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毕特利
伊恩·约翰·毕特利(Ian John Petrie,1932年10月1日-2006年2月28日),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苏格兰人,昵称“阿儍”,为香港流浪足球会创办人,前香港足球总会副主席,对香港职业足球的发展影响深远,曾发掘多位出色的本地球员,如郭家明及黎新祥等,于2006年2月28日病逝于苏格兰,享年74岁。
毕特利 Ian Petrie | |
---|---|
出生 | 苏格兰,格拉斯哥 | 1932年10月1日
逝世 | 2006年2月28日 苏格兰 | (73岁)
国籍 | 苏格兰 |
知名于 | 流浪 |
身高 | 1.75米(5尺21⁄2寸) |
头衔 | 流浪创办人 |
生平
编辑毕特利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曾任球证及在英文报章撰稿,毕业后跟随哥哥一同南下伦敦找工作,他于1958年2月在泰晤士晚报(Evening Times)看到太古洋行的招聘广告,写信应征,获邀往苏格兰格里诺克面试,文笔了得的毕特利最后获得聘用,但并非在英国工作,而是被派到远在香港的太古船坞担任文职工作。1958年,毕特利到香港发展,于同年5月与一些外籍同事,集合了一班年青人,组成业余足球队,队员包括学生及太古船坞的年青员工,不过球队名字煞费心思,最后毕特利邀请朋友(Jackson)掷毫,在流浪 (Rangers)及 些路迪(Celtic)两队苏格兰传统劲旅之间选了前者,中文名则为“克难足球队”,即“刻苦耐劳,克服困难”之意,后来与毕特利相熟的记者朋友赖端甫认为“克难”名字太不顺耳,遂建议改名“流浪”,1960年夏天,流浪派队参加香港足球总会主办的青年杯足球联赛,其后加入丙组联赛,1965年首次升上甲组联赛角逐。由于班费有限,初升甲组的流浪除了罗致雷焕旋、刘仪、梁桂康几名具经验球员外,还起用锺楚维、郑国根、黄文光等年青新秀,于升班首季便已成功夺得高级组银牌锦标。
1969年,流浪获得赵不弱、陈瑶琴入阁支持,毕特利引入首批苏格兰外援“大水牛”华德、“耶稣”居理与“长颈鹿”积奇,成为香港足球史上(甚至是亚洲足球史上)首批欧洲职业外援,配合郭家明、黎新祥、朱国权、邓鸿昌、宗启明等华人年青球员,夺得1970年度甲组联赛及高级组银牌“双料冠军”[1]。1977-78年度球季,流浪在甲组联赛名列尾二,护级失败宣布降班,毕特利失望地返回苏格兰家乡经营古董生意。1980年,毕特利变卖家乡所有资产重返香港,成功带领流浪重返甲组。由于毕特利的经济状况已不足以应付甲组班费,遂忍痛将流浪卖盘给商人杨受成,虽然重金招兵买马却未能获得佳绩,遂将流浪拥有权交还毕特利,流浪亦于1986年再次降班。1993年,流浪再次重返甲组,毕特利自觉年事已高,无力打理球会事务,遂决定将流浪转让予李辉立。然而,毕特利中年后开始染上酗酒恶习令他一直沉沦,健康更有恶化象,2005年10月毕特利回港参加流浪会庆时,更要轮椅协助行动。2006年2月28日,毕特利病逝于苏格兰,享年74岁。
参考资料
编辑- ^ 流浪球會歷史1969-1980. [201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