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巴德

(重定向自白文信

万巴德爵士,GCMG(英语:Sir Patrick Manson,又譯白文信孟生,1844年10月3日—1922年4月9日),苏格兰医生,1866年到1880年间,曾到台湾打狗(高雄)、厦门、香港行医,1887年创立香港西医书院。1890年,万巴德返回英国后,1899年创立伦敦热带医学校,被称为“热带医学之父”。

万巴德爵士
Sir Patrick Manson
出生(1844-10-03)1844年10月3日
 苏格兰阿伯丁郡Oldmeldrum英语Oldmeldrum
逝世1922年4月9日(1922岁—04—09)(77岁)
 英国伦敦
母校阿伯丁大学
知名于热带医学之父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寄生虫学
机构香港西医书院
Albert Dock Seamen's Hospital英语Albert Dock Seamen's Hospital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

生平 编辑

万巴德医师于1844年10月3日出生于苏格兰亚伯丁郡(Aberdenshire, Scotland)的小镇Oldmeldrum英语Oldmeldrum。父亲万约翰(John)是地主及一地方银行(A Branch of National Linen Bank)之经理。

1865年10月,万巴德毕业于亚伯丁大学医学院,得M.B.及C.M.学位,随即于达拉谟市精神病院(Lunatic Asylum)任助理医官之职,服务七个月。

1866年6月,万巴德医生(Dr. Patrick Manson)受聘为中国海关医员(Medical Officer)驻打狗旗后(今高雄市旗津区),他是马雅各医生所推荐来的,其主要业务是诊疗外籍人士(来任当时有16人)及作气象报告。他也协助马雅各医生在旗后医馆的医务,1869年,当马雅各医生往府城(台南),旗后医馆就托万巴德医生来维持。[1]

1866年7月, 万巴德医生因发表于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 A Peculiar Affec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i in Connexion with Disease of the Brain而荣获亚伯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万巴德医生在台湾 5 年,虽然他只有一个透镜(Lens),无任何检查设备,但热心看病,作详细记录,时常往附近乡村,而接触到象皮病(Elephantiasis)、癞病(痳疯,Leprosy)、疟疾(Malaria)等病患,他利用余暇,旅行原住民居住地,学习原住民语,乘马、打猎、海水浴、钓鱼、从事园艺,生活尚称有趣。1875年,他在China Review 中描述在台的休闲生活—A Gossip about Formosa 文章里提到,他在台期间除了曾患痛风及热带肝脏(Tropical Liver)以外,健康而愉快过日。他的医业也很兴旺,在台第三年底就归还父母七百镑助学资金。当时日本人和中国人在台湾有敌对的活动,因万巴德医师经常对中国人友善而陷入困扰中,因此于1871年初经过英国领事的劝告离开高雄去厦门。

1871年初,万巴德医生调往厦门。他离开台湾后,由其弟万大卫医师(Dr. David Manson)接替他的工作。1871年12月29日,当马偕(Rev. George L. Mackay)抵打狗时,就是万大卫医师接他上岸。后来打狗海关的梅威令医生(Dr. William Wykeham Myers,又译为买威令、麦威令)[2][3][4],在旗后募款筹建打狗慕德医院(David Manson Memorial Hospital)纪念1878年客死于福州的万大卫医师[1][5][6][7]。打狗慕德医院附设医学校,可谓是台湾第一所西医师养成教育学校。[8]1901年3月梅医生离开台湾,因后继无人将打狗医馆捐给教会[9][10]

1875年12月,万巴德医生在 Cromlet Hill 之 St George' s Church 结婚,婚后带着一架显微镜回到厦门继续诊疗及研究工作。

1878年,其弟万大卫医生(Dr. David Manson)不幸于客死于福州(传板球游技中患日射病而亡,或传溺死)[1]。万大卫于1875年离开打狗。

1883年,万巴德医生到香港行医。

1886年,在香港成立牛奶公司

1887年,香港华人西医书院成立,是今日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万巴德成为首任院长[11]孙中山则是该校第一届毕业生。香港大学白文信楼以万巴德命名。

1890年,万巴德医生返回英国,极力鼓吹创立热带医学校。

1898年,万巴德医生出版的《热带疾病》(Tropical Diseases),是此一新兴医学专科的重要著作,为在热带地区工作的医师必备的参考书。

1899年10月2日,万巴德医生创立伦敦热带医学校(The London School of Tropical Medicine,今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12]。该校为前往热带殖民地服务的医疗官员和医疗传教士提供专业课程训练,替热带医学的专科建制奠定重要基础,也成为欧美顶尖的热带医学研究机构。

1922年4月9日,万巴德医生因心脏病逝世于伦敦。

贡献 编辑

万巴德医生一方面在打狗旗后从事于各国船只之检查及船员之诊疗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地方病的研究贡献颇大。

长久以来,疟疾一直是造成热带地区白人生病与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被视为是欧洲殖民、开发热带地区的最大阻力。早前西方医学界大多认为象皮病是瘴气引起的疾病,到十九世纪中才有人猜测此一疾病可能和寄生虫感染有关。万巴德的研究不只支持象皮病是丝虫(filarial)感染所引起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万巴德又提出蚊子可能是疟原虫宿主的假说,并于1894年到1898年间和在印度服役的英国军医官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 1857-1932)合作研究,证明蚊子是疟原虫的宿主且疟疾是经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罗纳德·罗斯更因而荣获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

他还发现蚊子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在象皮病传染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万巴德的研究,为日后昏睡病、疟疾以及黄热病等其他重要热带疾病的研究奠下重要基础。疟原虫和蚊子病媒的发现带来一场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的大变革,这是医学界首度发现昆虫可以是人类寄生虫疾病传播过程的一环,为昆虫病媒(insect-vector)概念的提出跨出重大一步。虽然这场革命不是万巴德和罗斯所独力推动,法国与意大利疟疾学者至少也有同等重大的研究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万巴德的丝虫研究所提供的模型以及他提出的蚊子疟疾理论(Mosquito-Malaria Theory),对此一研究潮流的最后关键阶段产生重要引领作用。

万巴德对热带地区的寄生虫及医学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使西方人士了解东方热带地区的疾病。由于他对于热带医学的贡献,后来出任热带医学会会长,被称为“热带医学之父”。

影视形象 编辑

年份 作品 演员
2021 斯卡罗 谷无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史話110 旗後醫務的進展. www.laijohn.com.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8). 
  2. ^ 苏, 精. 西醫來華十記. 元华文创股份有限公司. 2019.03.13. ISBN 9789577110619. 
  3. ^ 戰前來臺南服務過的歐美醫師 (PDF). teach.med.ncku.edu.tw. [2018-1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6-04). 
  4. ^ sitecore\jcrew@rcseng.ac.uk. William Wykeham Myers - early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英语). 
  5. ^ 许医师 (dr590921). 20 世紀末 台灣西方醫學的濫觴 有一些人很值得懷念. 随意窝 Xuite日志.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6. ^ 從醫界看早期台灣與歐美的交流(22)為什麼稱Dr. Patrick Manson為萬巴德醫生?---兼談來台歐美醫師的漢名及典故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1-27). 
  7. ^ 醫聲論壇 • 檢視主題 - 【老仙ㄟ講古】 臺灣最早的醫學院是哪一所?120403. forum.doctorvoice.org.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8. ^ 十九世紀福爾摩沙醫學教育溯源:打狗慕德醫院及其附設醫學校. stm.ym.edu.tw.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9. ^ 第一位來台灣服務的歐美醫師:Dr. James L. Maxwell(馬雅各)醫生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6-06). 
  10. ^ 骆芬美. 被混淆的臺灣史: 1861~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 时报文化. 2014-01-17: 137 [2018-12-12]. ISBN 97895713588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4) (中文(台湾)). 
  11. ^ Milestones 1887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03-28.
  12. ^ 万巴德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1-12.台湾历史辞典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