦的教堂。数以千计热爱她的人哀悼着她的离去,同时也哀悼着瓦卢瓦王朝的消亡。

相关小说或影视作品

编辑

由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历史小说玛戈王后(法语名为"La Reine Margot";英语名为"Queen Margot")是一部关于玛格丽特和纳瓦拉的亨利的虚构故事。这部小说在1994年改编成一部法国电影玛戈王后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ike Vogt-Lüerssen德语Maike Vogt-Lüerssen: Frauen in der Renaissance. 1. Auflage. Books on Demand, Norderstedt 2006, ISBN 3-8334-6567-0, S . 390.
  2. ^ Harenberg - Das Buch der 1000 Frauen. Ideen, Ideale und Errungenschaften in Biografien, Bildern und Dokumenten. Meyers Lexikonverlag, Mannheim 2004, ISBN 3-411-76099-0, S. 599.
  3. ^ É. Viennot: Marguerite de Valois, histoire d'une femme, histoire d'un mythe, S. 27.
  4. ^ 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3.
  5. ^ JA Branton-Desris: A la découverte d'une perle francaise, S. 7.
  6. ^ É. Viennot: Marguerite de Valois histoire d'une femme, histoire d'un mythe, S. 23.
  7. ^ J. Babelon: La Reine Margot, S. 18.
  8. ^ H. de Coste: Les Eloges et les vies des reynes, des princesses, et des dames illustres en pieté, S. 402.
  9. ^ 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11.
  10. ^ Es existiert in der Geschichte nur ein weiteres Beispiel dieser Art: die Heirat Maria Stuarts und James Hepburns, 4. Earl of Bothwell.
  11. ^ HN Williams: Queen Margot: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70–71.
  12. ^ Maike Vogt-Lüerssen: Frauen in der Renaissance. 1 . Auflage. Books on Demand, Norderstedt 2006, ISBN 3-8334-6567-0, S. 395.
  13. ^ 玛格丽特在废除她和亨利婚姻的议案中强调她从来就没有同意过他们之间的婚姻。
  14. ^ HN Williams: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S 71.
  15. ^ 后来直到亨利改宗天主教,才由额我略十三世进行了大赦。
  16. ^ 16.0 16.1 S. Pinard Friess: Mémoires et Histoir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9-21..
前任:
路易二世
瓦卢瓦女公爵 继任:
加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