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巴尔陨石坑

(重定向自瓦巴尔陨石坑

坐标21°30′19″N 50°28′27″E / 21.50528°N 50.47417°E / 21.50528; 50.47417

沃巴尔陨石坑Wabar craters)是1932年时任职于英国殖民地部的学者圣约翰·费尔比英语St John Philby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沙漠寻找传说中的沃巴尔时发现的一组陨石坑[1]

沃巴尔陨石坑组中的其中两个。

对沃巴尔陨石坑的调查 编辑

1932年费尔比  编辑

 
沃巴尔陨石坑的魏德曼花纹标本

沙特阿拉伯南部区域为鲁卜哈利沙漠所覆盖,是地球上最荒凉地区之一。1932年时,圣约翰·费尔比对古兰经中因为违抗先知呼德而被上帝破坏的城市沃巴尔(Wabar)进行探险 。

费尔比在之前得知贝都因人的传说中有一个古代遗址“Al Hadida” (阿拉伯语,“产铁之地”),在当地传说曾经发现一块体积相当于骆驼的铁块,因此费尔比组织探险对前往调查。在经过一个月通过荒漠,甚至有骆驼死亡的艰困旅程后,费尔比于1932年2月2日到达了散落着白色砂岩、黑色玻璃铁陨石的0.5平方公里区域。费尔比确认了部分区域被沙覆盖的两个巨大圆形陷落区,并且其他三个地表特征可能是“被覆盖的陨石坑”。他绘制的地图也标明了因为发现巨大铁块而闻名的区域。费尔比认为该区域是火山,并且带了该地一块岩石样本回到英国。之后大英博物馆伦纳德·詹姆士·史宾塞英语Leonard James Spencer判定该样本为陨石[2][3][4]。而费尔比在他的文章中写下:

在鲁卜哈利沙漠中有一座火山!就在我的下方,我呆若木鸡地站在山顶上,下方是两个连在一起的陨石坑。而陨石坑的坑壁在周围沙地中耸立,就像巨大城堡上的城垛和堡垒。这两个陨石坑的直径大约分别是100和50码,中间是凹陷的,但有一半区域已被沙掩盖。而在坑壁内侧和外侧有着在我看来像是从火炉中流出的熔岩遗迹。进一步检视发现附近还有三个类似的陨石坑,虽然这三个陨石坑已被沙掩盖,只有带有熏黑渣状物的圆形边缘仍可辨识 [5]

在费尔比从陨石坑带回25磅铁块样本中含铁、灰状物质和石英玻璃。分析显示样本含有90%的铁和5%的镍,以及铜、钴、和不寻常高含量的(6 ppm)。铱这种亲铁元素英语Goldschmidt classification的发现显示当地是陨石撞击区域。

1937年 Aramco 编辑

1937年,任职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的地质学家 T. F. Harriss 和 Walton Hoag Jr. 也调查了沃巴尔陨石坑。但两人跟费尔比一样无法找到大块铁存在的区域[6]

1966年国家地理杂志和 Aramco 编辑

1966年有报告指出沃巴尔陨石坑的沙丘移动,并且巨大铁块再次可见。因此《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托马斯·阿伯克龙比英语Thomas J. Abercrombie前往当地并发现了大块陨石。他写下:“传说已经成为现实。曾经在沙特阿拉伯找到的最大铁陨石如今就在我们脚下……它的形状看起来像个碟子,直径约4英尺,中心厚度约2英尺。从它的几何形状推估它的重量大约是2.5吨”[7]

之后在1966年10月,由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员工 James Mandaville 带领的调查队携带了重型起重设备到达铁陨石发现地,并发现了两块巨大的陨石。最大的一块重量2045公斤,它的顶端有凹陷且不平整,其中一端直径约1米;而该陨石像子弹一样落入大气层时形成圆锥状并嵌入沙中,而陨石顶部曾被沙覆盖。研究人员在最大的陨石发现地拍照,再用推土机将陨石翻转后送上拖车,与另一颗较小的陨石一起送往宰赫兰[6]

1982年 Aramco 编辑

Mandaville 在1966年的调查后又到过沃巴尔陨石坑2次。他在1982年最后一次调查该陨石坑时记录了沙漠的风和沙丘系统的合成运动正在覆盖陨石坑,他写下:“16年前(1966年)有三分之二的撞击坑环被覆盖,现在则剩不到四分之一的部分露出地表”[6]


1994-5年扎希德公司 编辑

1994和1995年间札希德牵引机公司资助了沃巴尔陨石坑的三个探险队。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杰弗里·维恩英语Jeffrey C. Wynn曾参加这三次探险。天文学家、行星地质学家尤金·舒梅克则至少参加了一次[8]。这三个探险队使用现代越野车进入无人区探险,但使用现代科技进行探险仍相当困难。除了当地环境严苛以外,沃巴尔陨石坑位于一个巨大沙丘之中,并无固定的地标,难以搜寻。

位置 编辑

沃巴尔陨石坑的范围约500到1000米,最近的测绘结果显示有三个大致呈圆形的明显撞击坑存在。1932年时费尔比的报告称有5个撞击坑,最大的两个直径分别是116和64米。扎希德公司资助的第二次探险则确认了11米的撞击坑存在,而它可能是费尔比描述的另外3个撞击坑的其中一个。这三个撞击坑都位于撞击时的震波影响当地砂砾形成的半球形环状区域之下,并且几乎被砂掩盖。

这个区域的部分表面有着"Insta-Rock"或"撞击石",漂白的白色、看似粗层流砂岩和布满黑色玻璃矿渣和小颗粒。撞击石的特征是一种被称为"柯硅石"的产物,显然是石英受到撞击事后形成的。撞击受限于当地的砂石,并未贯穿到基岩,使它成为很有研究价值的地点。

由于这个区域没有铁矿,存在于现场的铁碎片指出是陨石的撞击。埋在沙地的铁碎裂成有如拳头大小,有着光滑的表面,在表面的碎片有着喷砂的形式。在1966年重返沃巴尔探测,寻获传说中最大,种2.2吨的碎片[7]。这个碎片被称为"驼峰",在被移至新沙特阿拉伯国家博物馆入口大厅最显著的位置之前,一直都展示在利雅德沙特国王大学[6]

在坑穴附近的砂子都变成黑色的玻璃,玻璃的小球散布在整个地区,由于风的筛选,离坑穴越远的球粒颗粒越小。这些玻璃的90%是当地的沙子,10%是陨石的铁和镍。

撞击地区的轮廓显示物体已很浅的角度进入,以陨石的点速度,40,000至60,000公里的时速移动,其总质量超过3,500吨。浅的角度使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较陡峭的角度更大,使它在撞击地面之前至少分裂成四块。最大的一块撞击时产生的爆炸威力相当于将广岛夷为平地的原子弹。

撞击时间测定 编辑

Storzer(1965年)以分裂痕迹定年法分析玻璃碎片显示沃巴尔陨石坑已有数千年,但是自1932年菲尔比访问这个陨石坑以来,玻璃的脆弱和大量的填充物暗示它们的起源应该近得多。普莱斯考特等人(2004)使用热发光定年[9]建议撞击少于250年。这符合菲尔比以”季空”为标题的报告书(1933),在1863年或1891年有一个火球掠过利雅德东南上空。这个火球的碎片从Umm al-Hadidah绵延到沃巴尔西北方25公里,碎片为类型III的八面体陨铁。此外,在1995年完成对应(永利和舒马克,发表在1995年的月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和1998年11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表明是"Insta-Rock"不对称的分布,粗层流沙岩受到冲击震波的影响,在下方(东南方)形成三个主要的撞击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来源文献 编辑

  • H. St John Philby. Rub' al Khali: An Account of Exploration in the Great Desert of Arabia under the auspices and patronage of His Majesty 'Abdul 'Aziz ibn Sa'ud, King of the Hejaz and Nejd and its Dependencies.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January 1933, 81 (1). 

注释 编辑

  1. ^ "Waba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arth Impact Database.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Retrieved 2009-08-15.
  2. ^ Philby (1933), pp 1-26
  3. ^ L. J. Spencer. Meteoric Iron and Silica-Glass from the Meteorite Craters of Henbury (Central Australia) and Wabar (Arabia) (PDF). Mineralogical Magazine. September 1933, 23 (142): 387–404 [2015-03-29]. doi:10.1180/minmag.1933.023.142.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2). 
  4. ^ W. Campbell Smith. L. J. Spencer's work at the British Museum (PDF). Mineralogical Magazine. December 1950, 29 (211): 269 [2015-03-29]. ISSN 0026-461X. doi:10.1180/minmag.1950.029.211.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2). 
  5. ^ Philby (1933), p. 13
  6. ^ 6.0 6.1 6.2 6.3 Bilkadi, Z. The Wabar Meteorite. Saudi Aramco World. 1986, 37 (6): 26–33.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7. ^ 7.0 7.1 Thomas J. Abercrombie, 1966, "Beyond the Sands of Mecca"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January 1966.
  8. ^ Wynn, J.C.; Shoemaker, E.M. The Day the Sands Caught Fire. Scientific American. 1998, 279 (5): 36–45.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9. ^ Prescott, J.R.; Robertson, G.B.; Shoemaker, C.; Shoemaker, E.M.; Wynn, J. Luminescence dating of the Wabar meteorite craters, Saudi Arabi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4, 109: E01008. Bibcode:2004JGRE..109.1008P. doi:10.1029/2003JE00213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