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峰

(重定向自白朗峰

勃朗峰(法语:Mont Blanc意大利语Monte Bianco,意为“白色山峰”[1]),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上萨瓦省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大区的交界处。勃朗峰是西欧欧盟境内的最高峰[2],海拔为4,808.73米[3][4]。勃朗峰于1786年8月8日首次被人类登顶。勃朗峰有时也被称为“白色少女”(法语La Dame blanche)或“白色山峰”(意大利语Il Bianco)。

勃朗峰
勃朗峰在阿尔卑斯山的位置
勃朗峰
勃朗峰
勃朗峰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4,808.73米(15,777英尺)
地形突起度4,696米(15,407英尺)
第11名英语List of peaks by prominence
地形孤立度2,812千米[convert: 不明单位] 编辑维基数据
列表各国最高点列表
各洲最高峰列表
坐标45°50′1″N 6°51′54″E / 45.83361°N 6.86500°E / 45.83361; 6.86500
地理
位置 法国上萨瓦省
 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大区
所属山脉格拉耶山
攀山
首次登顶1786年8月8日
雅克·巴尔玛
米歇尔-加百利·帕卡德

勃朗峰附近最有名的两个城镇是意大利瓦莱达奥斯塔大区库马约尔与法国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上萨瓦省的霞慕尼(Chamonix),这里也是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区。游客可以搭乘缆车上山,路线会经过库尔马耶乌尔与霞慕尼。

白山隧道于1957年开始建造,于1965年完成,连接着法国的霞慕尼及意大利的库马约尔,全长11.6公里,是穿越阿尔卑斯山主要的交通路线。

勃朗峰的登山活动、远足滑雪单板滑雪都相当盛行。

历史

编辑

雅克·巴尔玛米歇尔-加百利·帕卡德于1786年8月8日首次成功登上勃朗峰。这次攀登由瑞士博物学家奥拉斯-贝内迪克特·德索叙尔所发起,他为了研究高山植物,出重金悬赏登顶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或提供攀登路线的人,这也标志着现代登山运动的开始[5]

每年勃朗峰都会出现许多罹难者,在周末(通常是在八月份)时期,当地救援任务平均出动12次。目前设置课程教导登山者高海拔登山的必备知识、指引(或至少是资深登山家)与适当的设备。这是长期的课程,包括教授登山者登山路线和土石流的危险。此外,至少有一个晚上让登山者避难所过夜,让受训人员可以逐渐适应勃朗峰的高度,虽然有时会甚至可能导致受训人员罹患高山症,甚至死亡[6][7]

高度

编辑
 
从冰河口看勃朗峰
 
勃朗峰

勃朗峰的峰顶永远覆盖着厚实的冰雪,厚度并不一致,所以无法确定勃朗峰的海拔。但是科学家已经进行过精确的测量。长久以来,官方的海拔高度是4,807米(15,771英尺)。然后在2002年,法国国家地理学院和测量专家依靠GPS技术的帮助,测量出勃朗峰的高度是4,810.45(15,782.2英尺)。

经过2003年欧洲热浪侵袭后,一个科学家团队于6日和9月7日重新测量勃朗峰的高度。该小组指出勃朗峰的海拔是4,808.45米(15,775.9英尺),与2002年测量的峰顶水平距离有75厘米(30英寸)。

在这些测量结果发表后,科学家已经针对超过500点进行过测量,并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从此之后,勃朗峰的海拔每两年就进行一次测量。

热浪已造成山峰高度产生这种波动是有争议的,因为热浪不知道对于超过4,000米(13,000英尺)的冰川是否会有显著的影响。山峰高度和位置可能会被冰川的力量所移动。在这种海拔,温度上升幅度很少超过于0°C(32°F)。在2003年夏季,温度上升到2°C(36° F),甚至达到3°C(37°F),但这不会融化层,冰层会一直保持在-15°C(5°F)。

科学家在2005年再次测量勃朗峰的高度,结论于2005年12月16日公布。科学家发现勃朗峰的高度为4,808.75米(15,776.9英尺),与上次测量的峰顶水平距离有30厘米(12英寸)。山峰实际的岩石面高度被认为是在4,792米(15,722英尺),岩石面山顶与被冰覆盖的冰雪面山顶水平距离有40米(130英尺)[8]

事件与意外

编辑

印度航空曾经在勃朗峰发生两次空难,分别为1950年(印度航空245号班机空难[9]和1966年(印度航空101号班机空难)。两架飞机均于即将抵达日内瓦国际机场,飞行员下降时发生空难,死亡人数分别为48人和117人[10]

2007年6月8日,丹麦艺术家马尔科·埃瓦里斯蒂(Marco Evaristti)使用红布覆盖山顶,并持着一根长20英尺(6.1米)的杆子,旗子上面写着“粉红国度”。他于6月6日被逮捕和拘留。他声称目的是要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环境恶化的注意[11]

2007年9月13日,一组20人的团体设立了一个热水池[12]

2008年8月24日,勃朗峰发生大规模雪崩,至少造成8人受伤,8人失踪。[13][14]

2009年5月29日,奥运滑雪金牌得主卡里娜·吕比(Karine Ruby)和一位同伴遇难,她和她的小组部分成员跌入冰隙当中。她在都灵奥运之后退休,并接受训练,成为登山领队[15]

 
勃朗峰

2024年6月27日,台湾知名登山家张元植在勃朗峰群山地带的山峰“南针峰”北壁时,意外坠落身亡,享年36岁。[16]

参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Rey, Guido, The Matterhorn (translated J. E. C. Eaton), London, 1907
  1. ^ 康淞万,《中国大百科全书》-勃朗峰
  2. ^ 高加索山脉拥有许多比勃朗峰更高的山峰。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里海之间,是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分界线。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厄尔布鲁士山则通常被认为是欧洲最高峰
  3. ^ Le Mont-Blanc passe de 4.810 mètres à 4.808,7 mètres. [2016-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4. ^ Mont Blanc shrinks by 45cm in two years. [2011-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1). 
  5. ^ Green, Stewart. Facts About Mont Blanc — Highest Mountain in Western Europe. About.com. [2011-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7). 
  6. ^ Muza, SR; Fulco, CS; Cymerman, A. Altitude Acclimatization Guide.. US Army Research Inst.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Thermal and Mountain Medicine Division Technical Report. 2004, (USARIEM-TN-04-05) [200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3). 
  7. ^ Cymerman, A; Rock, PB. Medical Problems in High Mountain Environments. A Handbook for Medical Officers. USARIEM-TN94-2. US Army Research Inst.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Thermal and Mountain Medicine Division Technical Report. [200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3). 
  8. ^ Vincent, Christian. The rock summit of the Mont Blanc, 40 m west of the ice summit.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2004-08-02 [200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8). 
  9. ^ The glacier des Bossons : plane crashes:. [200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0). 
  10. ^ BBC ON THIS DAY 24 January 1966: 117 die in Air India tragedy. [200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11. ^ Danish Artist Drapes Mont Blanc in R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une 8, 2007
  12. ^ Jaccuzzi (sic) on Mont-Blanc summit. [2011-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13. ^ 阿爾卑斯山大雪崩8傷8失蹤. [200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5). 
  14. ^ Hunt called off for eight missing climbers in French Alps. [200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15. ^ Former Olympic champion Ruby dies in climbing fall. [201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1). 
  16. ^ 台灣登山家張元植攀登法國白朗峰墜谷250公尺身亡,享年36歲. [202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9). 

外部链接

编辑